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知识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知识

2021-10-23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知识

一、 压力容器的概念

压力容器泛指工业生产中用于完成反应、传热、传质、分离和贮运等 生产工艺过程,并承受一定压力的容器。如反应容器、换热容器、分 离容器和贮运容器等。由于生产过程的多种需要,压力容器的种类繁 多,具体结构也多种多样。但其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有一个承受一定 压力的各种不同形状的外壳。 我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把压力 容器定义为\"压力为一个表压以上的各种压力容器\"。并明确规定,设计、 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改造等部门必须遵照执行。

我国压力容器分为固定式压力容器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各类气瓶 (无缝气瓶、有缝气瓶、溶解乙焕气瓶、液化石油气瓶)液化气体汽 车槽车、铁路罐车。 二、 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

\"爆炸\"是指极其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 压力容器破裂分 为物理爆炸现象和化学爆炸现象。所谓物理爆炸现象是容器内高压气 体迅速膨胀并以高速释放内在能量。化学爆炸现象还有化学反应高速 释放的能量,其爆炸危害程度往往比物理爆炸现象严重。容器破裂时 的危害,通常有下列几种:

(1)碎片的破坏作用。高速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壳体向破裂的相 反方向

推出。有些壳体则可能裂成碎块或碎片向四周飞散而造成危害。

(2) 冲击波危害。容器破裂时的能量除了小部分消耗于将容器进一步 撕裂和

将容器或碎片抛出外,大部分产生冲击波。冲击波可将建筑物 摧毁,使设备、

管道遭到严重破坏,远处的门窗玻璃破碎。冲击波与 碎片的危害一样可导致周围人员伤亡。

(3) 有毒介质的毒害。盛装有毒介质的容器破裂时,会酿成大面积的 毒害

区。有毒液化气体则蒸发成气体,危害很大。一般在常温下破裂 的容器,大多数液化气体生成的蒸汽体积约为液体的二、三百倍。如 液氨为240倍,液氯为

150倍,氢氧酸为200〜370倍,液化石油气约 为180~200倍。有毒气体在大

范围内导致生命体的死亡或严重中毒。

如一吨液氯容器破裂时可酿成 8.6X106m3的致死范围,5.5X106m3的 中毒范围。

(4) 可燃介质的燃烧及二次空间爆炸危害。盛装可燃气体、液化气体 的容器破

裂后,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触发能量(火种、静电等) 在器外发生燃烧、爆炸,酿成火灾事故。其中可燃气体在器外的空间 爆炸,其危害更为严重。液态炷气化后的混合气体爆炸燃烧

区域,可为原有体积的6万倍。例如一台盛装1600m3乙烯的球罐破裂 后燃烧区范围可达直径700m、高350m。其二次空间爆炸的冲击波可 达十余公里。这种危害绝非蒸汽锅炉物理爆炸所能比拟的。 三、气瓶安全注意事项

(1) 气瓶要漆色

国家法规和标准规定气瓶要漆色,包括瓶色、字样、字色和色环。气 瓶漆色的作用除了保护气瓶、防止腐蚀,反射阳光等热源,防止气瓶 过度升温以外,还为了便于区别、辨认所盛装的介质,防止可燃或易 燃、易爆介质与氧气混装,形成混合气体,而发生爆炸事故,有利于 安全。

(2) 怎样预防气瓶上的静电

气瓶上的静电主要是在充气或放气时产生的。气瓶上静电危害是放电 产生火花,可能引起可燃气体的爆炸燃烧事故,发生电击,造成人身 伤害,使仪器设备受影响。静电对气瓶的危害,要以预防为主来消除。 使用气瓶时,气瓶不应放在绝缘物体(如橡胶、塑料、木板) 上,开启或关闭瓶阀时应谨慎小心,开阀不能过猛,防止气速过高, 并阀要严而不紧,避免造成开阀困难。严禁用电磁起重机搬运气瓶, 操作人员严禁穿着化纤服装和绝缘性高的鞋袜。

(3) 搬运气瓶应注意什么

搬运和运输气瓶应小心谨慎,否则容易造成事故,应注意:

