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高专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提升人文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高专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提升人文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6年第11期总第168期

职业教育

No.11. 2016Sum 168

高职高专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提升人文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詹 艳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南平 353000)

摘要:加强对高职高专学生人文教育,提升人文素养至关重要。本文从人文素养内涵、提升人文素养必要性及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提升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养策略等方面阐述。

关键词:高职高专;旅游地理;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6)0011-000023-02

人文素养教育的提升,事关整个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是高职高专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周期短,很多专业人文教育课程比例较小,挖掘专业课程的人文精神就成为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的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如何通过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其在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作用,促进高职人文素养教育发展,对此进行探索实践。

教学对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关注和挖掘不够。构建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人文素养价值体系就是要注重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养成,合理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要与旅游行业、旅游企业、旅游职业相联系并实现旅游地理知识与之互补与融合,实现课程教学的人文气质及职业素养的提升兼顾;在课程每个章节内容设计中融入人文素养培养及提高机制;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及实践活动中渗透人文素养培养及提高。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涵盖旅游资源环境、旅游生态环境、旅游人地环境等相关知识内容,人文精神在课程中处处可以挖掘,我国人文地理架构纵横东西,具有东方民族人文思想的精神底蕴。比如对黄河长江的人文精神的挖掘,意义深远;中国旅游地理展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独具风采的自然、人文景观,加深与本课程有关的地理、历史、建筑、宗教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旅游景观的鉴赏能力,增强创建美好未来的责任感和保护旅游环境的自觉性,对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学生通过感知美升华到挖掘美,增强学生审美的体验度,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正确的鉴赏、理解与评价能力。

2.注重职业性、突出实践性的基础上,着重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短板”成为影响他们未来发展的瓶颈,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高职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去努力。通过中国旅游地理的学科教学提升人文素养具体做法上除了明确教学指导思想,把提升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着力点和落脚点外,还需在内容和方法上与旅游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旅游业岗位所需要的全部能力结合起来;人文素养和技能训练融合起来。职业素养不仅仅表现为通过专业考试和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还表现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态度、职业能力等。成为优秀的旅游人才,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3.通过情境教学,加强互动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中,传统的讲授法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通过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比如采用课堂讨论法、问题分析法、自学指导法等,师生互动气氛活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先给学生介绍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进行自学;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收集资料,提高表达能力和管理的组织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大量的图片、地图、视频、音频等材料,创设多种情境进行教学,它的形象性、新颖性、多样性、直观性和趣味性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长江、黄河、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等景区的特征、成因等状况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更有利于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我国《辞海》中说:“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养亦称人文素质,顾名思义是指人文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它涵盖四个方面:(l)具备人文知识,即掌握社会科学基础知识。(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也可以称作人文精神,核心是指基本的文化理念,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3)掌握人文方法。能够用人文思想所蕴涵的认识和实践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核心就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真谛的人文精神,它集中反映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人性观、时代精神。

二、现代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人文素养的紧迫需求与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的矛盾决定了提升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现代旅游业的含义就是以知识等软实力竞争为主要内容,根据市场的旅游变化状况进行决策和规划,向旅游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一方面,我国正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现代旅游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国际旅游市场的接轨,旅游业需要优秀的、综合素质高的旅游创新人才。人文素养的水平决定综合素质的高低,如导游人文素养的高低是决定导游服务是否成功、服务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旅游高职高专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性不够,人文素养低。比如有些学生缺乏挑战意识,缺乏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丧失信心。努力提升人文素养,注重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人文素养的紧迫需求。

三、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提升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1.构建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人文素养价值体系,充分挖掘课程教学人文素养内涵

即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目标,构建合理的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人文素养价值体系并充分挖掘课程教学人文素养内涵。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高职高专的中国旅游地理课程

作者简介:詹 艳(1965-),女,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学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

23

2016年第11期总第168期

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质,提升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No.11. 2016Sum 168

