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篮球特色方案

篮球特色方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篮球特色课程方案

第一部分 前言

小篮球,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体育活动。玩球、打球、赛球不仅为广大青少年儿童喜爱,而且著名的球星往往是他们所羡慕和崇拜的偶像。特别是篮球,不仅具有对抗性、趣味性等特点,而且强调集体合作,灵活多变地运用各项技战术,对锻炼人的体力,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聪明智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条件的限制,难以应用承认规范的场地、器材和严格的规则进行球类活动,因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将规范的“三大球”改为“小球类活动”,并适当缩小比赛场地和用球,简化规则。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针对体育教育专业专科篮球普修学生开设的篮球课程。该课程是重点地向学生传授篮球运动理论与实践知识,培养学生一般篮球运动和教学能力,组织一般竞赛活动的一门课程。

二、基本理念

1、在《大纲》实施过程中,应以身体素质为基础,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良好的参 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2、理论课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 3、钻研教材,并于学生客观需要相结合。

4、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思想、意志、品质教育。

三、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规律,系统地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胜任中等学校篮球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指导工作,及篮球运动的

科研工作。本课程主要讲授篮球运动概述、篮球文化、篮球教学、移动技术、传接球技术、投篮技术、运球技术、持球突破技术、防守技术、抢篮板球技术、攻守战术基础配合、快攻与防守快攻技术、人盯人防守与进攻人盯人防守战术、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中学篮球队训练与比赛指导、篮球科学研究、篮球游戏、篮球裁判工作、篮球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工作、篮球场地与设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战术配合,并能组织篮球竞赛工作。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和熟悉小篮球的球性和特点,了解有关篮球的初步知识,初步学习一些动作方法和技术技能,感受活动乐趣;发展学生灵敏、协调、速度和力量等素质;增强呼吸、循环及内脏器官功能,培养学生机敏、果断、顽强、勇敢等心理素质以及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的体育和教育事业,热爱篮球运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作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重点理论知识,了解篮球运动的现状、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技战术运用与实战能力。

4、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教学的基本方法,学会制订各种教学文件,胜任中等学校教学工作。

5、 基本掌握篮球竞赛的组织与编排方法。

6、 基本掌握篮球规则与裁判方法。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设置

一教学内容

1、基础理论部分

[教学目的任务]:通过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现状、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掌握篮球运动教学的基本方法,学会制订各种教学文件,基本掌握篮球规则与裁判方法,基本掌握篮球竞赛的组织与编排方法。

[实践场地]:篮球场 [教学内容]:

第一章:篮球运动发展概述 第一节:篮球运动发展简述

起源时间、地点、创始人、规则概况、篮球运动的演

进。 第二节:篮球运动基本规律和特点

集体性规律、对抗性规律、攻守转换性规律、动态性规律、统一性规律、篮球运动的特点

第三节: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现代篮球运动在全球普及,学校篮球的健身、教育功能显著,职业化的扩展,高科技渗透,21世纪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概论、智谋领先、积极快速、身高体壮、凶悍拼搏、机敏多变、全面准确

第四节:中国的篮球运动

新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3个时期7个阶段、3大法宝、双严方针、三从一大原则、16字技术风格。

第三章:篮球教学

第一节:篮球教学原则

第二节:篮球教学方法

第四节:篮球教学文件的设计

第五节:篮球教学课的组织与管理

第十八章:篮球裁判工作 第一节:篮球运动主要规则 第二节:篮球裁判员执裁技巧 第三节:记录台工作方法 第四节:篮球裁判员的能力培养

第十九章:篮球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工作 第一节:篮球运动竞赛的组织工作

第二节:篮球运动竞赛制度与编排方法

2、实践部分

[教学目的任务]: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发展学生的篮球运动专项身体素质、技战术运用与实战能力。

[实践场地]:篮球场 [教学内容]: 1、基本技术

第四章:移动技术

起动、跑、急停、转身、滑步、撤步、跳、

第五章:传接球技术

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传球,单手体侧传球,接高、中、低部位的球,单手接球,

第六章:投篮技术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女生),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进行间单手低手投篮,跳起投篮

第七章:运球技术

高、低运球,运球急停急起,进行间体前变向运球,转身运球,背后运球。

第八章:持球突破技术

交叉步持球突破,同侧步持球突破。

第九章:防守技术

防守有球队员,防守无球队员

第十章:抢篮板球技术

抢防守篮板球,抢进攻蓝板球。

2、基本战术

第十一章:攻守战术基础配合

传切配合,掩护配合,突分配合,策应配合。挤过、穿过、绕过配合,交换防守。

第十二章:快攻战术

发动与接应,推进,结束阶段二攻一、三攻二

第十三章:人盯人防守与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介绍) 第一节: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 第二节: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

第十四章: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战术(介绍) 第一节:区域联防

第二节:进攻区域联防

3、技能培养

[教学目的任务]:掌握篮球技术、技能与技战术的示范、讲解的能力。

[实践场地]:篮球场

[教学内容]:

1、 教学技术、技术动作示范能力、技术动作方法和战术配合方法的讲解分析能力、技术动作与战术的基本教学方法。 2、 临场裁判工作和比赛纪录及计时工作。 3、 篮球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二、课时分配 序号 课堂内容 理论教学 课内实 践教学 课时 备 小计 注 课时 教学 课时 教学 数 一 1 2 3 4 二 1 2 三 1 2 3 基础理论部分 篮球运动发展概述 篮球教学 篮球裁判工作 篮球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工作 实践部分 基本技术 基础战术,全队战术(介绍) 技能培养 篮球教学技能 临场裁判工作和比赛纪录及计时工作。 篮球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1 1 1 1 1 1 6 方法 数 方法 1 1 1 1 1 室内 4 4 2 10 室外 4 4 2 1 1 16 合计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 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标准》构建了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体系和评价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地、各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另外,由于《标准》对学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比较具体,教师必须全面地学习和领会《标准》的精神,理解每个学习领域各水平目标以及达到水平目标的学习要求,从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而不

是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全面地贯彻《标准》的精神。

2.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根据各个学习领域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

(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

(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

(5)简单易行。

二、评价建议

课程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课程设计、课程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科学程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课程评价过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

1. 确定评价的目标——根据《标准》和具体评价任务,确定评价目标、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

2. 选择评价的方法——依据评价目标、评价内容,确定评价的指标和评价的方法。

3. 收集评价所需要的信息——依据评价目标、评价方法的要求,具体进行观察、测量等,收集教学相关的信息。

4. 依据标准进行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和解释,并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用于改进和指导以后的教或学。

(一)学习评价

1. 学习评价的目的

(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进教学。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2. 学习评价的重点

本《标准》的目标、内容与以往相比有较大变化,因此,学习评价的重点也相应有所变化。

(1)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评价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记忆

(2)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评价单个运动技术掌握的水平

(3)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仅评价最终成绩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3. 学习成绩评定建议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进行的判断与等级评定。

学习成绩评定形式的建议

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不仅要有教师参与,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学生自我评定——学生对自己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的综合评定。组内互相评定——学生对组内各个成员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的综合评定。

教师评定——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考虑学生自我评定与组内互相评定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随着学生学段的升高,应更重视学生自我评定和相互评定的作用。

(二)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对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和结果进行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师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完成各方面工作的数量、质量和价值的评定。本《标准》所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师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两方面的综合评价。

(三)课程建设评价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对以下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1)是否制定了课程规范性文件(包括课程实施计划、课程实施方案、班级教学计划)以及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完善程度;

(2)是否建立了课程及教材的审查管理制度和课程评价制度,以及这些制度的实行情况;

(3)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完善程度和课程内容的先进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