① 运输、搬动、装卸气瓶的管理、操作、押运和驾驶人员,应学习并 熟练掌握气瓶、气体的安全知识、消防器材和防毒面具的用法。

② 气瓶应戴瓶帽,最好戴宏大定式瓶帽。保护瓶阀,避免瓶阀受力损 坏。 ③ 短距离移动气瓶,最好使用专用小车。人工搬动气瓶,应手搬瓶肩, 转动瓶底,不可拖拽、滚动或用脚蹬端。 ④ 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撞。

⑤ 吊装时应使用专门装具,严禁使用电磁起重机、链绳吊装,避免吊 运途中滑落。

⑥ 航空、铁路、公路、水运气瓶,应遵守相应的专业规章的规定。 ⑦ 装运气瓶应妥善固定。汽车装运,一般应立放,车厢高度不应低于 瓶高的

2/3;卧放时,气瓶头部(有阀端)应朝向一侧,垛放高度应低 于车厢高度。

⑧ 运输已充气的气瓶,瓶体温度应保持在 40 C以下,夏天要有遮阳设 施,防止暴晒,炎热地区应夜间运输。

⑨ 同一运输仓内(如车厢、集装箱、货仓)应尽量装运同一种气体的 气瓶。严禁将容易起化学反应而引起爆炸、燃烧、毒性、腐蚀危害的 异种气体气瓶同仓运输;严禁易燃器、油脂、腐蚀性物质与气瓶同仓 运输。

运输气瓶的仓室严禁烟火。应配备灭火器材(乙焕瓶不准使用四氯化 碳灭火器)和防毒面具。

运输气瓶的车辆,途中休息或临时停车,应避开交通要道、重要机关 和繁华地区,应停在准许停靠的地段或人烟稀少的空旷地点,要有人 看守,驾驶员和押运员不得同时离车前往。

在运输途中如发生气瓶泄漏、燃烧等事故时,不要惊慌,车应在下风 方向开,寻找空旷处,针对事故原因,按应急方案处理。 运输车辆或仓室应张挂安全标志。

(4)为什么随便乱倒液化石油气瓶内残液是非常危险的

瓶装液化石油气基本上是由 C3和C4以及少量的C1、C2和C3组成的

炷类混合物。由于合碳量越低的炷类临界温度越低,挥发度也就越高, 因此瓶中的甲烷、乙烷、丙烷会先气化被用完,而剩下的丁烷、戊烷 和丁稀等,如果其使用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低于最小供气压力, 则瓶内气体不能通过瓶阀及减压器进入燃具燃烧,而留在瓶内。这些 残液虽然在瓶内不易气化,难以保证正常供气,但是倒出来后,由于 压力降至大气压,比汽油更容易挥发成气体,且比重大于空气,在低 洼、通风条件不良的地方不易扩散,因此如遇明火很可能酿

成火灾, 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5) 为什么液化石油气瓶严禁用火烤、开水烫的方法加温

瓶内液化石油气从液态变为气态时需要吸收热量,液化石油气瓶在冬 季使用时,常常因环境温度低不能提供足够的热量,而影响其正常使 用。那么能否用火烤、开水烫的方法来提高瓶内温度呢?绝对不能。 首先,火烤和开水烫的温度,大大超过液化石油气瓶的最高许用温度。 瓶内液体受热膨胀很容易将瓶内容积充满,致使液体膨胀压力急剧上 升,超过气瓶的爆破压力,使气瓶爆破。 其次,经火烤、开水烫的气瓶,即使不发生爆破,也会受到腐蚀和损 害,造成局部强度降低,在瓶内交变载荷的作用下,易产生疲劳,造 成低尖力破坏。 液化石油气瓶也不能在强烈阳光下长时间暴晒,不许安置在火炉、暖 气片等高温物体附近。

(6) 在使用中发现液化石油气瓶漏气应该怎样处理

在使用中发现液化石油气瓶漏气,千万不能惊慌,应立即慎重、迅速 地进行处理。

首先,将门窗打开,加强室内外空气的对流,降低室内空气中液化石 油气的浓度。由于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在地面上积存较多,可用揭 帚扫地,将它向室外驱散。

然后,迅速查明漏气部位,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消除泄漏,检查泄漏应 采用涂刷肥皂水的方法进行,千万不能用明火去检验。对一时不能立 即消除的泄漏,应将气瓶迅速移至室外空旷、通风的地方,布置好警 戒,立即通知有关专业人员

