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1期Vol.33NO.1
贺晓梅,杨渊艺:新微格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萍乡学院学报
JournalofPingxiangUniversity
・1・
2016年2月Feb.2016
新微格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运用研究贺晓梅,杨渊艺
(萍乡学院,江西萍乡337000)
摘要:新微格教学模式是从微格教学的理论发展而来的,它将教师职业技能进行了科学的划分,提倡微技能训练,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具有自由、便利和实效的优点。本文选取了萍乡学院2012级英语本科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为实验班,2班为对照班),在实验班运用新微格教学模式,而对照班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研究新微格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能否达到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提升学生师范技能水平的目的。关键词:新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英语教学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49(2016)01-0096-03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教学法是英语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包含四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或内容,即:英语教学法的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基本知识、师范技能训练以及教师职业基本素养等。(贺晓梅,2014)其教学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教学任务重,目的很明确,即为学生的角色转变打好基础,为未来的英语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教师。为达到以上目标,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须改变传统的教材教学方法,尝试将本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创建包含英语专业技能训练、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教师职业价值观树立的三维立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尝试引入新微格训练模式,以期通过新微格教学训练增强学生对师范技能训练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坚定学生从事教学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二、关于新微格教学模式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其创始人W.Allen博士首先将其用于培训师范生中的实习教师,其特点是提炼教学流程中的若干关键环节,采取摄录像进行局部(微)定格的研究。我国大陆最早采用微格教学模式的是北京教育学院的孟宪恺、郭友,他们从1987年开始微格教学实验,
收稿日期:2015-10-15
其10项教学技能训练模式(孟宪恺,1992)为我国微格教学奠定了基本框架,在此框架上建立了各学科的微格教学法,创立了微格教学“北京模式”。2000年成立了“微格教学研究会”。不久,微格教学便大面积普及,受很多教师及教育机构的欢迎。(孟宪恺,李涛,2008)
随着网络技术、智能手机、便携式摄相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格教学理论也在发展并创新,至1998年已分化成新、旧两种模式。1998年爱伦博士在昆明微格教学研讨会上提出了新微格教学模式的概念,并对微格教学新、旧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新、旧模式在基本概念和原则上没有变化,但新的模式克服了旧模式对训练场地(要求用微格诊断教室)、学生人数(要有真正的20位左右中、小学生)、训练材料(要求由教师指定或通用材料)、课堂评价(按预定评价指标操作)等方面要求较为死板的弊端,具有更简便,更实用的特点(荣静娴,2012)。如新模式中学生4、5人一小组在教室、寝室、办公室等地都可展开训练,学生可由同侪充当,不一定要有真正的学生,采用2+2评价模式,学生可自评自议,每次技能训练时间缩短为5分钟左右。因此,新的微格教学模式有了更加广泛的使用空间和服务对象。
作者简介:贺晓梅(1972-),女,江西莲花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课程教学论。
第1期贺晓梅,杨渊艺:新微格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运用研究・97・
三、新微格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运用研究(一)研究对象:萍乡学院2012级英语本科1班、2班学生。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对比实验法,即以1班为实验班,2班为对照班,在2014年2月至6月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新型微格教学训练研究,该学期为2013-2014学年的第2个学期,学生已上完一个学期的英语教学法课,第一个学期教师已将教学法基本理论和教师基本素养等内容做了梳理,结合视频和案例进行教学,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教师素养,第二个学期主要任务为师范技能训练,实施微格训练时机比较成熟。
(三)研究实施:在实施之前,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技能训练的要求,课题组结合教师的训练目标设计训练方案。第一,在班上成立以授课教师、班长、学习委员和寝室长为成员的训练委员会,负责训练策划、方案执行、训练督导、训练记录、评估与分析等工作;第二,确定训练技能,根据训练委员会在学生中收集的意见、教师的课程观察和未来职业需求,确立本学期的训练技能为英语书写、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操练技能、提问技能、结束技能、综合教学技能(含备课、课件制作和模拟授课),其中操练技能有细化的任务包括英语儿歌学唱、英语课堂教学游戏、简笔画(基本的人物、动物、植物等);第三,成立训练小组,配备指导教师。以寝室为单位成立训练小组,寝室长担任组长,负责拍摄、做训练记录和与指导教师沟通与反馈等,训练场地不限,可以在寝室、在户外,在教室。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该教师将一直跟踪小组到专业实习结束,指导教师的职责包括指导以上各项技能的训练,为小组内每个成员的技能训练情况进行评估,指导专业试讲和专业实习;第四,组织技能过关测试,本测试可结合外语系英语专业技能训练和考核方案,抽取以上技能中的三到四项技能进行逐个过关考核,合格者可颁发外语系《职业技能合格证书》;第五,课堂时间主要用于学生技能训练的成果展示、讲评、案例分析等。
对照班则没有系统地划分微技能,按习惯大班上课,不分小组,教师统一布置训练任务,授课教师抽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适当安排学生上台展示训练成果并加以评析,欣赏优质课视频等。
(四)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1.实验前的问卷调查
在研究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进行了相同内容的调查,主要从技能分类、从教信念、训练方式、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两个班的区别不大,希望得到训练的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和组织教学,划分为微技能则主要包括导入技能、知识讲解技能、操练技能、课堂提问技能和结束技能;训练方式为个人
训练、小组训练相结合;时间地点不限。在从教信念这一条的调查中发现,实验班35个学生中有18名学生是不愿从事教育,对照班也是35名学生,毕业后不愿从事教育的有19名,其原因可列举为收入不高、累、没有发展空间、对自已的信心不足或以认为自已不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等等。
