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考试评语
【篇一:对小学数学考试评价的几点看法】
龙源期刊网 .cn
对小学数学考试评价的几点看法
作者:顾军其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3年第12期
考试作为一种比较公正、客观又严格的总结性评价方式,在目前仍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然而考试又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得失尽掌握在人的手中。如果考评不到位,往往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一方面,传统的命题考试往往只重视考试结果评价,忽视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整体教育目标的评价。考评目的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择,忽视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解题中过于强求答案的统一与完美,忽视学生个性的差别。
另一方面,怀着急于与传统划清界限的心理,部分试卷内容叫人摸不着边际。教师上课时认为重要的知识不考;教科书上没有,平时从来没有见过的却考到了;试卷中总出现一些连教师不看参考答案,都不敢轻易作答的课外数学知识,美其名曰扩展学生的视野;等等,导致每次测试总是让部分学生灰心。
小学数学考试如何才能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考试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我认为关键是要解决“考什么”、“怎样考”和“怎样处理考试结果”这三个问题。
一、考什么——关注数学命题考试的内容
小学数学的命题考试,在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还应当放眼生活、激活经验,注意对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等方面能力的考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关注情感——使试题散发人文关怀
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升华应是数学命题考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要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把数学命题放在学生人格发展的高度,结合鲜活的教学材料,在一定程度上给原本单一、冷漠的试题注入人文的血液。
一张成功的试卷,必定有它体现人文思想的地方。落实在具体的考试内容中,人文思想往往也随处可见。
【篇二:小学数学试卷评价分析】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
数学期末质量评价分析
石家庄市口小学
2014年1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质量评价分析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测评的作用,总结教学的成败得失,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对本次考试进行简单分析总结: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题的设置主要体现在基础性、全面性、应用性。
1.基础性:
大多数题目起点低,基础性强,注意了面向全体学生,较好地体现了三基思想,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2.全面性:
试卷具有较大的知识覆盖面,整卷涉及整册的全部知识内容,能够比较真实地检测出学生对全册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3.应用性:
试卷注意了联系生产生活实践:比如利息的计算,比例尺的应用,都力求体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成绩统计
本次考试六年级2班35人全部参加考试。平均分85.26,及格率91.43%,优秀率54.29%,与期中考试相比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优秀率与平行班相比还有些差距,在尖子生的培
养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
三、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做题马虎、审题不认真。
失分最严重的是计算题和应用题,所以我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是学生没有认真审题,还需要进一步讲清数量关系。例如:
2、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些题是学生没思考就开始答,导致解题失误。这说明了学生行成的好习惯重平时的养成。
四、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措施
1.教师一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2.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与后进生多沟通,消除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努力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展。
总的来说,这次期末考试,基本上完成任务,取得的成绩也比较理想。复习工作也比较到位,很多类似的题型都在复习中提到。但同时也反映出我们还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学生普遍
计算准确性差,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差。还有一部分后进生没得到转化等等,下一学年,我们将再接再厉,争取有更大的突破。
马 春 鹏
【篇三:浅谈小学数学作业中评语的使用】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中评语的使用
作者:高小金
摘 要:数学作业中评语的使用在教学中具有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自信,进而促使学生的智能和身心得到全面、积极主动的发展。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自信心;责任意识;危机意识
“发作业本了,快看看老师写了优、良,还是及格。”学生欢呼着,这是发作业本时教育工作者经常见到的现象。然后他们却做着同样的举动,看完就往书包里一塞,再也不理会这次作业了,就这样老师给学生的反馈信息被束之高阁了。因此,小学数学作业中评语的使用至关重要。
一、多种方式,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回到上述现象,在学生拿到作业本的第一时间,就是想看看作业本上老师的评语,可见每位学生都是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有时候却是残酷的,面对作业本上老师
这些单纯的红叉叉、不及格、优,而这对学生又有多少效果呢?或许只能成为学生相互攀比,甚至嘲笑的工具。而教师如果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辅之使用一些圈圈点点,并写上评语诸如,“这道题解得非常不错。”“要是再仔细一点就好了。”“不错,有进步。”等,效果应该会更好。因为学生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有闪光点,老师其实也是喜欢我的。
二、不包办,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检查教师常规时,总会发现有些老师批改学生的作业非常仔细,帮学生把错的题目从头到尾都改过来了,有些作业甚至是红字多过黑字。老师不可谓不认真,可试问下,效果有多少呢?所以,我认为,与其帮学生“做”作业,不如不“做”,来个“无为而治”。比如,针对学生不是很懂的情况,可以写上:“再回到课本,看看例题再做好吗?”对比较懒的、故意偷工减料的学生,写上:“请修改下,一定会做得更好,加油!”然后老师或学生干部再做第二次检查或抽查都行。最终,使大家认识到自己的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
三、常督促,让学生树立危机意识
对于一些脑子灵,学习成绩不错,但却骄傲自满,作业中出错也不在乎的学生,在评语中严厉地批评,尖锐地指出其问题,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但对于学习基础差或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却要换一种富有人情味的评语,如:“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老师希望看到你的进步,你爸妈也会为你骄傲的。”这样的话,效果会好得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