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验和深化,对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才能适应新课改的步伐?才能适应这变幻莫测的信息时代?对我们班主任来讲压力更大,挑战性更强。经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通过对所在教学班的建设,就本人对班级
管理谈几点感受。
一.班级集体的培养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校的教育教学就是在这块主阵地上得到深化;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主要环境,是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结构组建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但是,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
是班级所有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班级管理中,平时我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留下良好的印象。
“印象”在日常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班分的形成。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做学生的楷模,衣着、言行、处事等各方面都要谨慎,就连平时做点滴小事也要
很负责的去完成,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触动他们幼稚的心灵。
2、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立良好的班级集体的前提,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是平等。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处理好两种关系: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交往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利用班会课、
少先队活动及品德课,教育学生,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但每个人的尊严是平等的,所以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3、培养班级干部和积极分子。
培养班干部,首先抓他们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使他们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让学生做到的,班干部首先要做到,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学生,才能立足于其位置。
4、奖罚分明,责任到人。
如果学生能按要求完成各教师、班干部分配的任务,就及时表扬,肯定学生的成就,并给予精神奖励。如:在开班会课时,全班同学共同表扬,教师奖励小红花,以激励他们
奋进,使他们感到成就感。如果不按时完成任务,帮助值日生搞卫生,以此鞭策他们后进。
二.少先队工作。
少先队工作是班级集体的核心,它的工作目标与班级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抓好班级的少先队工作有利于学生的养成教育。
1、利用少先队课经常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通过学习《弟子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安全知识防范》等内容,对学生讲道理,举实例,加强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
2、做好少先队队员的督促工作。
在学习、劳动和生活中,表现积极、主动、成绩优异的队员,进行公正的表扬和奖励,
以促进他们的上进心。对于不戴红领巾,经帮助不改的,就让他们做值日生。
3、做好优秀少先队员的选拔工作。
每学期末,经全班同学共同选举,评选出本学期在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优异的学生为优秀少先队员,进行表扬奖励。
三、与家长的工作。
一个先进的班级集体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包括班级学生集体的力量,教师集体的力量及家长的力量。家长是每位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因素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好与家长的联系。
1、家访与座谈工作。
每学期对重点后进生家访或座谈3-5次,让家长知道孩子在每段时期的表现,互相了解,并及时作相应的对策。
2、电话联系。
平时对学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电话联系,互相沟通,齐抓共管。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生从入学开始,就生活在班级体中,学习在这里,生活在这里,也成长在这里。在这里,学生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形成;特长得以发挥。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适应于
新课程改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