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内阅读《詹天佑》
詹天佑不怕( ),也不怕( ),( )接受了任务,开始勘(shèn kān)测线路。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细密 周密 严密)计算。詹天佑经常(鼓励 鼓舞 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sāi sài)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wù è),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 ) 惹那些外国人讥(jǐ jī)笑我们,( ) 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1、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词语或读音。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3.结合文章内容,分别给这两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下面横线上.
4、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划出排比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一想作者围绕勘测线路,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 (2)选词填空。 精密 周密
( )的仪器 ( )的计划 ( )的观察 ( )的勘测 8、找出文中两对近义词( )( ) ( )( )
9、 用“ ”划出具体描写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 10、用“ ”画出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想法。(2分) 11、读了这一片段,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詹天佑说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13、我能用横线在文中划出写自然条件恶劣的语句。
14、文中以“常常请教当地农民”这事,写出詹天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写詹天佑的心理,在“中国人”之后还要加上“自己”,在“修好”之前加上“一定”,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说明詹天佑对工作较认真,不对工程人员说“大概”这类话。 B、说明詹天佑只喜欢干实事,不喜欢听多余的话语。
C、说明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
17、从短文来看,修铁路要经过的这个地方,地形有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了“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
测,进行周密计算。”这句话,我想试着模仿写一句。 (写一个排比句即可)
19.用两个成语概括( )( )詹天佑的工作状态 20环境的恶劣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文章中用了几个“哪里”?它说明了什么? 22.文章开头第一句话表现了詹天佑的什么困难? 三、阅读《詹天佑》片段,回答问题。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dé děi)不开凿隧道,其中数(shǔ shù)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tiāo tiǎo)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bèi pèi)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liáng liàng),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毅”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凿”字是( )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 2、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4、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他采用的办法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在开凿八达岭隧道时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__,他采用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由此,我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不同的地势采用不同的开凿方法,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画出具体说明“中部凿井法”的语句,以及写出采用中部凿井法的好处。
6、假如你是开凿隧道的工人,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
7.请根据内容,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示意图。 8、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体现了他__________才能和 ___________ 精神 9.结合文章内容,给这两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 10.用//把这段话分三层,并写出每层的意思。
五、阅读《詹天佑》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千米,是联结华东和西北的交通要(yāo yào )道。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夺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yāo yào)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音节,画上“_______”
2、用“~~~~”画出说明帝国主义国家阻挠清政府修筑京张铁路的“原因”的句子。 3、用“______ ”划出能说明“要挟”意思的句子。
4、帝国主义者之所以要“要挟”清政府,是因为 5、“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这个“笑话”是指
他们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
6、这段话主要写 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詹天佑 之情。 7、假如你是一名铁路工程师,你听到帝国主义者的嘲笑时,你心里会怎么想呢?
《詹天佑》课内阅读答案
一、课内阅读《詹天佑》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shèn kān)测线路。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细密 周密 严密)计算。詹天佑经常(鼓励 鼓舞 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sāi sài)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
(wù è),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 惹那些外国人讥(jǐ jī)笑我们,还 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1、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词语或读音。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写在横线上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4、用“ ”划出排比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答:从句子中我体会到修筑这条铁路困难重重,要认真勘测,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5、想一想作者围绕勘测线路,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1、严格要求工作人员。2、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地勘测、绘图。
3、请教当地的农民。 4、遇到困难总是想着为祖国争气,鼓励自己。
6、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 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 的精神。 (2)选词填空。 精密 周密
