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填空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1年12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2月31日起施行。
2、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3、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可分为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举报监督检查。
4、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并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5、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6、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
7、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的规定,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并接受
1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8、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及其所属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向其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向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9、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同时采取电子数据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
10、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11、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等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如实告知劳动者。
二、判断题
1、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应当出示监督执法证件,对经常检查的企业或者比较熟悉的企业可以不出示监督执法证件。(错)
2、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严格遵守执法规范;涉及用人单位的秘密的,应当为其保密。 (对)
2
3、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对)
4、用人单位应当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为劳动者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对)
5、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是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目录中所列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的用人单位。(对)
6、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其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在100人以下的,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错)
7、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的劳动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卫生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对)
8、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实行属地分级管理的原则。 (对)
9、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可以收取一定费用。(错) 10、用人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自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注销手续。(错)
11、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督促、指导劳动者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不得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对)
3
12、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13、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的员工承担。(错) 14、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对)
15、用人单位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对)
1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对)
三、选择题
1、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ABCDE)
A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B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C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D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4
E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2、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ABCDEF)
A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B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 C有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
D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E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F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3、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内容:(ABCD)
A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B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C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D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发现原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自收到有关检测、评价结果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4、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有下述情形之一的,应当
5
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ABC)
A初次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或者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申请换证的 B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
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简答题
1、职业健康法规体系分为哪五个层级?
答:共分为五个层级,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规章。
2、职业卫生管理建立的工作机制是什么?
答: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哪些措施?
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被检查单位和职业病危害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二)查阅或者复制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有关的资料和采集样品;
(三)责令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停止违
6
法行为。
4、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应当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一)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识; (三)职业卫生管理相关知识;
(四)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内容。 求;5、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答:(一)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二)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 (三)有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五)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六)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
(七)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其他规定。 6、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一)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
7
标准;
(二)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识; (三)职业卫生管理相关知识;
(四)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内容。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