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家乐与休闲体育结合的旅游模式研究

农家乐与休闲体育结合的旅游模式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休闲文化

休闲 2020 / 04

农家乐与休闲体育结合的旅游模式研究

李星宇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

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使得人们更加注重身心健康和休闲品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身心融入自然。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论证了农家乐与休闲体育相结合的旅游模式的重要价值;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农家乐”与休闲体育相结合的旅游模式的建议,力图通过发展这一新式旅游模式来推动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家乐;休闲体育;价值;建议

进入21世纪以后,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周末和假期参与到农家乐的休闲氛围中,将身心彻底融入到宁静的乡村当中。农家乐与休闲体育相结合的旅游发展模式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休闲健身的热情。本文旨在促进这一新模式的健康持续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壮大和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思路。

1相关定义及发展概述

1.1农家乐相关概述

目前关于农家乐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田喜洲[1]从两方面给出了农家乐的概念,对于农家乐消费者角度和经营者两方面进行阐述。农家乐是一种基于传统第一产业发展起来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乡村景色和劳作方式的商品化等方面,并通过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吃、住、玩、游、娱、购的一种休闲旅游方式。“农家乐”起源于欧洲,我国“农家乐”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中期的成都农科村徐家大院,而1987年四川成都龙泉骚成功举办的第一届桃花节标志着我国现代形式的农家乐诞生,至今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总体说来,虽然起步迟,但发展迅速。1.2休闲体育相关概述

休闲体育作为人们休闲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对身心的锻炼具有其独特性。张明英认为,“休闲体育是以娱乐、健身为主的体育活动,运动强度和时间可以自己支配,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同时也没有年龄性别的限制”[2]

我国休闲体育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80年代末。进入新世纪后,休闲体育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就所查阅的文献分析,目前国内的研究大多偏重于理论,与实际结合率不高,导致休闲体育研究成果的应用率降低,但是近些年来研究逐渐增多。 1.3农家乐与休闲体育相结合的旅游发展模式相关概述

农家乐与休闲体育结合的旅游模式是将传统的“农家乐”和新兴的休闲体育项目结合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主要是立足于农村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乡村资源优势,设计出与当地环境相契合的休闲活动,以此促进农家乐与休闲体育相结合的旅游模式健康生态协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该模式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农事类体育活动,这类活动根据季节在农家乐中为游客体验而产生,主要有摘茶叶、种菜、磨豆腐等等;二是农家自制体育器材类休闲体育活动,根据农家乐特色建造如轮胎制作的秋千、吊桥等;三是利用自然资源开发的休闲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附近的自然环境而开发的休闲体育项目,如皮划艇、攀岩等,可以满足游客新鲜、刺激的健身休闲需求。

2农家乐与休闲体育相结合的旅游发展模式的价值

68

(1)符合更多人的健身需求。休闲体育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提倡人类回归自然,具有健身、娱乐、休闲等多重目的 ,以体育的形式实现对人类身心的调理与塑造,是一种科学的休闲方式[3]

(2)对文化建设的促进和传承作用。很多地域的特色文化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渐渐被淡忘,农家乐与休闲体育的结合使得地域特色的文化能够更好的被传承以及为人所熟知。同时对环境保护起到一定作用。

(3)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农家乐休闲体育模式能够得以繁荣发展,成功调动农村劳动力的作用,使得农民从中增加了收益,同时提高了自身素质。

3农家乐与休闲体育相结合的旅游模式的建议

(1)政府加强指导。政府职能部门要在“农家乐”与休闲体育结合新模式创建过程中给予宏观上的指导,如此才能促进农家乐所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长远发展。

(2)积极培养休闲体育专业化人才。专业的体育人才能够更好完善农家乐经营理念,促进即农家乐特色产品外向型发展,丰富游客的娱乐性。

(3)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打造出特色的体育旅游文化形式。充分利用好这些丰富的人文资源对城市居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4)满足不同人群的体育需求。“农家乐”休闲体育内容设置上要考虑到小孩、老人的体育需求。应设置一些运动量小、安全系数高、趣味性浓的体育项目,像秋千、踢毽子、跳房子、象棋等体育活动,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需求。

4结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人们越来越愿意忙里抽闲参与到休闲体育活动之中, 极大的促进了休闲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农家乐与休闲体育相结合的旅游模式正在不断探寻着可以满足人们休闲放松的方法。在满足人们观光、健身需求的同时,也更好的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喜洲.休闲旅游“农家乐”发展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72-74.

[2]罗仕贵,刘小锋.从北京奥运会看中西方体育价值观的差异及其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启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3):106-109.

[3]席宝玉.从体育运动的演变及休闲特征论体育休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4(1):71.

作者简介:李星宇,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