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ēi) 匿名(nì) 要塞(sài) 弄巧成拙(zhuó) ....B.憎恶(zēng) 狩猎(shòu) 教诲(huǐ) 含辛茹苦(rú) ....C.取缔(dì) 恣睢(suī) 箴言(zhēn) 正襟危坐(jīn) ....D.迸溅(bèng) 星宿(xiù) 羁绊(pàn) 深恶痛疾(w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浙江千岛湖风景美如画,真是巧夺天工。 ....
B.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C.朱自清先生的《春》,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D.王伟的英雄事迹在神州大地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4、下列选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益严重的雾霾天,使得全国 100 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的状况,京津冀、长三角重污染区已连成一片。
B.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C.她工作能力强,担任初三(2)班班长和校学生会主席两个重要岗位,多次组织学校大型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
D.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包括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用品香料等 2314 个品种。
5、下面的分析或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分析: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1 / 10
C.“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老人”,谓语中心语是“喝”,宾语中心语是“泉水”,“住在山中的”“一位”“微笑着”是句中的定语成分。)
D.“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邓稼先是儿子。) 6、给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分类投放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源头,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至关重要。
②究其原因,一是在垃圾处理上先分后混的收集方式让人们的参与热情大大降低,二是缺乏相关知识,三是习惯问题。
③垃圾分类是普通民众最能直接参与的环保方式之一。
④然而,实践中,尽管经过了多年的试点、宣传和引导,但是居民自觉、长期参与垃圾分类、精准投放的意识还比较弱。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7、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是故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虽有嘉肴》)
(3)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是谓大同。(《礼记·大道之行也》) (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卖炭翁》中展现诗人深刻理解卖炭翁矛盾的内心活动和艰难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马说》中表达作者对统治阶级有眼无珠、不识人才的愤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元和①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②。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③,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
2 / 10
赎,子本相侔④,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⑤,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⑥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节选自《柳子厚墓志铭》)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备注)甲乙两文均写于作者贬官期间。
