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名画赏析

世界名画赏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世界名画鉴赏

《拾穗者》

【三个妇女正在收割后的麦田里拾麦穗。中间的是位中年人,夕阳照射在她结实的后背上。那宽宽的肩膀,还带着套袖,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位从小担水背柴、十分能干的人。我们看不见她的脸。她正深深地弯着腰,一手攥着一把麦穗,另一只手还在拾。她埋头苦干,因为她承担着生活的重担,她知道多拾几把麦穗就能为家里的晚餐增加一碗麦粥,或者早餐多一两片面包。】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领头的纤夫是个肩膀宽阔的老头儿。他包着头巾,衣服上打着补丁,眼睛漠然地望着前方,路还长着哩!老头儿的右边是一个头发胡须都很浓密的中年人。他身体强壮,显得很有力气。这两个人走在最前头。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个高个子,还保留着农民的打扮。他直着身子,没精打采地衔着烟斗,好像已经厌倦了拉纤的生活。高个子旁边是个肌肉结实的小伙子。他使着蛮劲向前拉,往上凝视的目光充满了诅咒和抗议。在这有群人中有个穿着红上衣的少年,从年龄和肤色都可以看出,他拉纤的日子还不久,还不习惯这种沉重的劳动。他拉了一下把他的肩膀勒得发疼的纤绳,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少年右面的老头儿好像有病。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他正在用袖子拭额上的汗珠。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在少年后面,只露出半边脸。他用同情的目光看着前面白皙的少年和秃顶的老头儿。这个老头儿显然已经习惯于这种工作了,他一边往前走,一边装他的烟袋。后面是个退伍不久的士兵,还穿着官家发给他的皮靴。士兵后面是个高个子,他转过脸去,愤怒地朝货船上望,一定是货船的老板在咒骂他们,驱赶他们。走在最后的是一个神态沮丧的老头儿。他低着头,无可奈何地拖着沉重的步子,拼着命拉着纤绳往前迈步。】

《牧羊少女》

【在《牧羊少女》这幅画中,画家捕捉了一个十分抒情的牧羊生活场面(天空、草原、羊群、祈祷着的少女):高高的地平线,平坦与辽阔无垠,牧羊女披着旧毛毡披肩,围着红头巾,孤独地与羊群为伴……这个头上包着暗红色绣花毧帽,身上披着厚重毛毡的牧羊女,背对着羊群与彩霞,兀自编织着手上的毛线衣,她微躬的身影与专注的神情,宛如祷告般的虔诚。】

《扶锄的男子》【作者】米勒(法国)

1862年米勒完成《扶锄的男子》,强烈地表现出生活痛苦的分量。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一个青年农民正在扶锄喘气。这个人从早到晚难以直腰,只能偶然停下来,喘一口气。锄地的年轻人在暑热的田间倚锄而立,仰首喘息,抬头远望。似乎生活和劳动沉重的分量已经耗尽了他精力,而眼前还有大片的麦田等待着耕耘,远方则是城市朦胧的身影,那是不属于他的另一种生活。这无疑是一幅向社会挑战的作品,他描绘的是一个庄严的劳动者形象,画家在这里发出了一声凄厉的呐喊。

米勒《扶锄的男子》是美的.虽然,在画面上那一片杂草丛生,乱石成堆的贫瘠土地上,他扶着锄头,喘着粗气,疲惫得直不起腰来.但是“美不是用脸上的形和色所能表现的”,他那抬起的头,那遥望远方的双眼,流露着内心的悲苦和命运的艰辛,表现着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盲女 约翰·埃·密莱 (英)

【画面中的两个相互依偎的小姑娘,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其中静静坐着的是一位盲姑娘,另一个姑娘则在给她讲述雨过天晴时的彩虹奇景及周围的美丽景色:彩虹当空、原野湿润、牛羊遍地、飞鸟起落,而可怜的盲姑娘却无法目睹这一切,就连身边的野花和停歇在她肩上的蝴蝶,她也无法看到。但她却在用心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她殷切地倾听着小伙伴的描述,沉浸在心灵的想象之中,好像嗅到了周围的新鲜空气,听到了鸟儿的歌唱和原野的生命之声。盲女膝上的小手风琴说明了她的流浪生活,而笨重的鞋子和带补丁的衣服都显示了两个女孩的贫困命运。对这一切的理解会使孩子们对盲姑娘产生深切的同情和怜爱。这幅画被批评家罗斯金评价为“最阳光明媚的绘画”,却依旧蒙上一层感伤的情调。

密莱运用古典画法,一丝不苟的刻画出一对流浪儿在雨过天晴后的神态,盲女聆听 着小伙伴对大自然的描述。】

《画家和她的女儿》是维瑞·勒布伦夫人

《画家和她的女儿》是维瑞·勒布伦夫人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她的自我写照。这是她32岁时所作,十分潇洒优雅。女画家装束朴素典雅,端庄秀丽,目光温柔而深情。她俯身坐着,双臂围抱着女儿的脸。女儿天真可爱,把脸紧贴母亲,搂着妈妈的脖子,显得无限妩媚。作品将母女之爱、亲子之情画得十分动人,也表现了画家自己的温婉多情。

《自画像》

【这是她众多自画像中最出色的一幅.她以坚强的信念表现了她的精神面貌和她秀美的芳姿.她风姿绰约,长有一张秀美的脸庞,深色的长裙与华丽的荷叶领,团绒帽饰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衬托出画家的庄重与女性的妖媚的气质.时年她已36岁.】

她在肖像画上最大的贡献,是将法国古典主义的肖像传统引向当代,她的作品具有超脱的、古典的韵味,带有纯朴、清新的气息。她的画没有十八世纪那种盛装肖像画的夸饰,与《路易十四像》的豪华相反,而是细腻、委婉、精致、优雅,富于感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