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财税政策思路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财税政策思路

2020-04-23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政策前沿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及财税政策思路 李静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100142) 内容提要: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加快发展可再生能 源,可以有效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由量变到质变的提升,这对于提高人民 群众的生活福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在我国提倡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强调改 善能源结构的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作为新兴产业,其产业基础薄弱、技术创新步伐 缓慢、占能源消耗总量比重过低的现实需要有更多更明确的政策支持,以适应可持续发 展的目标。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发展的新主题,亦是公共财政支持的一项重要 内容。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财税政策,为促进可再生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现状做简要叙述,之后论述了财 政支持其发展的必要性与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财税政策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 财政政策税收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544(2013)04—0046—06 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好且开发利用较多的可再生能源。截止到201 1年, 我国拥有约282GW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其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绵长,拥有品种繁多、数 量丰富的各种能源资源,这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 供了理想的现实基础。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 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可再生能 源产业已成为能源产业中发展潜力最大、增长速度 最快的领域。与此同时,从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数量、 技术成熟度以及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来看,尚未 能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与要求。 (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潜力与开发利用 现状 中25%(即70GW)为非水能发电装机容量;在全年 新建90GW的发电装机容量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超过了三分之一,除水能以外的可再生能源也占据 了五分之一的比重。 1.水能。水能是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也是 迄今为止开发利用比较成熟的可再生资源。我国的 水能资源以西南地区最为丰富,占到了全部水能资 源的50%以上,长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黄河 等干流水系的总装机容量占全国经济可开发量的 60%,且具有较好的对外输送条件。根据2003年全 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 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开发利用的潜力,总体上讲,水 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是当前我国资源条件 国水能资源复查的结果,我国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 装机容量为5.4亿千瓦,年发电量为2.47万亿千瓦 时;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4亿千瓦,年发电量为 [收稿日期]2013—01—14 [作者简介]李静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 46地方财政研究/2013.4/第4期 政策前沿 1.75万亿千瓦时。与此同时,我国的小水电在技术、 施工、设备制造等方面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11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为2.3亿千瓦,年发电 量为0.69万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一位。 2.风能。我国地处太平洋沿岸一带,海岸线长 达1.8万多公里,季风强盛,加之气压带受内陆山系 的影响,形成了丰富的风能资源。从地理分布上看, 我国的风能资源集中于三北地区(即西北、东北、华 北)和东南沿海陆地、岛屿及近岸海域,预计可开发 的风电装机容量在10亿千瓦左右,约三分之一为 陆上风电,其余三分之二为海上风电。 我国风电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经 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缓慢发展之后,从1997年 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截至1997年底,全国风 电并网装机容量突破1O万千瓦,达到16.66万千 瓦;2000年突破30万千瓦,达到34.44万千瓦。根 图2 201 1年全国各省累计风电装机容量@ 注:1GW=1000MW=106KW 吨,其中3亿多吨以能源形式利用可产生2亿吨标 煤的能量;另外黄连木、甜高粱、油桐等能源植物同 样会产生几千万吨的生物液体燃料,以及蓄禽养殖 和工业有机废水产生的沼气、垃圾焚烧产生的电能 据中国风能学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 1年中 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安装风电机组1 1409台, 等,都将使生物质能的资源潜力达到1O亿吨标煤。 