2.实验后的问卷调查与访谈(1)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2级英语本科1、2班全体学生共70人,问题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两类,共11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训练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否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信心,对团队合作、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的提升,以及对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建议和期望等。实验班共35人,收回问卷35份,从收回的数据来看,有以下特点:第一,新微格训练模式运用于英语教学法课程,对提升综合教学技能,增强学生从教的信念和信心以及帮助学生快速转换角色等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如班上原来不愿从事教育的学生有18人,坚决从教的只有10人,还有7人不明确,训练后不愿意从教的人数减少为9人,坚决从教的人增加为20人,不确定的人为6人,通过训练后,对英语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清晰的认识,清楚自已努力的方向,有的学生甚至发现了自身在从事教师职业方面的潜力,对未来从事教育更有决心和信心了。第二,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效果也很明显,80%以上的学生认为训练有助于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因为是模拟上课,需要同学充当学生来配合,并且需要互相评议,这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第三、在便利性方面有了充分的体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智能手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生自拍自评非常方便,在课件制作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如何充分运用各类音频、视频等手段来丰富自已的教学设计。
而分析对照班的数据则可以看出:第一,本轮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综合教学技能,提高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增强学生从教的信念和信心以及帮助学生快速转换角色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与实验班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如班上原来不愿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有19人,训练后不愿意从教的人仍有18人。第二,在自主学习能力、沟能协作能力方面相比实验班也有明显差距,总结原因主要因为训练的技能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较少,没有小组合作,大班展示上学生发言机会不多,多半是教师讲评,因此学生锻炼的机会少。第三,学生所提建议则多为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指导和训练,
・98・
萍乡学院学报2016年
说明大班教学,综合训练的方式远不如分组训练和划分微技能进行单项训练的效果,加上指导教师的实时跟踪指导,以及最终评估考核对学生的督促都说明了新微格训练模式是更为科学合理的。
(2)访谈
本次访谈的对象有3名同学,其中实验班2名,对照班1名。访谈的题目为:你在这次训练中的收获和转变。实验班中2名学生是在本轮训练中从之前不愿从事教师职业转变为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对照班中为1名从教信心减弱的学生。访谈中发现,实验班的两位学生,之前不愿意从教的原因,一个在于其担任家教和在外兼职培训的过程中,发现与家长的沟通极其困难,有时还会引发家长的误解,觉得非常冤屈,因而失去了从教的兴趣,也认为自已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后在训练中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极大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中学会了一些处理特殊学生、特殊家长的技巧,于是恢复了从教的信心;另一名同学则主要因为以前从未上过讲台,胆小、紧张,认为自已不具备好教师的素质,但在训练过程中发现从教并没有想象中这么困难,乐在其中,态度才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对照班中这名对自身从教信心减弱的学生,其原因则正好相反,之前认为当教师很容易,在训练之后却发现,要做一名优秀教师实属不易,需要掌握的技能很多,在职业操守、性格、生活态度等方面也都有一些教师职业特殊的要求,产生了畏难情绪。3名被访谈的学生都认为在一年的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学习,对英语教师的认识更清晰,未来也有了更确定的方向,尤其在微格训练中,尝试了做老师的滋味,不仅在技能上有所提升,也有助于他们形成了正确的职业观。
3.启示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技能可以通过训练来提升,但职业道德和职业信仰则不是一门课程能单独解决的问题,甚至不是某个专业学习能解决的问题。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改革在加强学
生技能训练方面成效是显著的,在培养学生对教师职业
的认可度上有所提高,但结果并十分理想,因此,对师范生的培养尤其是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从教信念方面的培养需要各个专业课程的日积月累的渗透,也需要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教师的工作应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充分理解和认可,教师的社会地位需要提升,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等都急需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四、结语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总体来看新微格训练模式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运用,基本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翻转,自主训练、小组合作等都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课堂时间主要用来评析、讨论和示范。它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灌输式的教学,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对学生信心的提升,表达能力的培训,思辨能力的培养等都有很大帮助。解决了英语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难,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使学生能较快地、熟练地掌握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技能。(贾英侠,2009)这对本课程来讲,是一个巨大的超越,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同时,对其它技能性的课程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贺晓梅.职前英语教师“技能-价值”双核训练模式探索[J].萍
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
[2]贾英侠.谈微格教学在师范生教学实习中的有效运用[J].中
国科技信息,2009,(3).
[3]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孟宪恺,李涛.中国微格教学二十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3).
[5]荣静娴.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
2000.
〔责任校对:王中兰〕
OntheNewMicroteachingAppliedinEnglishTeachingMethodologyCourse
HeXiaomei,YangYuanyi
(PingxiangUniversity,Pingxiang337000,China)
Abstract:Newmicroteachingmodeldevelopedfromthebasictheoryofmicroteaching,whichscientificallycategorizestheprofessionalteachingskillsandencouragesthemicro-skilltraining,makingfulluseofmodernteachingmethods.Itsadvantageslieinoption,convenienceandeffectiveness.ThestudyisconductedwithtwoEnglish-majorclassesasobjects,theoneisexperimentalclassinwhichnewmicroteachingmodelisapplied,theotheriscomparativeclassinwhichtraditionalteachingmodeliskeptusing.Datacollectionandanalysisarefromquestionnairesurveyandinterviews,aimingtolearnifnewmicroteachingmodelisabletoinnovatetheteachingmethods,soastoimprovetheteachingefficiencyandthetrainingofthestudents’professionalskills.Keywords:newmicroteaching;skilltraining;Englishteachin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