(精密)的仪器 (周密)的计划 (周密)的观察 (精密)的勘测 7、找出文中两对近义词(周密)(精密)(嘲笑)(讥笑)
8、 用“ ”划出具体描写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 10、用“ ”画出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想法。(2分) 11、读了这一片段,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詹天佑说什么?(3分) 答:詹天佑你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让我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无比骄傲,你是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我们一定好好学习以你为榜样。 12、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答: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二、阅读《詹天佑》选段,回答后面问题。(14分)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 , 他总是想 :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 一定要把它修好 ; 否则 , 不但惹外国人讥笑 , 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我首先要在横线上标上正确的标点。(3分) 2、按课文内容在( )填上适当的词。
3、读了这段话我觉得它主要写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4、我能用横线在文中划出写自然条件恶劣的语句。(1分)
5、詹天佑不允许工程人员说这样的话,表现了他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 的精神(2分)
6、文中以“常常请教当地农民”这事,写出詹天佑的谦虚请教 / 虚心学习 。(1分) 7、文中写詹天佑的心理,在“中国人”之后还要加上“自己”,在“修好”之前加上“一定”,表现了他为国争光的决心。
8、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的意思是:( C)(3分) A、说明詹天佑对工作较认真,不对工程人员说“大概”这类话。 B、说明詹天佑只喜欢干实事,不喜欢听多余的话语。
C、说明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 9、从短文来看,修铁路要经过的这个地方,地形有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概括 峭壁、深谷
10、读了“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
测,进行周密计算。”这句话,我想试着模仿写一句。 (写一个排比句即可)
19.用两个成语概括( 夜以继日 )(披星戴月 )詹天佑的工作状态 20环境的恶劣突出了_修筑京张铁路_任务艰巨表现了詹天佑不畏艰苦_____ 22. 文章中用了几个“哪里”?它说明了什么?
四个,说明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繁重千头万绪需要詹天佑来面对 23. 文章开头第一句话表现了詹天佑的什么困难?
第一句表现了詹天佑不怕困难凭实力为国争光体现了爱国精神
三、阅读《詹天佑》片段,回答问题。(12分)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dé√ děi)不开凿隧道,其中数(shǔ√ shù)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tiāo√ tiǎo)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bèi√ pèi)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liáng√ liàng),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毅”用部首查字法应查(殳),用音序查字法应查(Y )“凿”字是(上下)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业、凵),用音序查字法应查(Z)。 2、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詹天佑是怎样开凿隧道的,表达了作者对詹天佑创新才能的赞美。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2分)
4、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遇到的困难是山势高,岩层厚,他采用的办法是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在开凿八达岭隧道时遇到的困难是隧道长1100多米,他采用的办法是中部凿井法。由此,我体会詹天佑具有创新精神。
5、 用“﹏﹏”画出具体说明“中部凿井法”的语句。(1分) 6、假如你是开凿隧道的工人,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2分)
答:詹天佑你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能和你一起工作是我这一生的荣幸! 8、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体现了他__杰出________才能和 ___创新________ 精神
9.结合文章内容,给这两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 开凿隧道
10.用//把这段话分三层,并写出每层的意思。
……最艰巨//第一层: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艰巨
……不离开工地//第二层:詹天佑对居庸关采用两端凿进法并与工人同吃同住 ……缩短了一半//第三层:詹天佑对八达岭采用中部凿井法把工期缩短一半 四、阅读《詹天佑》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2分)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cáo cháo)笑,毅(yì yù)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káng gáng)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huì kuì)。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 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读音用“﹨”划去。(2分)
2. 结合文章内容,分别给这两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第一段小标题: 勘测线路 第二段小标题: 开凿隧道 3.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用加点的词造句。(2分)
造句:学校三申五令强调上学一定要穿好校服、戴好红领巾,否则,将被扣分,受老师批评、同学遣责。
五、阅读《詹天佑》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千米,是联结华东和西北的交通要(yāo yào )道。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夺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yāo yào)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音节,画上“_______”(2分)
2、用“~~~~”画出说明帝国主义国家阻挠清政府修筑京张铁路的“原因”的句子。(2分) 3、用“______ ”划出能说明“要挟”意思的句子。(1分)
4、帝国主义者之所以要“要挟”清政府,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没有自己的工程师,铁路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_
5、“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这个“笑话”是指_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
他们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6、这段话主要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要意义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詹天佑爱国之情。(3分)
7、假如你是一名铁路工程师,你听到帝国主义者的嘲笑时,你心里会怎么想呢? 答:我一定要为中国争气,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要把这条铁路建好,灭掉帝国主义的威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