在粮食主产区建设以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发 电厂,或将已有燃煤小火电机组改造为燃用秸秆的 生物质发电机组。在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部分 林区和灌木集中分布区、木材加工厂,建设以稻壳、 灌木林和木材加工剩余物为原料的生物质发电厂。 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和城市污 水处理厂建设沼气工程,合理配套安装沼气发电设 装机容量17630.9MW,累计安装风电机组45894 台,装机容量62364.2MW,年增长39.4%”①。风电并 网运行规模超过4500万千瓦,世界排名第一。“十 一五”以来我国新增及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如图1、 图2所示。 60000 50000 40000 2006 I 2007 2008 I 2009 l 2010 2O11 日新增装机 1287.6 l 3311.3 6153.7 I 13803.2 I 18928.0 l7630 ●累计装机 2537.1 l 5848.4 12002.1 I 25805.3 I 44733.3 62364 321O0O0 一J J J一 施。2015年生物质发电规划容量达到300万千瓦。 4.太阳能。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45度 以南,有三分之二面积的国土日照小时数超过2200 个小时,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量相当于1.7万亿吨 标煤,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从接收到的太阳能辐 图1 2006—201 1年全国新增及累计风电装机容量 射总量上看,青藏高原、新疆、甘肃、内蒙古南部、山 西、陕西北部、山东等地属于可充分利用太阳能条 件较好的地区。 注:1Mw(兆瓦)=1000KW(千瓦) 3.生物质能。生物质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树 木枝桠、能源植物、沼气、生物柴油、燃料乙醇、工业 有机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有机垃圾。我国作为一 个农业大国,有着大量的农业废物资源可以转化成 生物质能再利用,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6亿吨,其 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 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 发电市场作为进一步推进和加速发展的产业。201 1 年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 划》提出将重点发展大型光伏系统设计集成、高效 低成本太阳电池、薄膜太阳电池、太阳能热发电等 关键技术、组件和成套设备。掌握太阳能发电全产 业链的核心技术、生产工艺与设备。扩大实施“金太 阳”等示范工程,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大规模推 地方财政研究/2013.4/第4期47 中3亿多吨作为燃料使用可产生1.5亿吨标煤的能 量;林木枝桠和林业废弃物每年可获得量约为9亿 ①引自《中国风电装机统计2011》,中国风能协会2012年3月。 ②同上。 ③同上。 政策前沿 广应用。截至201 1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 的格局并未改善,近十年的消费数据表明,传统火 300万千瓦,较2010年的90万千瓦增长了三倍多。 电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八成以上,由此可见,我 5.地热能。地热能是储存在地下岩石和流体中 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任务十分艰巨。可喜的是,随着 的热量,据初步勘探,我国的地热资源以中低温为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有关财 主,可应用于建筑物供热和制冷、保健疗养、养殖种 政、金融、法律、行政、以及产业政策的广泛制定和 植等,而适用于发电的高温地热资源相对较少,主 实施,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 要集中在西藏和云南地区,全国可采地热资源量约 从2001年到2011年间,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 为33亿吨标煤。从我国现有的情况看,地热能的热 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发电量快速提升,财政补 利用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利用地源热泵供暖和制 贴、全额收购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的约束为可再生能 冷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源发电产业提供了保障。表1是2001至2011年间 (二)我国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基本情况 我国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费量统计数据,仅从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传统能源的消费来维 数字上就可以了解到近十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 持经济社会的发展,从电源结构上看,以火电为主 行业实现了较快发展。 表1 2001年一2Ol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 单位:百万吨油当量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中国 63.5 66 65 80.9 90.8 100 111.6 l36 146.2 175.3 174.7 注:以可再生资源发电总量为基准,包括水能、风能、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垃圾发电。跨国电力供应不被计算在内。 按热当量转换,假设现代热电站的能量转换效率为38%。 数据来源:根据{BP能源统计2012)相关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从微观角度看,电网企业总体上能够在确保电 发电企业的利益和资源的充分利用。