4.课程教学加强人文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教师是关键教师理念的更新,人文精神的丰富,人文底蕴的丰厚,充满爱心和亲和力,豁达自信,敢于创新,并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实现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保证。例如,采用“项目化教学法” 时,不仅把完成旅游项目任务作为教学目标,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考察其所表现出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并及时给出建议和指正。同时,教师的人文素养能对学生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还可由教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获得。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在高职院校 “双师型” 骨干教师培养中,有必要把人文素养及人文教育能力作为必修内容。人文素养高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人文品

全面提升旅游高职学生人文素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已成为旅游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们应高度认识人文素养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意义及作用,将人文精神贯穿、渗透于中国旅游地理的专业基础课程,进一步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实践,努力探索,推动高职人文素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梅.高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2]汪雪梅,金本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实施途径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mproving humanistic quality of Chinese tourism geography curriculum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 Yan

(Industri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ping Fujian, 353000, China)

Abstract: Enhance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aising cultural and literacy is essential. From the humanistic connotation, enhance the Humanities necessity and Chinese travel geography course teach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humanity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olicy aspect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ourism geography; humanistic quality

[责任编辑:刘 乾]

(上接第22页)

之后“爱而不现”,两次赠物的特点是否不符。静女的“静”是男子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就像一面镜子,静女可爱、活泼、率直映射出男子的憨厚、纯情、真诚。闻一多先生提出的欣赏《诗经》的两个原则,能让读形象不仅是对人物形象的简单解读,还能让我们充分地走入《诗经》的时代,看看那个时期的爱情观。静女的赠物传情,男子赞物的含蓄赞美,都体现了他们内心情感是热烈的,但情感表达恰恰是含蓄的。男女双方的应和都表现出了不以物质去衡量的真诚纯洁的爱情观。

而相当部分的诗歌,读形象还是在于在整体感知作品,领悟作品思想内涵后,感受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的情怀或是复杂的情感。例如《将进酒》中,探究“天生我材必有用”和“但愿长醉不复醒”中李白思想情感的矛盾之处,作为教学的难点,在完成了“三读”的教学环节之后,结合对李白生平经历的必要介绍后,请学生找出诗歌中李白思想的四组矛盾之处。这些思想情感的矛盾之处正体现了李白一生建功立业和追求本真的精神自由之间的矛盾。在教学的第四环节,对诗歌所表现的诗人形象的分析,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李白的了解不只是单纯的语言积累,而是更深刻的理解李白的个人情怀,为今后鉴赏李白诗歌做情感积累、思想积累。

到本,由本到人的认知过程。按照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去赏读诗歌,在整体感知诗歌思想情感内涵的基础上,感悟古诗的艺术魅力。此环节是诗歌教学环节中较为机动的一个环节,可以结合具体的诗歌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可以是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

诗歌重在诵读,而当五步鉴赏方法层层推进完成,对诗歌的诵读就能从“音读”到“意读”到“情读”,最终达到“美读”的效果。在诗歌教学中用“四读一拓”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找到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古典诗歌的兴趣,培养自主鉴赏诗歌的技巧,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就不会只局限在有限的鉴赏文本的释读上。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②潘家明.回归诗性的阅读——兼论中学语文诗歌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3):24.

参考文献:

[1]刘运好.文学鉴赏与批评[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6).[2]陈向春.试谈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路[J].长春大学学报,2005.[3]伏荣超.诗歌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深化[J].上海教育科研,2011.

五、拓展延伸

在对诗人人生经历创作经历、诗歌风格基本了解之后,重读学生已经学过的同一诗人的诗作,通过合作学习完成知人论世,由文

Introduce "four reading and one extension"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poetr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Jing

(Suzhou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000, China)

Abstract: Poe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esthetic quality and literary 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poetry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uthor adopts the teaching steps of "four reading and one extension"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grasp the basic essentials of reading poetry.

Key words: poetry teaching; reading title; reading text; reading situation; reading image; extending

[责任编辑:刘 乾]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