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6届九年级元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6届九年级元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5—2016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D(绊bàn) 2.B

3.C(“能”与“好坏”搭配不当) 4.D(“不少问题”后的逗号使用不规范)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5.D(“事物外在的联系”表述不当,碎片化信息缺乏的就是“事物之间的联系”。) 6.C(文中的信息是“这些获得的信息,因为它们缺少跟其他信息的‘联系’,因此难以被我们‘提取’” ,而不是因为“新信息过多”难以“提取”。) 7.A(文中的信息是“碎片化信息,其实跟来源没有太大关系”。)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8. A(舍弃) 9. B 10.B

四、(14分)

11.宣王若没有春居,几乎被天下所耻笑了。(共4分。“微、为、笑”理解正确,各1分,其余语意正确,1分。)

12.①老骥伏枥 ②清泉石上流 ③舍生而取义者也 ④能为国戍守边疆 壮志难酬(此小题答案语意相近即可)(共10分,每空2分。) 附:【参考译文】

齐宣王建造大宫室,面积超过百亩,堂上有三百扇门。以齐国这样的大国,筹建了三年却没能建成,群臣没有人敢规劝齐王。臣子春居问宣王说:“楚王抛弃先王的礼乐,因而礼乐变得轻狂,我敢问楚国还有贤君吗?”宣王说:“没有贤君了。”春居说:“楚国朝廷中臣

子数以千计,却无人敢于劝谏,请问楚国还有直臣吗?”宣王说:“没有直臣了。”“现在您建造大宫室,其面积超过百亩,堂上有三百扇门。以齐国这样的大国,建造了三年却没能建成。群臣中没有人敢规谏,请问大王,齐国还有直臣吗?”宣王说:“没有直臣了。”春居说:“我请您让我走吧。”便快步退出。宣王说:“春子!春子请回来!您为什么规劝我如此之晚呀?我愿意现在就停止修建宫室。”他立即召来主管记录的掌书官,说:“记录下来:我不贤德,喜欢建造大型宫室,春子劝止了我。”规劝君主不可不审慎。无人敢劝谏宣王,这并不是他们不想劝谏。春居想要劝谏宣王的愿望和别人是相同的,但他进谏宣王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宣王若没有春居,差一点被天下所耻笑了。由此说来,亡国的君主,多像宣王,然而他们的祸患就在于没有春居这样的谏臣。所以,劝谏国君的忠臣,也应遵从适当的方法进谏,对此不可不小心谨慎,这是劝谏成败的关键。

五、(18分)

13.(1)掐得很小心(状态)(2分,答“掐得不坦然”可以得1分。)。(2)掐得很少(数量)(2分)。(共4分,每点2分。)

14.老人明白了“施予者的注视会让承享者失去坦然的心情”这个道理。(4分)(答“老人明白了只需让紫苏长好,不要注视着邻人采摘紫苏”得2分。)

15.(1)乡下老人栽种紫苏供大家采摘品尝的善行,引来了人们对他的关心与尊重;(2)老人在空地上栽种紫苏又引来了老妇人提供杏树苗给紫苏遮阳,并在紫苏的空隙处种下杏树;(3)两位老人种植紫苏和杏树的善行又“蔓延”成邻里的友善和乐。(共6分,每条2分。能较全面地概述出本文所表现的善行的传递,即可得满分。)

16.感恩能让善行蔓延开来,感恩能在恩德中释放恩德。(“感恩”的特殊效果应落实在“蔓延”或“释放”等行为上,语意相近即可,4分。)

六、(8分)

17. 共4分。答案应扣住志愿者的“条件”,可以从态度和能力等方面提出条件,且“条件”与这次活动的要求相符,符合要求的一条1分。

18. 共4分。所讲内容涉及到这次活动的意义的,得1分;讲述活动意义的语言简明得体,得1分。所讲内容涉及到同学们应注意的事项的,得1分;讲述应注意事项的语言简明得体,得1分。对“活动的意义”和“注意事项”不作是否深刻和完整的要求,只要涉及到

即可。语言简明得体得分以内容为前提,没有对应的内容就不得相应的语言分。

七、作文(50分) 【评分标准】

作文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来评分。

“内容”含两个方面:题意的表述和材料的支撑。题意应源自作文题目的整体语意,题意应鲜明,但表达上可以直白,也可以含蓄。材料的价值在于能恰当而完美地支撑题意。题意表述分为“正确”和“错误”两个层次,材料支撑分为“恰当”“缺陷”“错误”三个层次。依据题意和材料两个指标的不同层次,本次作文评分可分为六类文。 一类文:题意正确,材料支撑恰当。 二类文:题意正确,材料支撑有缺陷。

