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附加粘弹性阻尼墙结构设计应用

附加粘弹性阻尼墙结构设计应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江苏建筑 2012年第2期(总第147期) 51 附加粘弹性阻尼墙结构设计应用 张伟 I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南京江苏210002) 【摘 要】4,I用结构设计软件Etabs对某部委全钢结构的办公大楼进行分析。原结构采用框架偏心支撑体系,有控结构则 以粘弹性阻尼墙取代部分支撑,对2种结构体系在各种地震加速度峰值作 下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粘 弹性阻尼墙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且满足规范的各项要求。 [关键词] 粘弹性阻尼墙;钢结构;分析比较;抗震性能 [中图分类号】Tu31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 ̄-]1005—6270(2012)02—0051-03 Design ApHication of Stuctures with the Viscoelastic Damping Walls ZHANG Wei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Ltd,Nanjing Jiangsu 210002 China) Abstract:Carried on the analysis of some all steel structure ofifce building by using structural design software Etabs.The original structure uses frame bias supporting system,and some part of supporting is substituted by the viscoelastic damping wal1.carires on the analysis Compared the performances of two kinds of structure sys— tems under different kinds of earthquake acceleration peak values,draws the conclusion:The viscoelastic damping wal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tructure’S earthquake response,enhanced the structure’S earthquake resistance performance,and satisfies the related requests of standards. Key words:viscous damping wall;steel sturcture;analysis and comparison;earthquake resistance perfor- man P 1工程简介  iI :盂 r  II 。 。一 本工程为北京某部委办公大楼,主体结构地下2层,地 I— .. I—II ———一 ———一 上18层,纵向长度60.9 m,横向宽28.2 m,总高度约75.9 m。  II— JL — 由于受施工场地所限,上部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地下2层  J| l—I {一  I—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在标高  I】-● 孽 ●. - 一一21.25 m处设置高位转换,采用钢桁架的形式转换。地震分 / I f /一 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 g),结构安全等级 为二级,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为丙类,Ⅱ类场地土,房屋长宽 图3 5层结构平面布置图(转换桁架所在层1 比、高宽比及高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图1~图7分别为该建 筑的层结构平面图,横向支撑设置在1轴、2轴、7轴、8轴 上的C轴与D轴之间,纵向支撑设置在C轴、D轴上的2 f 辛 一- — 1— 】● _●图4横向转换桁架图 : :, 一 — II ^1I 轴与3轴之间以及6轴与7轴之间。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 闷 -● ● 一 I  I下几点:转换层在第5层,在8度区为高位转换;在底部大 一[收稿日 ̄]2011-11-04 [作者简介】张伟, ̄0978-)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硕士 图1 2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图2 4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及抗震研究。 52 SxG1 G1 S)(Gl 。 江苏建筑 2012年第2期(总第147期) 向,非线性类型,刚度为2.5E7 kN/m。阻尼为3.9E4 kN・s/m, 阻尼指数为1;线性弹簧参数为:U2方向,刚度为2.45E5 kN/m)。 百 色 园 2.2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作用下的计算分析 XXL-I 图8~图9加速度峰值为200 em/s ,分别输入唐山一北 2175 87b0 京波、EI Centro波、人工波后,结构在横向(Y向)的各层层 间位移的比较(粗线表示有控结构的反应)。图l1~图l3为 图5纵向转换桁架图 I_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作用下。分别输入地震波后各顶点加 速度的比较(粗线表示有控结构的反应)。表1为设计基本 1一 l - ●_ _ Il i l I lib j i  ii 地震加速度作用下。