进行处理。

处理漏气完毕,要再次涂刷肥皂水进行检查,直到确信无泄漏无隐患 时,气瓶方能再使用。

处理漏气前和处理过程中,室内绝不能带进明火,也不要开、关电器。 在向室外搬运漏气钢瓶和驱赶漏出的液化石油气前, 应看好室外环境, 确实没有火源再搬运和驱赶,否则仍会把火引进室内来。

液化石油气瓶发生漏气,只要处理及时,方法得当,就可避免灾害, 减少损失。

(7) 使用气瓶应注意什么

① 使用气瓶者应学习气体与气瓶的安全技术知识,在技术熟练人员的 指导、监督下进行操作练习,合格后才能独立进行瓶作业。

② 使用前应对气瓶进行检查,确认气体、气瓶确是所需且质量完好, 方可使用。如发现气瓶颜色、钢印等辨别不清,检验超期,气瓶损伤 (变形、划伤、腐蚀),气体质量与标准规定不符等现象,应拒绝使用 并做妥善处理。

③ 按照规定,正确、可靠地连接调压器、回火防止器、输气、橡胶软 管、缓冲器、气化器、焊割炬等,检查、确认没有漏气现象。连接上 述器具前,应微开瓶阀吹除瓶阀出日的灰尘、杂物。

④ 使用气瓶时,一般应立放(乙焕瓶严禁卧放使用)。不得靠近热源, 与明火距离、可燃与助燃气体气瓶之间距离,不得小

10m。

⑤ 使用易起聚合反应气体气瓶,应远离射线、电磁波、振动源。 ⑥ 防止日光暴晒、雨淋、水浸。

⑦ 移动气瓶应手搬瓶肩转动瓶底;移动距离较远时可用轻便小车运送, 严禁抛、滚、滑、翻和肩扛、脚踢。

⑧ 禁止敲击、碰撞气瓶。绝对禁止在气瓶上焊接、引弧。不准用气瓶 做支架和铁砧。

⑨ 注意操作顺序。开启瓶阔应轻缓,操作者应站在瓶闹出口的侧后; 关闭瓶阔应轻而严,不能用力过大,避免关得太紧、太死。

⑩ 瓶阀冻结时,不准用火烤。可把瓶移入室内温度较高的地方或用 以下的温水浇淋解冻。

注意保持气瓶及附件清洁、干燥,禁止沾染油脂、腐蚀性介质、灰尘 等。

瓶内气体不得吃光用尽,应留有剩余压力(余压)

。余压不应低于

40C

0. 049MPa。

气瓶使用完毕,要送回瓶库或妥善保管。

(8)储存气瓶应注意什么

① 气瓶的储存应有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消防人员应 经过安全技术培训,了解气瓶、气体的安全知识。

② 气瓶的储存:空瓶、实瓶应分开;所装介质接触能起化学反应的异 种气体气瓶应分开(分室储存),如氧气瓶与氢气瓶、液化石油气瓶, 乙焕瓶与氧气瓶、氯气瓶不能同储一室。

③ 气瓶库(储存间)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应采用二级以上防 火建筑,与明火或其它建筑物应有适当的安全距离。易燃、易爆、有

毒、腐蚀性气体气瓶库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 15m。

④ 气瓶库应通风、干燥,防止雨(雪)淋、水浸、避免阳光直射,要 有便于装卸、运输的设施。库内不得有暖气、水、煤气等管道通过, 也不准有地下管道或暗沟。照明灯具及电器设备应是防爆的。 ⑤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不能储存气瓶。

⑥ 瓶库有明显的\"禁止烟火”、”当心爆炸”等各类必要的安全标志。 ⑦ 瓶库应有运输和消防通道,设置消防栓和消防水池在固定地点备有 专用灭火器、灭火工具和防毒用具。

⑧ 储气的气瓶应戴好瓶帽,最好戴固定瓶帽。

⑨ 实瓶一般应立放储存。卧放时,应防止滚动,瓶头(有阀端)应朝 向一方。垛放不得超过5层,妥善固定。气瓶排放应整齐,固定牢靠, 数量、号位的标志要明显,要留有通道。

⑩ 实瓶的储存数量应有限制,在满足当天使用量和周转量的情况下, 应尽量减少储存量。

容易起聚合反应气体的气瓶,必须规定储存期限。 瓶库账目清楚,数量准确,按时盘点,账物相符。 建立并执行气瓶进出库制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