①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②柳州:唐置,属岭南道,即今广西柳州市,当时极其荒凉。③教禁:教化和禁令。④相侔móu:相等。⑤与设方计:替债务人想方设法。⑥衡湘:衡山和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内。 1.解释加点字词。 ①悉令赎归 .②其尤贫力不能者 .③悄怆幽邃 .④以其境过清 .
2.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其俗以男女质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3 / 10
①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柳宗元的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鳝孔 曾庆升
①久旱不雨,村子像个火炉。
②田二闷闷地吃罢晚饭,静静地吸完一袋旱烟,又往肚里灌过半壶水,并严严地给两个儿子一番嘱咐,自己才扛上锄头去田边转悠。
③夜幕拉下,田二的两个儿子奉命拿了棍棒,在自家院子矮墙边潜下身来。 ④这园子是田二和谢芳家的菜地。早先没有矮栅,两家菜地间是一条窄窄的土沟。苗儿不分界地长,常有田家整地不小心损了谢家的苗,谢家占了田家的沟。于是几次脸红争执,两家积下怨来。再后来,便垒起这矮墙。现在田家园里种着冬瓜,谢家园里种着南瓜,瓜藤仍不分界地长。南瓜爬到冬瓜园,冬瓜爬向南瓜园。开始,两家都细心捡摆自家的瓜藤,不让爬过矮墙,可后来园田里工夫紧,便失去了那份细心。瓜藤长势旺,便越过墙来,在田家园里结了两个脚盆大的鲜红的南瓜。田二昨天上自家园子摘冬瓜时,有了这意外发现,便特地扒开杂草,让南瓜露着,他料定谢家发现后,会爬过来摘瓜,好趁机給谢家一个难堪。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估计谢家晚上会有“行动”,特派两个儿子看守,好痛痛快快地抓次“偷瓜贼”。
⑤再说田二出了家门,使在村中樟树下的石板上呆坐着。旱烟抽了一锅又一锅,他手里的旱烟“喇叭”,连着田里卷筒的禾叶,以及揪得疼痛的心都在一同冒烟。
⑥田二与谢芳家的稻田也紧挨着,只是田家的稻田挨着南面的山,谢家的稻田靠着北面的河。昔日两家稻田都用山塘水灌溉,可今年大旱,山塘干涸,渠道枯竭,得各自找水。谢家稻田靠河,得天独厚,可从河里抽水;田家精田挨山,只能靠老天。田二抬头望望夜空,没一丝下雨的迹象。谢芳田边抽水机“突突突”地响,白花花的河水提上岸来,滋润着谢家的禾苗,田二心里难受极了。要救活
4 / 10
田家禾苗,必须通过谢家稻田引河水灌溉,否则将白费一年辛劳,颗粒无收!田二去找谢芳说情吧,说不定谢芳也会给他难堪。田二性子耿,宁愿饿一年肚皮也不受那个屈。他坐在樟树下的石头上抽闷烟,心里抱怨说:老天爷可是要存心惩处我呀!……直到后半夜,空气爽润了许多,田二才站起身,向着自家干裂的稻田走去。
⑦田二勾着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当他来到与谢家相邻的那丘稻田时,却惊奇地发现了水!汩汩的水,穿过因埂孔道,从谢芳的田里流向他的田里。水将砖头般干硬的泥土变得软软的,禾苗开始舒叶。田二庆幸谢芳粗心,没把田埂上的鳝孔堵上。他在心里高兴地喊着:流吧,流吧,给我灌上满满一丘!田二心里说着,很快又回到了橡树下的石板上----他怕撞见谢芳,说他干不光明正大的事。约摸过了个把钟头,田二再次起身偷偷地向自家的稻田走去。这次,田二更有新的发现:第一丘稻田流满水后,又是几道鳝孔穿过田埂,把水引向第二丘稻田。哪来这么多鳝孔?田二是捕鳝的好手,他用手触摸孔道,发觉不像……莫非这鳝孔…田二陷入了沉思……
⑧深夜,凉风拂过,火炉般的村子,变得凉爽起来。朦胧雾气中,园里的藤蔓也潮润鲜活起来。潜伏在园子中的田家兄弟忽然发现:一个黑影在园里晃动,正猫着腰,轻手轻脚地抱起那似脚盆的南瓜向谢家园子移动。
⑨“抓贼啊?”隐蔽着的田家兄弟忽地跃上去,举着棍棒大声叫喊着。 ⑩“混蛋,连老子都不认识了?
⑪田家兄弟顿时傻了眼----他们听得很真切,答话者竟是自家老爸田二。 1.梳理文章第⑥段----第⑦段田二的心理活动,在横线上填出恰当的词语。每空限填两个字。
无法引河水灌溉,心里___________------不愿求人,心里抱怨-----发现鳝孔漏水,内心____________------有新的发现,陷入沉思,内心惭愧。 2.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分析第④段画线文字“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这一细节在情节上的作用。 ...
(2)请分析第⑧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并分析田二这一人物的可贵品质。 .....
