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上海构建国际研发中心的策略研究

上海构建国际研发中心的策略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国际产业 济的发展都具有较强的战略意义。 研发中心是指 一场的竞争是以人才和科学技术为基础 的信息竞争,只有创新的技术和知识 1.1提升城市功能的需要 国际研发中心的构建能够迅速提 才能提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支持。 个城市或地 区集聚众多的 升城市的功能。城市作为居住、生产 上海打造国际研发中心能为我国内地 上海构建国际研发中心的策略研究 性和区域性的 而研发与创新则是城市功能的另外一 以国际研发中心为依托为先进的生产 研发机构,因 个重要突破。就城市功能而言,目前 管理知识和技术向内地扩散转移和产 跨国公司全球 的地域概念代表了城市的传统功能, 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起飞的平台,即 而成为世界新 上海已经在人居和经济生产等方面取 业化创造条件,以高技术含量的经济 的创新源地。 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然而,从城市发 快速发展。 兴起于20世 展的战略角度考虑,要实现从人力资 产品和新技术 得了显著的成绩,国民经济的发展也 形式带动内陆地区区域经济的高起点 2.上海构建国际研发中心优势 纪70年代的 R&D国际化、 全球化的浪 潮,使上海成 为跨国公司抢 摊中国的桥头 堡。上海应以 此为契机,积 极改善科技创 新环境,大力 吸引跨国公司 和国内大型企 业设立研发机 构,着力培育 本地企业、大 学和研究机构 文 的创新研发能 \ 力,力争在20 黄 远 年内建设成为 林 亚太地区的产 业创新研发中 心,在50年内 建设成为全球 性国际产业创 新研发中心。 这既是上海对R&D国际化、全球化 趋势的主动应对,也符合全市发展的 长远目标和战略选择。 1.上海打造国际研发中心的战 略意义 面对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全球化 浪潮,上海作为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 经济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肩负 有“外引内联”的巨大责任,更要顺应 国际研发投资发展的势头,加快步伐 构建国际化的研发中心。上海建设国 家研发中心不仅对于上海市落实“科 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对于我国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经 源和资金密集型城市向技术、信息密 解析 集型城市的转变,实现由物质生产型 以“科教兴市”为发展战略的上海 城市向知识生产型城市的转变,发展 市,在构建国际型研发中心方面相对 研发和创新是根本途径。 国内城市而言优势较为明显,主要体 1.2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 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大力推进国际研发中心的建设会 2.1产业经济基础好 直接或间接引起城市产业经济结构的 研发中心的建设要以强大的产业 优化和升级。国际研发中心地位的不 经济基础作为支撑,上海在这方面具 断提升一方面会吸引更多的知识生产 有明显的优势。首先上海一直以来都 型企业和现代生产服务业集聚发展, 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之一、商业中 在提升三大产业中服务业比重的同时 心之一,同时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 还有利于现代化生产服务业的发展。 要的商品集散地。产业发展的配套条 从另一方面来看,研发机构产生的专 件也十分优越,上海的金融业具有 利技术转让和知识溢出等效应会对城 200多年历史,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 市以及区域产业结构产生巨大的推动 曾是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和远东地区 作用,由此而产生的系列具有较高技 的国际金融中心,目前上海金融业仍 术水平的产业部门在区域产业结构优 对本地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金融市 化和提升方面将成为主导力量。 场产生较大的影响。从上海经济的发 1.3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需要 展情况来看,上海市经济已连续十年 著名的美国竞争力学家波特曾经 保持两位数增长,充满活力的经济增 说过“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对于国家 长环境为其打造国际研发中心奠定了 而言,创新能力更是一国国力和核心 坚实的基础。 竞争力的外在体现,而科技成果则是 2.2科技投入份额大 衡量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从我国近 据统计2003年上海R&D经费 年来产生的科技成果和申报的专利技 总投入达到128.9亿元,比上年增加 术来看,科技成果数量有了较大幅度 18.7亿元,增长16.9%,与当年国内 的增长,如2003年我国共批准专利 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2.06%,研 18.2万件,比上年增长38%。其中上 发投资总量位居全国第四,而同期全 海在地方科技成果统计中,数量仅次 国研发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水 于山东省位于第二位。但是应该看到, 平为1.31%。与此同时,上海研发投 我国在实用新型和发明类科技成果方 资的增长速度十分迅速,从1990到 面成果还不显著,与国外相比仍有一 2003年间研发投资的年均增长率达 定的差距。上海要真正成为我国技术 到74.9%。社会对研发投资的快速大 创新的前沿就应大力提升研发中心的 量增长使得上海已经成为国内具有较 国际地位,通过地位的提升进一步吸 高影响力的研发产业基地。 引海外的研发机构,建立良性循环的 2.3社会文化环境优 发展态势。 