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激发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情感。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与同学分享。 3.制作成长纪念册,珍藏小学阶段难忘的回忆。
4.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但也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教学重点:
1.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帮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 2.制作成长纪念册,在活动中体会浓浓的惜别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围绕“难忘”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相关图片。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小学的几年生活,我们有过很多老师,有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不是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让学生一直怀念的老师。 二、学习《老师领进门》
1.简介作者刘绍棠。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的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4.检查自学效果。 (1)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3)从哪里可以看出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 (4)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学习《作文上的红双圈》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效果。 (1)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2)你从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想到了什么? (3)作者在文中赞颂的是什么? 四、交流感悟
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六年来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场景,与大家一起分享那一位位给人深刻印象的老师、同学,一件件令人难以忘怀的事…… 二、小组交流,拓展思路
1.翻阅自己近年来写的日记,把心里特别想说的内容简要地记录下来。 2.同学交流,根据学生发言,老师概括板书: 难忘的—— 难忘的——
难忘的——
3.自由交流,引出要求。
(1)小组讲述,老师引导学生先构思,然后有条理地讲述。(小组交流,老师巡视)
(2)全班交流。指名讲述。
明确要求:大家要注意倾听,等他讲完后,你们可以有礼貌举手,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对他在台上的讲述提出你的建议和意见。
(3)在学生评议的过程中引出习作要求:
①要在习作中表达出对母校、老师、同学的真情实感。 ②写事: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③写人:形象典型,表达真情实感。 4.指导写作。
(1)同学们,你们的讲述很精彩。现在,请你们用笔把它描述下来吧。在写之前,我们先读一下习作要求。
(2)指名读题,指导审题。
(3)学习前面读过的两篇阅读文章的写法。 (4)动笔完成草稿。 三、修改并完成习作
1.老师根据学生写的习作草稿,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点评优点,同时对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点评时应注意语言艺术,以褒扬和鼓励为主。
2.自改自评。
(1)老师出示学生的一篇习作。请同学们找一找其中写得好的地方,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2)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3)画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读给全班同学听,其他同学倾听、评价。 3.互评互改。 (1)交换习作。
①用赞赏的符号画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②你认为他的习作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2)再读习作,全面检查与润色。 4.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习作。 (2)师生评议 四、誊抄习作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时间匆匆,一眨眼我们即将从小学毕业了。六年的时光,我们认识了很多朋友,其间与同学尽情地玩耍,在知识的海洋中畅快地遨游……这节课,让我们打开记忆的匣子,说说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吧!(板书:回忆往事) 二、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
1.填写时间轴。在时间轴相应的时间点上写上令你印象深刻的人或事(有条件的可以把照片贴在旁边)。
(1)开心方面的故事:如开展的活动、有趣的课堂、快乐的游戏等。 (2)教益方面的故事:如老师的一次谈话、自己的一次挫折等。 (3)感动方面的故事:有特别意义的物品、让你感动的事情和人等。 (4)委屈方面的故事:令人伤心的往事、自己受过的一次委屈等。 2.组内互相欣赏同学们填的时间轴。
3.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与同学分享。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达出自己难忘的内容和理由。
4.推荐说得好的同学上台说一说。 5.集体评议好在哪里。
6.结合同学之间的交流情况,补充完善自己的时间轴。 三、制作成长纪念册,珍藏难忘记忆
(一)收集、筛选成长资料
1.联合父母、老师、同学,收集制作成长纪念册的资料。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自己的作品,可以是获奖证书、奖牌,还可以是老师和同学的寄语和祝福。
2.从众多资料中筛选最能反映你小学生活的、有代表性的资料。 (二)根据需要给收集的资料分类
1.采用“编年体”方式制作成长纪念册,需要按照年级段给资料分类。如“一年级——我上学了”“二年级——我进步了”“三年级——我长大了”……
2.采用“栏目式”制作成长纪念册,按照不同类别对资料进行分类。“发展足迹”主要收录与学习相关的资料,如阅读过的书目;“多彩生活”主要收集与课外活动相关的资料,如春游、参观博物馆等;“才艺集萃”主要存放能够代表自己才艺的资料,如表演照片、获奖证书等;“班级之最”可以收集一些自己在班级里的表现相关的资料;“毕业赠言”专门留给老师和同学来写。
(三)编排成长纪念册
1.给成长纪念册取一个贴切的名字。如“成长纪念册”“阳光下成长”“脚印”“小学印记”等。
2.设计个性化的封面。可以使用成品封面,也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甚至可以用剪纸、折纸做一个立体的封面。
3.在扉页上写上“卷首语”或“成长感言”,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请老师或家长写。内容可以是回顾过往,也可以是对以前的总结。短文和诗歌都是不错的选择。
4.按照“编年体”或者“栏目式”编排材料。并给每部分配上小标题和简短的文字介绍。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总结第一板块“回忆往事”中,大家开展了哪些活动,学到了什么知识。 2.安排下一板块“依依惜别”活动,布置学生准备毕业赠言本,课外学习如何写毕业赠言。初步了解“依依惜别”板块的活动内容。
板书设计: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回忆往事》
老师领进门:尊敬、热爱、感激老师 作文上的红双圈:感激、怀念
写事: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难忘的XX
写人:形象典型,表达真情实感
填写时间轴 制作成长纪念册
教学反思:
侧重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关注生活。这是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制作“成长纪念册”,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热情。教师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学会从众多的资料里筛选、整理,找到适合自己主题的资料,完成成长纪念册的制作。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关注美好生活的情趣。教师在指导学生制作纪念册的过程中,深入学生实际生活,对了解学生的心理有有很大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在摸索中成长。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在不断地摸索中成长、进步,一方面要以合作方法的指导为重点,把目标放在提高每个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上,尽可能通过合作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从而尽量缩小组与组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各项资料,包括“阅读材料”,合理利用,从众多的资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