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05-2021年中考历史非选择题解题秘籍

05-2021年中考历史非选择题解题秘籍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解题秘籍05 历史审题与答题

一、学会划分

有些题目表述较繁,必须抓住关键词,切中要害。在审题时,我们可以把每个历史问题化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答题词,即让我们回答什么,是表现?原因?影响?还是事件名称等;二是限制词,分

析清楚这个问题要求有什么时间限制、地域限制、内容限制等。

如: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如果时空回转,你成为一位新闻记者,请

围绕中国近代史反抗侵略的英勇事迹或英雄人物写一篇报道。

时事报道 标题 时间 内容 评价 通过审题可知,这道题答题词是英雄事迹或英雄人物。要答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限制词是中国近代、反侵略。限定了我们必须答1840-1949年的英雄人物或反侵略的典型事件。明确了以上要点,就不会因审题丢分了。 二、学会转换

现在历史中考,有情境题。这类题设问新颖,灵活。审题时要认真理解情境试题的问题,然后把情境试题的新颖性问语转换常见的、普通的问语。

另外,就是普通的试题,试题的问号自己感觉不明确时,可以进行句式转换。试着把历史问题转换成为一个陈述句。如:

为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致敬长征精神。中央电视台举行了重走长征路的大型公益活动──“我的长征”。

传承精神:通过本次活动你想体验到怎样的长征精神?以此来解决你学习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转化为“简述长征精神,作为中学生如何发扬长征精神”。问号简单明了,思路清晰。有的同学审题时,被很宽松的问法“通过本次活动你想体验到怎样的长征精神?”所迷惑,只答出了有关长征精神,答案过于简略不全面,导致丢分。

1

三、学会识别

1.识别疑问词,不要将题目看漏,答题要全面。如:

1902年的一天,在北京的一家四合院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曾移居台湾,1897年移居北京东交民巷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60年来的生活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1)请你想想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

问题中疑问词有两个:哪几个不平等条约,哪项规定。在一次考试中,近30%的同学,只答了哪个不平等条约,丢掉了哪项规定,结果得到一半分数。

2.识别问题中并列词语,答题时标明小标题,再答,做到条理清晰。如:

(2015年·宿迁 )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遭受列强侵略的血泪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光荣斗争史。

(2)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近代中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的政治行动?

我们应该这样正确做答。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能不列标题,直接做答。有的学生这样做答: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

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如果其中有一个有了差错,就会影响后面其他部分的得分情况。 3.识别陷阱

有些题目,似曾相识,实际上题目中更换了一两个词,已变换问题的角度,设下陷阱。 如: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作出的突出贡献主要有 ② 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领导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③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做这题时,因为涉及到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范畴,大多数学生误选了D。细审题,不难发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不在民主革命时期,因此正确答案为A。老师略加点拨,同学恍然大悟。

2

稍后,做练习,将题改为:

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作出的突出贡献主要有①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②领

导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③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④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其结果是80%的同学选择了A。又一次审题失误。 四、注意答题角度、高度

为了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致敬长征精神,中央电视台举行了重走长征路的大型公益活动──“我的长征”。

关注现状:在实地考察中,你最想关注长征沿途落后地区哪方面的现实问题?

“现实问题”四个字限定了答题的角度是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现实问题。学生们基本上多能体会到这一点,但是,作为历史考试,我们答题还要上升到一个高度。关注现实的题目要把自己当成国务院总理来作答。虽是玩笑,但却是答题应有的高度。不能随口作答,如,有的同学答,关心吃饭问题,上学问题。基本意思有了,但不规范。吃饭──温饱问题,上学──教育问题,如果能上升到一定高度,答案就无懈可击了。

历史小短文解题思路

解答历史小论文题目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审清题目,找准关键词,明确小论文写作要点

审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完整准确地把握好试题的要求,包括论述内容、结构要求、字数范围。其次,要审明材料的观点,根据材料来确定考查史实或是具体的历史要素等,锁定题干信息反映的写作关键词和写作要点。比如,图片类的要弄清题目提示要求,联系图片分析其包含哪些知识点,明确其涉及或者是代表的相关历史知识之间的线索性;关键词类的要注意各历史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是因果关系等,将所有关键词按照历史发展脉络链接,结合题干要求进行延伸与拓展完善。 第二,联系课本知识,按照历史脉络,排列关键词

首先联系课本知识,按照“历史脉络”性,即因果关系,历史顺序来排列好关键词。注意作答时答案必须与历史有关,抛开所提供的材料、历史知识随意发挥是不可取的。此类试题必须以基础历史知识为依托,答案基本上是来自教材和《河南省历史考试说明与检测》,所以应在明确知识点后,联系对应教材和《河南省历史考试说明与检测》内容,紧扣材料,从材料出发进行回答,以历史知识为基础,做到有史有据。

第三,串联关键词,规范答题语言

首先,作答时应该使用历史学科语言,按照顺序把关键词串联起来,答案确保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文字表达简洁流畅,条理清楚即可。其次,历史小论文试题都有字数限制,字数过少或者过多都会影响分数,因此要注意题干对字数的要求。切忌文学修饰词或是修辞手法等的使用。

3

一、近三年中考题型再现

1.(2018·河南,25)(5分)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参考答案】

题目:绥靖政策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阴谋与团结)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召

开慕尼黑会议,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题目1分,图片描述2分,比较2分)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首先应该弄清楚题目的要求,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出图片所包含的知识点。分析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主要与绥靖政策有关,图二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由此联系两幅图片可以从绥靖政策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进行分析。 2.(2017·河南,25)(5分)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参考答案】

题目:二战后亚洲国家的奋起

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实行印巴分治。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图片的1947年印巴分治和1997年中英政权交接仪式,反映的是二战后亚洲国家的奋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独立运

4

动高涨,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实行印巴分治。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3.(2016·河南,25)(5分)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参考答案】 题目:创新改变生活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电子计算机研创成功,它的广泛使用是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比尔·盖茨研创微软操作系统,方便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技术发展推动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技术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比尔·盖茨和微软品牌就是创新的代表。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首先应该弄清楚题目的要求,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出图片所包含的知识点。本题以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载体进行命制,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题时,应找出电子计算机与比尔·盖茨及其微软品牌的内在联系,即计算机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引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由此可以得出“创新引领时代进步”“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主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主题进行论证即可。 三、2019精选习题

1、命题原因:《权利法案》1689年颁布,330周年;《拿破仑法典》1804年颁布,215周年 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5

题目: 法律文献促进社会进步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促进了英国社会的进步,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拿破仑法典》于1804年颁布,它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两部法律文献都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2、命题原因:巴黎和会、五四运动,100周年;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2、命题原因: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6

审题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审题就是审阅推敲试题的含意,从题目本身的文字中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判断试题的类型、确定答题的中心和选择答题的材料。如何审题,概括地说就是细心阅读、认真理解、开拓思路、反复推敲、组织要点。具体要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