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届二轮复习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作业(适用全国)

2019届二轮复习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作业(适用全国)

2021-01-09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8-2019第一学期高三二轮复习测试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

原实验

一、单选题

1. 用一片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制成临时装片,滴加有适量红墨水的0.3g/mL蔗糖

溶液,用低倍镜观察装片中的苔藓的细胞,如图所示状态.①、②处的颜色分别是( ) A. 绿色、红色 B. 绿色、无色 C. 红色、无色 D. 红色、红色

2. 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淸水中观察,然

后用质量浓度为0.3g/mL的庶糖溶液取代淸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

③当显微镜的目镜10倍,物镜10倍,在视野中看到均匀分布的64个细胞,换用高倍物镜40倍以后,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是16个

④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是还原糖鉴定实验的理想材料

⑤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正确的步骤是取细胞→水解→制作涂片→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⑥观察线粒体时,用甲基绿染色后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

⑦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不能用过氧化氢作为实验材料

⑧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用碱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产生

A. 3项 B. 6项 C. 5项 D. 4项 二、探究题

7. 一款被称为Oxygene的概念轮胎日前亮相日内瓦国际车展,这款轮胎最大的亮点是生长在轮胎壁内的

活苔藓。轮胎独特的结构,使得苔藓能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并利用此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为轮胎内嵌的电子器件供电。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写出苔藓进行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B. 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开放

C. 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D. 淸水中的保卫细胞很快出现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

3. 浸入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茎叶表皮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的现

象,此过程中没有发生( ) A. 主动运输 B. 协助扩散 C. 自由扩散 D. ATP水解 4. 将新鲜的苔藓植物的绿色叶片放入有少量红墨水(色素分子不能进入活细胞)、浓度为

30%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①②的颜色分别是( )

(2) 能为轮胎内嵌的电子器件供电的能量来自于苔藓叶绿体的___________(填具体部位)。 (3) 由于藓类细胞层数少,所以常用来做“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有一部分藓类细胞中的叶绿体长时间静止不动,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某同学用一片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制成临时装片,滴加有适量红墨水的0.3g/mL蔗糖溶液,用低倍镜观察装片中的苔藓的细胞,如图所示状态.

A. ①绿色、②绿色

选项 A B C D B. ①红色、②绿色 C. ①绿色、②红色

实验材料 酵母菌 藓类叶片 D. ①红色、②红色

实验结果或现象 溶液是否由蓝变绿再变黄 呈现蓝绿色 ①处的颜色是____________,②处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

(5) 概念轮胎推出后,关于藓类的选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发现,苔藓会随着污染程度改变形状、密度减小或消失,据此判断,理想的轮胎内嵌藓类应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8.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液流法”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5. 以下是有关实验探究的组合,其中最佳组合是() 实验名称 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 实验试剂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健那绿 染色的蔗糖溶液与清洋葱鳞片叶内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水 表皮细胞 复原 还原性糖的鉴定 斐林试剂 西瓜 出现砖红色沉淀 A. A B. B C. C D. D

6.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①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胡萝卜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

②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不能用根毛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因为根毛细胞无液泡

实验步骤:

第1页,共6页

①配制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

②取12支干燥洁净的带塞试管,分成甲、乙两组,每组试管依次编为1~6号。向甲、乙两组相同编号的试管中加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4 mL,迅速塞紧试管,备用。

③取大小相似的黑藻叶片60片,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加入甲组的6支试管中,并塞紧试管。放置20 min,期间多次摇动试管。再向甲组每支试管中均加入微量甲烯蓝粉末(忽略对蔗糖浓度的影响),充分摇匀。

④将乙组蔗糖溶液摇匀,用弯头毛细吸管从甲组试管中吸取少量蓝色溶液,插入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的溶液中部,从毛细吸管尖端轻轻挤出1小滴蓝色溶液(如图)。观察蓝色小滴的升降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

乙组试管编号 加入的蔗糖溶液浓度/mol·L-1 蓝色小滴升降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步骤②中,装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要及时塞紧的目的是________。步骤③不同试管中加入的

黑藻叶片的大小和数量要相同,这属于对实验________变量的控制。

(2) 乙组试管1、2、3中蓝色小滴均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下降最慢的是试管________中的蓝色小滴。

(3) 取出甲组6支试管中的黑藻叶片进行显微观察,可发现试管________中的黑藻叶片细胞内叶绿体分布最密集。

(4) 根据实验结果可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________之间。若要使估测结果更准确,则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0.05 ↓ 2 0.10 ↓ 3 0.15 ↓ 4 0.20 ↑ 5 0.25 ↑ 6 0.30 ↑ (1)实验Ⅰ中取用鳞片叶的外表皮,原因是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______(选填“水溶性”或“脂溶性”)的紫色色素,便于观察.图乙是某同学依据视野中所观察到的一个细胞图象绘制而成的,图中由a、b、c构成的______相当于半透膜,图中绘制的错误之处是______.