5 / 10
4.关于这篇小说,有人说,田二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说,谢芳才是小说的主人公。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2、俭以养德 张 玮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追求奢侈,衣服买名牌,手机用高档。但你们知道吗,著名主持人汪涵的手机居然是个便宜的“老古董”,甚至连智能手机都不是。现在的他身价与日俱增,但他从不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生活消费上,而是潜心学习,专心工作。因此,他的主持功力越来越强,修养和学识也不断提升,成了中国主持界的翘楚。鲁迅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生活和工作是相连的,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上抛弃了节俭的品格,追求了享受和安逸,他在工作上也就很难再经受住艰苦的考验,甚至会日渐堕落。
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俭与廉的典范。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节约,要求一切招待用品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不能铺张华丽。1962年夏天,周恩来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余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匮乏,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多年,朱德同志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回溯历史,从井冈山、延安到西柏坡,从“两个务必”到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发扬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
④可是有些人,终究不能坚守节俭底线,迷恋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前云南省委书记白某自己一年工资十来万,爱人是央企领导,一年也有几十万收入,足够过上宽裕的生活。但他还是不能坚守“俭”字,丢弃了节俭的意识,纵容自己的贪欲,结果一步步滑向了罪恶的深渊,最终害人害己。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他面对镜头失声痛哭、追悔莫及。
⑤《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勤俭节约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渗入人们的生活,它使人们
6 / 10
拥有安逸、闲适平和的心态。而奢侈是一只无形的魔爪,它会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渊,难以回头。因为你获得越多,就愈贪婪,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正如白居易所说的“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个人要成功,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就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保持简朴的作风。试想,如果汪涵取得成就后,就开始追逐名利和享受,他还能不断取得进步成为主持界的精英吗?如果老一辈革命家不坚守节俭底线,而是贪图享乐,我们国家还能历经艰险成长起来吗?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演讲与口才》2017年第04期,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2.文章第④⑤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四个例子均来自所学课文,能够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在买牡蛎时,我给于勒十个铜子的小费,母亲吓了一跳,骂我是疯子。——《我的叔叔于勒》
B.父亲为了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回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台阶》
C.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范进中举》
D.杨二嫂由于生活不景气,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每日必到,或是拿走手套,或是拿碗碟等小东西。——《故乡》
4.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给文章补写结尾,回应论点,总结全文。
四、写作题(40分)
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7 / 10
(提示与要求):
(1)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3)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8 / 10
参考答案:
一 C C A C B
⑴坐观垂钓者 ⑵学然后知不足 ⑶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⑷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⑸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⑹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二
1.①全、都 ②格外、特别、尤其 ③深 ④因为 2.其俗/以男女质钱
3.①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
②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示例一:甲文写了柳宗元贬官柳州期间的三件事。一是因其土俗,为设教禁;二是关心贫困百姓;三是亲自指导士子写文章,提高那里的文化水平。表现了柳宗元勤于政务,关心百姓疾苦,有同情心。
示例二:乙文写于作者贬官永州期间,作者探山防水,流连于自然胜景,因自己被贬心中郁积苦闷和景物过于凄清而心情孤寂伤感。而甲文中的柳宗元在治理柳州时,大胆创新,为民办事,体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品格。所以他是一个以文传情的人,也是一个为百姓谋利益的好官。 三
1. 难受 庆幸(高兴)
2.(1)①推动情节发展。因为有了这个发现,才有了田二嘱咐两个儿子抓偷瓜贼的情节。②铺垫,为下文田二将瓜送回谢家园子作铺垫。(2)①反映人物心理变化。反映田二醒悟后(或答“善意被唤醒后”)的愉悦心情。(3)②暗示情节,暗示下文田二主动将瓜送回谢家园子。
9 / 10
3.①本性善良,田二虽与谢家有积怨,并一心想给谢芳难堪,但最终还是以善报善,回应了谢芳的善举。②知错就改(勇于改错),田二虽与谢家产生积怨并设计给谢芳难堪。但在发现谢芳的善举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送回南瓜,③为人正直。宁可让禾苗枯死,也没想过要偷谢家的水来灌溉,④勤劳,田二晚饭后就到田里看禾苗,直到夜深。
4.(1)田二。小说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用大量的笔墨写田二,并通过田二的行为与思想变化来表现人性善良这一主题。(2)谢芳,小说虽然表面上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但实际上谢芳的活动始终随存在,谢芳主动用善举感染了田二,彰显了人性善良这一主题。
1. 俭以养德(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 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这一典型的事例,从反面有力地论证了不能坚守节俭的底线,最终害人害己的论点。第⑤段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左传》和白居易的名言警句有力地论证了节俭可以给人带来益处,奢侈会把人推向深渊这一论点。 3. B
4. 示例:俭以养德,一个“俭”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做到,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的操守,砥砺自己的德行,不断提升自己! 四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