风电、光伏发 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优先调度风电、光伏等 电的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签订情况总体良 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收购风电、光伏发电等上网 好,基本上做到了并网有协议,交易有合同。下表2 电量,并执行上网电价政策及电价附加调配政策, 显示的是2011年国内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 与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及时足额结算电费,确保了 源的情况。 表2 2011年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情况 单位:万千瓦时、万元 应付电费 已付电费 项目名称 上网电量 标杆电价部分 贴部分 标杆电价部分 补贴部分 总计 49152062 12551174 1643534 12334066 1023567 水电 40780399 9834102 8080 9619369 8080 风电 6901995 2168384 1237237 2168147 662502 生物质能 1422584 532338 367217 530384 324075 太阳能 46396 14676 31000 14492 2891l 海洋能 688 1674 1674 地热能 数据来源: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监管年度报告(2011)》。 (三)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前景展望 的传统能源的份额降低。据国外权威机构预测, 综合当前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可再生能源 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快速 仍具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以煤炭为代表 的经济发展意味着工业化、城市化和机动化,随之 48地方财政研究/2013.4/第4期 政策前沿 人口、GDP以及能源需求的增长都将促使中国对 能源的消费有增无减。未来煤炭仍是我国最主要 时,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强调科学发 展、和谐发展,因此,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 展可再生能源建设成为未来发展的新主题,这也 的商业燃料,但随着工业化结构的逐渐成熟,煤 炭的份额将从70%降至55%左右,石油的份额基 本维持在18%,天然气份额将有所提高,而核能 和可再生能源将是今后主要的发展重点。其次, 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能源的强度降低。从BP提 供的《世界能源展望2012—2030))中对中国能源强 度①的描述发现,1970—2010年期间,中国的能源 是公共财政支持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政府加大 投入,以及出台的一系列财税政策,为促进可再 生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 (一)财税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要性 与作用 强度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改革开放初期的能 源强度最高接近0.35,而在2010年降低到0.2左 可再生能源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重 要性不言而喻。然则,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对经济 发展目标、产业导向以及生态环境压力等多方面进 右,并预计之后以直线速度下降。这表明了一个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规律,即“经济结构的重心 从低能源强度的农业转向高能源强度的工业,能 源强度会提高,然后随着经济向能源强度较低的 服务行业转型,能源强度又会降低”②。因此,随着 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高能耗工业部门在整个产 业结构中的比重将逐渐降低。由于化石能源对环 境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将 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2020年一2030年间,能源 行统筹考虑,以寻求各项政策目标之间的平衡点。 从国情上看,无论是迫于能源消耗压力、经济增长 潜力、或是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可再生能源都处 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但是由于技术等方面较强的外 部性,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其发展,加之可 再生能源现阶段在市场上还不具备与传统能源同 等竞争的条件,无论是技术研发、项目示范、推广应 用还是商业化阶段都将面临诸多的风险与难题,因 此,为保证可再生能源研发的动力、产业发展的效 率,需要由政府出面进行引导与支持,通过利用“有 消费增长中非化石燃料的份额提升至44%,为保 证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作为清洁能 源,也将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再 次,从政府层面的长远规划来看,可再生能源未 来仍有较大作为。我国于2007年出台的《可再生 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了阶段性的发展目 标,“2010年到2020年期间,要建立起完备的可 形”之手,借助财政投资、贷款担保、税收减免等措 施,发挥财税政策在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过程 中的重要作用。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依托于一定的技术手段, 在技术真正应用于商业化之前,必然要经历研发、 示范、推广与使用等多个阶段,这期间既没有形成 市场需求,也不会产生商业利益,是投入最多且风 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大幅降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 用成本”,“2020年以后,要使可再生能源技术具 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使可再生能源成为重要能 源”,“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 费总量的15%,并形成以自有知识产权为主的国 险最高的时期,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讲,少有企业、 个人会参与其中,而技术成熟后的复制成本极 低,市场需求广阔,从而国家财政必须对可再生 能源的技术创新活动给予支持,通过补贴、税收 内可再生能源装备能力”。