(2)实验Ⅱ中剪取______mm根尖制作装片,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实验Ⅲ中将取下的______剪碎后放入研钵中,加入CaCO3、SiO2和______进行研磨.过滤后,得到的滤液进行分离,画滤液细线时需重复若干次,但需吹干后才能进行下一次画线,而不能连续进行,原因是______.色素成功分离后,滤纸条上距离最近的相邻的两条色素带的颜色分别是______.

10. 下列为高中阶段需要使用显微镜的相关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②观察植物细胞根尖分生区的有丝分裂; ③观察叶绿体与线粒体; ④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⑤脂肪的鉴定;⑥观察细胞中 DNA和RNA的分布

(1)①中的实验原理,从植物细胞自身角度分析,其一为: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均具有伸缩性,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其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的制作临时装片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时重点观察有丝分裂中期,因为此时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___,是观察的最佳时期。

(3)③中观察叶绿体可采用菠菜叶的_________________为实验材料;观察线粒体时需采用以____________为溶剂新配制的健那绿染液染色。

(4)④中实验中从某植物的叶绿体中提取出色素,并层析分离后得到4条色素带(如下图)。如果在色素提取过程中,没有加碳酸钙,则无显著变化的色素带为_____。

(5)⑤中鉴定脂肪可选用_______________为材料则可不使用显微镜观察,直接滴加苏丹III染液即可。

9. 某小组以紫色洋葱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6)⑥中采用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其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页,共6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解:因为细胞壁是全透的,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所以蔗糖可以透过细胞壁,不能透过细胞膜.部位②是细胞壁内部和细胞质的外部,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红墨水能够自由通过细胞壁,因此部位②是红色的;部位①是细胞膜的内部,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不能通过,所以不可能是红色.又因为用一片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制成临时装片,所以部位①是绿色(叶片原来的颜色). 故选:A.

细胞壁是全透的,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但是可以通过细胞壁. 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注意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通透性的差异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

解:由图可以看出,A、蔗糖溶液中,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A正确. B、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B错误.

C、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但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不能进入细胞,C错误.

D、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吸水,没有质壁分离,也不会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D错误. 故选:A.

由图可以看出,在清水中气孔开放,在蔗糖溶液中气孔关闭.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

解: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会产生质壁分离;水分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然后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需消耗ATP,使得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整个过程没有发生协助扩散。 故选:B。

1、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2、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设计较为巧妙,需在理解渗透作用的知识基础上加以理解物质的跨膜运输.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和对质壁分离实验的掌握程度。 【解答】

①充满外界溶液含有红墨水的蔗糖溶液,②为细胞质,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红墨水和蔗糖分子都不能进入细胞质中,但细胞质中存在叶绿体,所以显绿色;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所以红墨水和蔗糖分子都能通过细胞壁.因而部位①②的颜色分别红色和绿色。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C 【解析】

第3页,共6页

【分析】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

②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能用根毛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因为根毛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②错误;

③当显微镜的目镜10倍,物镜10倍,在视野中看到均匀分布的64个细胞,换用高倍物镜40

行解释、分析、处理。

倍以后,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是4个,③错误;

【解答】

A.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能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方式,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无法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A错误;

B.藓类叶片具有色素,一般不用于观察线粒体,B错误;

C.洋葱鳞片内外表皮细胞放入质量分数为0.3g/ml的染色蔗糖溶液中,细胞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质壁分离会会复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用染色的蔗糖溶液和清水能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C正确;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应选择富含还原性糖、白颜色或浅色的实验材料,西瓜不符合,D错误。 故选C。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教材实验为核心命题点,考查实验的相关知识点,综合考查了实验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解答】

①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①正确;

故选B。

⑧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产生,⑧错误。

⑦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不能用过氧化氢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过氧化氢加热时自身会分解,⑦正确;

④西瓜汁是红色的,用其作为还原糖的鉴定材料时会造成颜色干扰,④错误;

⑤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正确的步骤是取细胞→制作涂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⑤错误;

⑥观察线粒体时,用健那绿染色后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⑥错误;

