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论老庄之道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悯财 砖 溶 嘲御 ,一 身 l一 D2 7 柄喾一 L・ 罗素论老庄之道 许苏民 在西方学者中存在着一种偏见,即认为哲 学只属于西方人、只有西方人才具有“爱智慧” 的品格。’与这种观点针锋相对,英国哲学家罗 ’取代其‘‘倾夺相夸侈”的‘‘巧智”。 他认为老子对人生I/I标的看法是中国文 化最显著的长处。他指出:“老子是这样描述 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在《中国问 题》一书中指出,中国人是世界上‘唯一真正笃 信智慧比红宝石更宝贵的民族 ’。这是迄今可 以看到的对中国人哲学精神的最高评价。但这 一‘道’的运作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 宰。’我想,人们可以从这些话里获得关于人生 归宿的概念,正如爱好思索的中国人所获得的 一样。必须承认,中国人的人生归宿与大多数 论断并非有意标新立异,而是建立在对中国 罗素很喜欢唐朝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即 白人自己设定的人生归宿截然不同。‘占有’、 ‘自恃’和‘支配’,白人国家和个人趋之若鹜。 哲学、尤其是对老庄哲学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 尼采把这一切归结为哲学,而他的信徒绝不限 《感遇三十八首》的第五首,诗云:“市人矜巧 智,于道若童蒙。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曷 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育然遗天地,乘化入无 于德国。”当然,从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 他也承认,“占有”也是一般中国人心灵的欲 望;然而,在去除另外两种邪恶——“自恃”和 “支配”方面,中国人肯定超过西方。 他认为庄子的哲学与他的老师有共同特 穷。”罗素对这首具有鲜明的老子哲学意蕴的诗 歌十分赞赏,专门引证了英国汉学家阿瑟-韦 利(ArthurWaley)对这首诗的译文,并写道:‘钱 点:他们都提倡自由的哲学,贬低对自然的干 涉。‘‘他们抱怨当时忙忙碌碌的现代生活,将 希望我能够期待对‘道’的尊崇得以进入我们这 些西方文化崇拜者的心灵。”他以这首诗说明, 之同‘古之真人’平静的存在进行了比较。道 西方人不懂得老子的‘‘ ’,正如陈子昂诗中所 嘲讽的“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家’一样;而只有 老子的‘‘ ’,才能使人不自矜于俗世的巧智而 的学说颇有些神秘主义的味道,他们称万物虽 众,但却同道,如果都能遵循道,那就天下无争 了。”但庄子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把老子的思 想阐述得更透彻、更生动了。 思考生命的终极归宿问题;因此,西方人应该改 变其对于中国哲学的蔑视态度,以老子的‘‘道 例如,老子在著作中抗议那种类似于西方 } 罗素论老庄之道 的‘钡械的人生 ’的观点,而庄子则用生动的 念格格不入的。只有“自己活也让别人 ’,才能 使这个世界变得可以容忍,使得人们不那么好斗。 寓言来发挥了老子的思想:“马,蹄可以践霜 雪,毛可以御风寒,龅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 他考察了老庄哲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揭 示了中西民族心理差异的深层原因。他说:“中 国人,从上层社会到底层百姓,都有一种冷静 安详的尊严,……它是一脉相承的价值观的逻 多地改变所处环境的原因;典型的中国人则希 望尽可能多地享受自然环境之美。这个差另q 就是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大相径庭的深层 之真性也。……及至伯乐,日:‘我善治马。’烧 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縻,编之以皂栈, 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 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焚之威,而马之 辑结果。典型的西方人希望自己成为尽可能 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日:‘我善治埴,圆者中 规,方者中矩。’匠人日:‘我善治木,曲者中钩, 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 哉?然且世世称之日:‘伯乐善治马,而陶、匠 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原因。”他又说,与西方的神秘主义相比,老庄 哲学具有幽默、婉约、含蓄的特点,并且将这种 罗素评论说,使中国成为一个非常可爱的 国家的,正是老庄道家的这一学说,其中所体 特点赋予了中国的文学艺术。那种导致西方 人喜爱强烈感情的浪漫主义运动,是中国文学 现的,乃是一种与西方的尼采哲学完全相反的 哲学精神。他写道:“虽然以老子为创始者、庄 中所没有的。中国的古乐优美宁静,宁静得几 乎只隐约可闻,这正是老子所说的“大音希 子为主要宣传者的道家其位不如儒家,但《庄 的人生比西方的人生更文雅、更宽容,更多反 省。……这种性格与尼采的正相反。……实 声”。中国人虽然也不乏激情的一刻,但他们 生活方式“美丽而具有尊严”,所以,‘雀中国住 的时间最长的外国人就是最热爱中国的 ’。 罗素充分肯定了道家哲学中具有‘现代世 界极为需 ’的优点,主张西方人应该学习中 国人对人生目标的深思熟虑的智慧。他不否 子・马蹄》寓言的精神却深入人心,使中国人 认为一个智者应该是永远平和的。中国人的 在是无上的美德,可惜在我们西方世界绝少见 到。中国人的这种J 再加上他们对美的敏 锐感受,使中国成为一个非常可爱的国家。” 他认为老庄反对一切对自然的干涉而提 认中国人也应当向西方学习,但他认为这种学 倡古代“真 ’的宁静生活,是老庄哲学与现代 西方主流哲学思潮的根本区别。从这一观点出 发,他 匕评了西方人的‘机械的人生 ’。他说: 习应该是经过审慎选择的。他说中国人需要 向西方学习的,主要是“具有伦理的和社会的 价值的、具有纯粹学术兴味的”科学方法,而千 万不能学他们那种狂热地追求“占有’、“自恃” 和“支 ’的“权力意志”,尤其要警惕中西文化 弊病的叠加给国家民族造成双重的灾难。这 一‘机械的人生明把人看作一堆原料,可以用科学 方法加工处理,塑造威任何合我们心意的模式o,’ 持有这种人生观的人往往愤世嫉俗,想以激进的 方式来改造社会,强i鱼人去做违反人性的事情, 其结果不但不会给人类带来幸福,却‘‘彳艮有可能 造成一个十分凄惨纷扰的世界’。因为这种观念 是与老庄哲学主张的“自己活也让别人 ’的观 2 观点显示了一位哲人的深刻洞见和深远的 历史眼光,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引为鉴戒。 (责任编辑:王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