分别输入地震波后最大层间位移角比 较。表2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作用下,分别输入地震波后 各楼层剪力。从图中比较可见与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情况相 似。位移减小不明显,但加速度和层间剪力减小明显,层间 剪力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减小最多的达到69%,最少的也 J l II { 1I 一I  _l h/x I:J。1iI广  一_,  _ , I1L  ; 1.1 _—。 l  Il I. 、 】.『 f.. ---●  i● -I1I ● - _ i _ _ i 一 ● 图6标准层平面图(中部开洞) I_  Iil i i  — I减小30%.平均减少54%。因此粘弹性阻尼墙在设计基本 地震加速度作用下减震效果也很明显。 一 一 :/ 一 _i . ● - . i . i __ / I iI一 。 / _ _ 一。I ^1 l _ _ I —X_‘ _ l一一 I- II i / 。 / 一 i .J_ L J 1 ._ _一 _ i - I i i  I/.. 一 厂一 图7标准层平面图 图8唐山波各层位移 空间部分,第4层局部开洞宽度比例超过50%;群房与主体 图9 El波各层位移 结构成L形,存在较大的扭转问题。 在常规设计时.利用Etabs分析计算第4层为薄弱层, 其刚度(X向1 193662N/mm2。Y向1 333738N/mm2)/] ̄,于相邻 第3层的刚度(X向1 238674Nhnm2.Y向1448 587N/am2r)及 第5层的刚度(X向1 926 363 N/mm2,Y向2 1"45 917 N/arm2)。 2采用粘弹性阻尼墙的结构动力分析 图l0人工波各层位移 图l1唐山波顶点加速度 2.1 采用S 进行分析时对于转换部分分析达不到设计 要求。故使用ETABS建模分析,经分析桁架部分最大扰度 仅为30 mm(L/600)满足规范(/_/400)的要求。同时因为存 在指标超出规范的要求,所以用粘弹性阻尼墙取代部分支 撑改进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达到规范的要求。另外按照 《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采用SAP2000进行结构的弹塑性 时程分析。用时程分析法对结构进行地震效应分析时,需直 接输入地震波加速度时程曲线,本工程为Ⅱ类场地,故采用 了北京一唐山波、EI Centro波、人工波。考虑多遇地震、设计 基本地震加速度及罕遇地震的作用,时程分析所用地震加 速度时程曲线的最大值分别采用70 cm/s2-,200 cm/s 及 波形 图12 EI波顶点加速度 图13人工波顶点加速度 表1基本地震加速度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比较 多遇水平地震最大层间位移角 纵向(X向) 横向(Y向) 400 cm/s2。将原设计中采用钢框架偏心支撑的结构称为原 结构。附加粘弹性阻尼墙的结构称为有控结构。粘弹性弹性 阻尼墙在5层~8层设置4块单元(4块350 mmx350 mm, 阻尼器的参数为:U2方向.非线性类型.冈Ⅱ度为5E7 kN/m, 注:括号内的数值为有控结构的位移角 2.3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计算分析 表3为罕遇地震作用下,加速度峰值为400 cm/s2,分 别输入唐山一北京波、EI Centro波、人工波后,最大层间位 阻尼为7.8E4 kN・s/m.阻尼指数为1;线性弹簧参数为:U2 方向。刚度为4.9E5 kN/m)。在1层4层及9层~18层设置 2块单元(2块350ram ̄350mlT1.阻尼器的参数为:U2方 江苏建筑 2012年第2期(总第147期) 53 表2 基本地震加速度作用下层间剪力 表3罕遇水平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比较 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原结构楼层剪力最大值/l【N 罕遇水平地震最大层间位移角 楼层 唐山一北京波 EI Centro 人工波 纵向(X向) 横向(Y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移角平均值比较。从表3中比较可知。原结构由于支撑刚度 较大,层间位移角和有控结构相近。满足规范关于消能减震 结构的层间弹塑性位移角框架结构限值1/80。 综上所述.通过在不同加速度峰值的水平地震作用下 的计算分析比较,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虽然具有较大刚度 以满足规范的各项指标。但是层间剪力相应比较大,同时层 间位移的曲折变化表明上述的结构体系的缺点存在较大的 影响。而附加了粘弹性阻尼墙的有控结构层间位移变化曲 线较光滑。层间剪力有较大减小。较好的减弱了上述缺点造 成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周锡元,吴育才.工程抗震的新发现【M】.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130—133. 『21常业军.粘弹性阻尼器及消能减震结构的研究与应用 fD1。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o3,3。 [3】周云,徐赵东,赵鸿铁.粘弹性阻尼结构的性能、分析方 法及工程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3). 『41欧进萍,邹向阳.高层钢结构粘弹性耗能减振试验与分 不同地震波作用下有控结构楼层剪力最大值/kN 析[J1.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12(4):1—6. 楼层 唐山一北京波 EI Centro 人工波 [5】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版社.2010. 欢迎订阅20 1 2 年《江苏建筑》杂志 全年订价5O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