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

7.【答案】(1) CO2 + H2O

(2) 类囊体

(3) 细胞已经死亡 (4) 绿色;红色 (5) 抗污染能力强 【解析】

(CH2O) + O2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质壁分离,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1) 请写出苔藓进行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为 CO2 + H2O

(CH2O) + O2。

第4页,共6页

(2) 能为轮胎内嵌的电子器件供电的能量来自于苔藓叶绿体的类囊体。

(3) 一部分藓类细胞中的叶绿体长时间静止不动,最可能的原因是细胞已经死亡。 (4) ①处是细胞质,颜色是绿色;②处是红墨水的蔗糖溶液,颜色是红色。

(5) 苔藓会随着污染程度改变形状、密度减小或消失,据此判断,理想的轮胎内嵌藓类应具有抗污染能力强特点。

8.【答案】(1) 防止因水分蒸发而导致蔗糖溶液浓度发生改变;无关

(2) 甲组1、2、3试管中黑藻叶片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导致试管中蔗糖溶液浓度上升,蓝色小滴密度大于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溶液的密度;3

(3) 6

(4) 0.15~0. 20 mol•L-1;在0.15~0.20 mol•L-1之间缩小浓度梯度,继续进行上述实验,蓝色小滴不移动时试管中的蔗糖溶液浓度与黑藻叶片细胞液浓度相当 【解析】

解:(1)实验Ⅰ中取用鳞片叶的外表皮,原因是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水溶性的紫色色素,便于观察.图乙中a表示细胞膜,b表示细胞质,c表示液泡膜,由a、b、c构成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图中绘制的错误之处是液泡和原生质层的颜色,液泡应该是紫色,细胞质是无色. (2)实验Ⅱ中剪取2-3mm根尖制作装片,便于取到分生区,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实验Ⅲ中将取下的管状叶剪碎后放入研钵中,加入CaCO3、SiO2和无水乙醇进行研磨.画滤液细线时需重复若干次,但需吹干后才能进行下一次画线,而不能连续进行,原因是使得滤液细线画得细而直,防止色素重叠.色素成功分离后,滤纸条上距离最近的相邻的两条色素带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颜色分别是蓝绿色和黄绿色. 故答案为:

(1)水溶性 原生质层 液泡和原生质层的颜色 (2)2-3

(3)管状叶 无水乙醇 使得滤液细线画得细而直 叶绿素a和叶绿素b

据图分析,Ⅰ表示质壁分离和复原,取材是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a表示细胞膜,b表示细胞质,c表示液泡膜;Ⅱ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Ⅲ表示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因,掌握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取材是分生区,理解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步骤和结果,难度不大. 10.【答案】(1)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3)稍带叶肉的下表皮;生理盐水 (4)a、b

(5)花生种子匀浆

(6)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1) 装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要及时塞紧的目的是防止因水分蒸发而导致蔗糖溶液浓度发生改变。步骤③不同试管中加入的黑藻叶片的大小和数量要相同,这属于对实验无关变量的控制。

(2) 乙组试管1、2、3中蓝色小滴均下降,原因是甲组1、2、3试管中黑藻叶片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导致试管中蔗糖溶液浓度上升,蓝色小滴密度大于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溶液的密度,其中下降最慢的是试管3中的蓝色小滴。

(3) 取出甲组6支试管中的黑藻叶片进行显微观察,可发现试管6中的黑藻叶片细胞内叶绿体分布最密集。

(4) 根据实验结果可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0.15~0. 20 mol•L-1之间。若要使估测结果更准确,则实验思路是在0.15~0.20 mol•L-1之间缩小浓度梯度,继续进行上述实验,蓝色小滴不移动时试管中的蔗糖溶液浓度与黑藻叶片细胞液浓度相当。

9.【答案】水溶性;原生质层;液泡和原生质层的颜色;2-3;管状叶;无水乙醇;使得滤液细线画得细而

直;蓝绿色和黄绿色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教材中基础实验相关知识。记忆和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第5页,共6页

【解答】

(1)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均具有伸缩性,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观察植物细胞根尖分生区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由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的最佳时期。

(3)观察叶绿体与线粒体实验中,观察叶绿体可采用菠菜叶的稍带叶肉的下表皮为实验材料;观察线粒体时需采用以生理盐水为溶剂新配制的健那绿染液染色。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色素过程中加入碳酸钙,保护色素,如果在色素提取过程中,没有加碳酸钙,则无显著变化的色素带为a(胡萝卜素)、b(叶黄素)。

(5)脂肪的鉴定中,可选用花生种子匀浆为材料则可不使用显微镜观察,直接滴加苏丹III染液即可。

(6)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实验结果为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第6页,共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