三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对该文主旨的支撑恰当。 四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对该文主旨的支撑有缺陷。 五类文:题意正确,材料不能支撑题意。

六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不能支撑该文主旨。

“表达”分为三个层次:优秀、合格、不合格。

优秀: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 合格: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句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不合格:结构不清,思路混乱,语言不通(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

评价共设七个类别,一至六类文又分设上下两档。作文的“类别”以“内容”为依据来确定,“类别”的档次以“表达”为依据来确定。评卷时,先依据“内容”来确定不同的类别,再依据“表达”来确定上下档次。第七类只需从“表达”方面来评价,文章“表达”被评为“不合格”的则为第七类文。

作文评分量表

类别 档次 上档 题意表达 材料支撑 语言表达 优秀 得分区间 50 49-46 45-42 41-38 37-34 33-30 29-26 25-22 21-18 17-14 13-10 9-6 5-0 一 下档 上档 二 下档 上档 三 下档 上档 四 下档 上档 五 下档 上档 六 下档 七 正确 恰当 合格 优秀 正确 缺陷 合格 错误(与材料恰当 相关) 优秀 合格 优秀 缺陷 合格 优秀 错误(与材料相关) 正确 错误 合格 错误(与材料错误 相关)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对本题题意表达的界定: 题意表达应鲜明,但表达形式可以直白,也可以含蓄。 题意正确:遭遇挫折会让人生(生命)更精彩(壮观、美丽„„)。 题意错误:只把握住了话题——“挫折”,而对“挫折”的阐释偏离了“挫折”对人生(生命)的意义这一方向,而是从本材料没有涉及到的方面来阐释“挫折”。或将题意偷换为与“挫折”相关却与题意无关的内容,如由“面对挫折”引出要坚强,要坚持不懈,要树立崇高理想,题意表达的重点是“坚强”“坚持不懈”“树立理想”等的意义。 对材料支撑的界定:

恰当:记叙性文章的事件或议论性文章的材料与所表达的题意(观点、思考等)有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支撑的内容能让人信服自己表达的观点和思考。事件或材料能将“遭遇挫折”具体化,并能具体或是清晰地表现出“遭遇挫折”让人生更有意义(比如,能将下面内容具体而清晰地表述出来:挫折可以让人变得坚强,或挫折可以激发斗志,或挫折可以释放潜能,或挫折可以丰富生活阅历,或挫折可以让人感悟生命真相,或挫折可以让我们更深体会百姓疾苦等),从而表达出“遭遇挫折”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支撑起挫折带来精彩人生(生命)这一题意。

缺陷:事件或材料与所表达的题意有相关性,但文中的事件或材料只是空洞地贴上题意的标签,没能真正呈现出题意蕴含的内在逻辑。如只是贴上“挫折”的标签,不能表述出“挫折”的特征和具体内容;只是简单地表述“挫折”带来的结果,不能具体阐释或呈现“挫折”所带来的人的意志品质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变化。

错误:事件或材料貌似与题意相关(需要读者从自己个人经验中提取事件或材料的要素后才能与话题相关联),但其表述的具体内容和内在逻辑无法支撑本题题意,其表达的意图与本题题意无关。如写到了海伦·凯勒,将其先天的缺陷当成挫折,突出的却是她如何坚强,如何不放弃,她的老师如何有爱心,支撑的是坚强、不放弃、爱心让其人生变得美好;又如写到了司马迁,但所写内容只是突出了司马迁的使命感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并未涉及挫折对司马迁的意义。

特殊情况评分说明:

1.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视作七类文:

(1)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

(2)内容与题目(材料)毫无关系,或抄写试卷上现成的文字材料。 (3)只写了开头,字数严重不足(100字以内)。 2.字数不足600字没有完篇的评分要求:

(1)在文意表达基本完整的前提下,字数不足,每差一行扣1分。 (2)在文意表达不完整的前提下,字数不足,每差一行扣2分。 3.字数超过600字却没有完篇的评分要求:

(1)文意表达完整,在此文所属类别中给低档分数。 (2)文意表达不完整,在此文所属档次基础上降档给分。 4.缺少标题扣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