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奉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贤者能勿丧耳 丧:沮丧 B.呼尔而与之 与:给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指带来好处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人皆有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醉翁之意不在酒
C.不效则治臣之罪 D.宋何罪之有
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在本文中指的是( )
A.羞恶之心 B.恭敬之心 C.恻隐之心 D.是非之心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分)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3分)
(二)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④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④焉。上又尝谓侍臣日:“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孙):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上又尝谓侍臣日 未尝稍降辞 B.故人君之患 故患有所不避也
C.夫欲盛则费广 我欲乘风归去 D.故不敢纵欲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
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A.登轼而望之 B.暮寝而思之
C.足肤皴裂而不知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3.下列对老百姓偷盗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 B.官吏们贪得无厌
C.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 D.民众没有正确的廉耻观
4.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三)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史记·李将军列传》)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因复更射之 因:因此 B. 尝自射之 尝:曾经
C. 广亦竟射杀之 竟:终于 D. 莫能及广 及:比得上
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A. 为宫室之美 B. 行拂乱其所为 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 古之为军也
3.下列对李广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李广威名远播,令匈奴人不敢随意侵犯。
B. 李广善射,是他多年勤学苦练的结果。
C. 李广廉洁,赏赐均分给部下,没有家产。
D. 李广爱兵如子,水和食物让士兵先饮先吃。
4.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2分)
(2)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4分)
(四)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斥逐之 追赶 B.富人病且死 将要
C.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 多么 D.不复有故态 原来的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以战 B.不以物喜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以塞忠谏之路
3.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4.将上面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共6分。每句3分。)
(1)久之,其子丐于途。
(2)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