受发展低碳经济等目 标的驱使,履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承诺,政府必 将为可再生能源提供更多的优惠措施。 减免等方式,以一定的政府财力投入保障可再生 能源在技术研发阶段的力度与积极性,并在后期 二、财税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要性 商业化阶段给予支持,在与传统能源争夺市场份 额之时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财税政策 对市场主体行为的调节,是以阶段性的经济目标 与现存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 为前提的。当前,能源政策的调整及其体制的改 革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此时,相 关财税政策的参与制定更有利于市场主体在竞争 环境中实现公平与效率,一方面通过政策对清洁、 地方财政研究/2013.4/第4期49 发展,尤其是近些年,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 ①能源强度:吨油当量/GDP(2010年购买力平价,千美元)。 ②引自《BP世界能源展望2012—2030)),BP是世界最大的能源集团 之一。 政策前沿 安全、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引入,实现了能源需求 者平等获取能源服务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经 济手段逐步弱化对常规能源的保护,使其外部成 本内部化,同时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 的税收政策力度大多集中于企业生产的环节,对 消费环节的关注较少,税收政策手段的运用过于 简单。 使其外部收益内部化,从而对能源结构进行了优 化,进而有关财政支出政策的调整、税种的重构 等问题也会得以解决。 (二)当前财税政策存在的不足 三、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思路 可再生能源的顺利发展需要得到政府的经 济、法律、行政政策的支持,财税政策作为重要的 宏观经济政策,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问题上 财税政策的扶持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起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世界上可再生能源 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现有的政策体 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亦是最大的发展中 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表现在: 国家,因此,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当前我国 1.政策体系欠缺系统性。当前,国家尚未针对 面临的最重要的议题。制定并实施财政政策的目 可再生能源建立起系统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现行 的在于,以必要的经济激励调动社会参与可再生 的财税政策往往是配合当时国家有关可再生能源 能源发展的积极性,一方面促进技术转化为生产 的战略规划与目标制定的,因而这些政策带有一定 力,另一方面鼓励消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消 的阶段性,虽然在某个时期内能产生政策效果,但 费者的效用,因此,财政投入并非是全方位的、无 政策之间的关联性、互补性和系统性的弱化导致长 条件的、无期限的,而是有侧重的、有约束的、阶 期以来的政策总和难以实现协同效应。 段性的。为对全社会的经济行为形成正确的引导 2.财政投人不到位。对可再生能源技术或产品 和示范,就必须在有限的财力资源中进行权衡取 的政策支持方向及重点欠缺论证,也使得财政投人 舍、合理分配,通过既定的资金投入获取一定的经 收效甚微。如前文所述,尽管我国占有了丰富的可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可再 再生能源资源,但由于起步晚、技术门槛高,总体发 生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实现我国可再 展水平与其他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不仅如此,国家 生能源产业化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为此, 财政对可再生能源企业的补贴大多缺乏严格的技 在面对如此长时期的财政资金投人之时,更应当 术标准,这更易导致众多企业为获取政策优惠出现 做好统筹规划,认真论证每一项政策的出台,仔细 生产环节的混乱和市场格局的无秩序,影响了企业 审查每一个项目的资质,严格执行政策并及时进 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进程。 行必要的监督考核,建立起财政支持可再生能源 3.财政体制弊端的影响。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 发展的长效机制。 持需要贯穿中央和地方财政,然而受我国固有财政 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财税政策的制定,首先要 体制中存在的利益冲突,上下级财政之间欠缺一个 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综合考虑经济发 支持可再生能源的转移支付办法,这使得上下级政 展、生态环境、能源结构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现状, 府间的支出职责划分不清晰,加之上级政府对下级 明确财税政策的定位。在保证经济发展速度、保障 缺乏有效的激励,容易影响地方支持可再生能源项 财政对民生建设所需财力投入和支持的前提下,循 目的积极性。 序渐进、按部就班地发展好可再生能源,实践有中 4.税收政策支持不足。我国支持可再生能源 国特色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道路,最终落脚到人民福 发展的税收政策仅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关 祉的提升,使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生活质量的改善 税等几个税种,税收优惠也仅限于个别种类的可 和提高。 