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动力机制 1.4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上来看,目前已经由单一的生产支撑 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发展和市 向人才和知识获取型转变,此时城市 集团经济研究2006・1o月下旬刊(总第21o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研发投资的选址 上海市提升国际研发中心的地位 的辐射范围扩展到全球,从而形成对 具有较大影响。而上海在构建国际研 应注重三大力量的均衡发展,即内聚 国内外研发机构和企业的巨大内聚 力。  发中心的社会文化环境方面是具有一 力、外引力和扩张力。3.2提升外引力 3.1增强内聚力 定优势的。 首先,上海历史悠久的“海派文 所谓内聚力是指上海市作为国 外引力就是对外资或外部研发机 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文化氛围的国 际研发中心对于各种研发机构产生的 构的吸引力,主要应通过环境的优化  际化和全球化为国际研发中心提供了 关联和集聚效应。增强内聚力就是要 和硬件设施的完善来实现。在环境优化方面应实现从利益保 300 在现有研发机构的基 250 础上对其进行系统化 障向政策环境和人才保障转化。以往 的整合,将研发机构的 我国政府吸引外资机构到国内投资都 。 】50亿元发展与城市和区域国 … 民经济发展相协调,同 … 时强调国际研发中心 50 在国际上的创新和研 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57 1998 1999 2000 2001≈ 发的枢纽功能,提升研 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圉1日囊同弗目隧—长售昆 的效率。可见,增强内 适宜的文化环境。 聚力是从国际研发中心内部的运作效 其次,上海在文化教育方面保持 率上来提升其地位和功能。 了国内的先进性,其完善的教育体系 在增强内聚力方面应首先对研发 可以为国际研发机构提供大量优秀的 活动实施统筹规划以促进其良性发 人才。从教育的政府投入上来看,上 展,统筹规划是保证研发活动有序开 海2002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为 展的重要前提,是对上海市在国际研 143.84亿元,户籍人口人均教育经费 发市场中的地位、发展目标以及研发 投入为1077.70元,远远高于全国平 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等的战略定位。 均水平,位居全国第一。 上海应立足于高起点对目前已有的高 2.4政策支持力度强 科技园区在空间上和信息渠道上予以 上海市政府对于科教兴市战略高 整合,打造系列主题研发园区,通过规 度重视,对于研发和创新提供了强大 划安排使得各类研发机构有序“扎 的政策保障。如从2002年开始,在国 堆”,实现研发机构在空间上的聚集。 家相关政策法规基础上,上海市政府 又相继颁布实施了((上海市科研计划 课题制管理办法》、 上海市鼓励外国 童哿 垒业 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 暑 及其实施细则、((上海市关于鼓励外商 萁它 投资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的若干意贝 “ 以及((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闰2 b南情船强壹j|酚棚 的若干规定》等地方性法规,这些政策 其次,应提高研发机构之间以及 对吸引外资科研机构、增强研发机构 研发机构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密 的活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度。研发机构与产业部门之间联系的 除了通过完善规则间接促进研发 紧密程度直接关系到科技成果转化的 活动外,上海市政府还亲自进入研发 效率,高效的成果转化率则能为研发 领域积极运作,成为上海研发投资的 机构实现价值提供保证,因此,研发机 重要主体。政府对于上海市科技研发 构与产业部门间联系密度的提高将促 的投入比重较大,从上海科技研发投 进两者的互动发展,从而形成可观的 资的资金来源上来看,上海市政府直 向心力,提升研发活动的影响力。 接投入比例约为31.6%,占投资份额 最后,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国际 的第二位。 化IZl岸城市,应极力塑造国际研发枢 3.上海打造国际研发中心的对 纽的城市形象和功能,打造国际研发 策 成果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将研发中心 集团经济研究2OO6—1O月下旬刊(总第21O期) 是通过税费的优惠,即在一段时期内 减免外资企业的税收和各种费用。但 是对于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而言,更 为重要的是为其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和 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因此,上海市在 优化研发投资环境时应注重从高素质 人才和紧缺人才的自由流动以及知识 产权的有效保护等方面着手,在研发 投资的游戏规则制定上要与国际接 轨。 研发机构往往还需要有高效优 质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如道 路交通、电力、信息以及通讯等设施和 服务。而一般研发园区距离市中心区 较远,所以,上海还应专门针对研发产 业园区配套与国际同步的设施和服 务,从硬件设施和服务上打造国内外 研发投资的天堂。 3.3培植扩张力 要真正提升上海作为国际研发 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最终还应努力 培植上海研发的扩张力,将上海打造 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研发的平台和 窗口。对外研发投资与直接生产投资 不同,并不需要企业具有行业垄断优 势,我国已有不少企业开创了国外研 发投资的新领域,如北京联想、青岛海 尔、深圳康佳,这些企业通过在国外的 研发投资大大提升了企业在国际市场 中的竞争力。而相比之下,上海的企业 在国际研发市场中所处的地位还不 高,这与上海的研发和创新的地位不 相符合。因此,为了促进上海研发产业 国际地位的提升,同时促进我国对外 研发的快速发展,上海应借助现有的 跨国公司研发平台和环境,增强本土 企业的对外研发理念,为本土企业研 发的国际化提供各项支持,将上海打 造成中国企业对外研发投资的孵化器 (作者单位:钦州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