再生能源或部分可再生能源项目。在政策的设计 其次,财税政策要把握好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 上,缺乏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结合,如对 重点,各类可再生能源在资源占有量、技术成熟度 风电企业“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因一般企业 和发展阶段上差异较大,为保证各类可再生能源的 在投资的最初几年鲜有盈利,实际上绝大多数风 机会公平和发展效率,既要结合具体内容制定有针 电企业难以享受到政策带来的优惠。同时,现有 对性的财税政策,做到区别对待,又要牢牢抓住政 5O地方财政研究/2013.4/第4期 政策前沿 策要害,在市场缺位或薄弱环节适当给予政策倾 斜、发挥效力,通过财税政策引导、调节相关市场机 制的形成,促进成果的转换和推广。同时,考虑在部 分可再生能源市场趋于成熟之时,适当引入退出机 制,以营造产业间公平竞争的格局,促进可再生能 源市场的健康发展。 到法律、行政、经济政策的方方面面,因此,财税政 策的规划与制定要更加注重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政 策的呼应与协调,积极配合国家在能源、电力方面 的改革,从大处着眼,尝试运用多种财税政策工具 组合,形成稳定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 【责任编辑连家明】 再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涉及多个部门,牵扯 (上接第45页)针对性相对较弱;企业所得税税收 对新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收入给予一定的 税收减免,对于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实行低档增值 税税率或给予一定时期的免税优惠等。在所得税方 面,允许对生产设备加速折旧;对高校或科研院所 优惠多,货物与劳务税税收优惠少;区域性的税收 优惠多,真正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惠少;税收 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在范围、力度、制度 等方面存在不足等。因而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 家的做法,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出具有 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在研发期注重对科技 等单位转让技术成果的所得给予税收优惠,如免税 或按转让所得的50%进行所得税的征收。 3.在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环 节,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考虑:在流转税方 面,可以对金融机构向战略性新兴企业提供的贷 款免征营业税、担保机构为战略性新兴企业提供 的贷款担保免征营业税等。在所得税方面,可以对 投人战略性新兴产业所获得的投资收益给予一定 的所得税优惠,如减按投资收益的70%征收所得 企业的扶持和鼓励,在成本扣除上给予税收优惠, 而在成长期则注重对企业收益的优惠等。具体思路 如下: 1.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环节,可以对企 业技术创新投入制定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在 流转税方面,可以允许对购置的高科技设备免征 增值税,甚至加大进项税抵扣力度,如按实际发 生额的150%抵扣,鼓励企业进行高新技术研发。 在所得税方面,可以加大所得税税前抵扣力度, 税;若发生投资亏损,则允许进行所得税税前抵 扣,亏损当年的收益不足抵扣的可顺延到今后的 3—5个纳税年度予以抵扣;适当降低投资者购买 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公司债券所获得利息收入的所 得税税率等。 参考文献: [1]宋宗宏.发达国家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启示IJ1. 广东经济,2011(2). 抵扣范围可以涵盖对技术、设备、人才、广告宣传 等各方面的投入,激发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允许 用于技术研发的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和投资抵免 等措施,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提高企业的投资 积极性;允许通过提取风险准备金、技术开发准 备金等方式增强企业抵御研发失败风险的能力, 并允许在所得税税前据实扣除,但此处应考虑设 立相应的监督惩罚机制,如规定企业必须在规定 [2]杨森平,黎志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税措施【J】.税 务研究,2011(6). [3]付广军.运用税收政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_兰 州商学院学报,2011(4). [4]李金波.推进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试点撬动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展[J】.中国财政,2011(17). [5]张少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财政政策【M1.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6]赵福昌,李成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时间内将提取的准备金用于技术研发方面,逾期 未用的要补交税款并计算利息;对于研发失败造 成的亏损可以在之后的3—5年内进行税前弥 补;扩大对企业高新技术人员个人所得税的税收 优惠,如适当提高高新技术人员个人所得税的免 征额、对技术人才以所拥有的技术人股获得的股 手段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1(57). (7]郑志冰.推动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对策一 基于美、日、欧盟的经验启示Ⅲ.地方财政研究,2011(12). 息给予税收优惠等。 2.在鼓励企业将研发成果产业化、市场化环 节,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考虑:在流转税方面, 【责任编辑王东伟】 地方财政研究/2013.4/第4期5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