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摘要: 本文结合作者长期从事现场建筑施工经验,分析了外墙渗漏的原因,并对其提出了防治的方法。
关键词: 外墙渗漏;原因;防治措施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building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external wall leakage, and proposes the control method.
Key words: exterior wall leakage; reason; preventive measures
建筑恰墙墙体的渗漏,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通病,现代建筑技术环境下,科学的分析和探索预防和防治墙体渗漏的病害,是以高建筑质量安全性能的重要措施。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多种多样,甚至一个小小的施工疏漏都会引起渗透问题,因此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管理,一切环节都要标准行事,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把好施工的每一道关,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外墙渗透问题的出现。
1外墙渗漏原因
1.1目前的框架结构住宅工程中填充墙,基本上为非承重的灰砂砖或小型砌块。灰砂砖和小型砌块在运输与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破损、缺棱掉角等缺陷。若在施工中使用了受破损的砖和砌块或由于设备管暗装的需要对已砌外墙进行凿打,人为地造成外墙砌体破损,也较容易在外墙砌体形成渗水处。
1.2施工人员在砌体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砌筑砂浆不饱满,特别是竖缝砂浆。此外,砂浆的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或砖、砌块未浇水湿润上墙,使砂浆中的水份被砖吸收,从而造成砂浆强度偏低,导致砖和砂浆分离,砌体整体刚度下降,产生墙体裂缝。
1.3温差导致混凝土结构梁柱与填充墙结合处产生开裂。
1.4外墙抹灰层一次性打底太厚或为保证全高垂直度而使局部打底偏厚,又未采取适当加强措施而产生裂缝;墙体层表面太光滑,结合不良。外墙大面积打底而基层未设分格线,产生不规则收缩裂缝。
1.5饰面砖铺贴空鼓或铺贴砂浆不饱满,面砖与砂浆间空隙部分易形成贮水容器;面砖勾缝不密实或勾缝龟裂,密缝勾缝遗漏等都可使雨水从表面渗入,造成积水,从而引起渗漏。此外墙易渗水与面砖勾缝和面砖表面不平也有一定关系。勾缝质量不合要求或长期风吹雨淋造成勾缝与面砖间有微裂缝,也会造成渗漏。
1.6窗台、遮阳板和雨篷等水平构件的表层施工中未找坡度,甚至倒坡,造成倒返水或积水,也容易造成外墙面渗水。
2 外墙渗漏防治
2.1确保墙体砂浆饱满度。砌体的水平和垂直灰缝的饱满度必须大于80%,杜绝干缝和瞎缝的存在,凡砂浆饱满度达80%以上(尤其立缝砂浆),其渗漏机率仅为5%~8%。为了提高立缝砌筑砂浆饷满度,对于砌块墙体,可采用“护浆钩”,使用方法是:当两块砌块砌稳后,将钩从墙两侧插入缝,再向立缝内拨送砂浆,灰满定浆后抽出护浆钩。用此方法砌筑砌体,砂浆饱满度可达90%。对于砖砌墙体则只需用瓦刀或铲刀直接向立缝内垛灰,直至灰浆饱满,严禁在砖两端立面上直接抹灰浆的砌法。堵好墙身各种孔洞和穿墙眼。
2.2充分做好混凝土的配制
2.2.1 拌制混凝土用的砂、石和水的温度,均应保持正温,石子可不加热,但表面不得有冰层或掺杂雪块。
2.2.2 混凝土材料的加热,应先考虑水加热,因为水的热容量大,而且加热方便,其次是加热砂,加热方法因地制宜,一般多用大水桶加热水或用小锅炉提供热水,用铁板加热砂,砂不得直接从加热板上取用。
2.2.3 拌合水及骨料的加热温度,水温一般为60℃,骨料加热至40℃。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到100℃,但水泥不应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投料顺序应是先投入骨料和加热的水,然后再投入水泥及防冻剂。
2.2.4 冬季施工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比常温搅拌时间延长50%;如砂、石已加热,搅拌时为防止水泥的假凝现象,应先使水和砂石搅拌一定时间,然后再加入水泥。
2.2.5 为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和防冻,在搅拌混凝土时可掺入项目部提供的规定型号的混凝土冬季施工防冻剂。防冻剂的型号、使用量及混凝土的配合比项目部将根据所选用防冻剂的实际情况确定。总之有针对性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如减少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适当增加粉煤灰或磨细矿渣的掺量、适当掺加高效缓凝减水剂,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总水化热和热化热释放的峰值,从而减小混凝土因水化热导致几外温差过大而产生的裂缝;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减少胶凝材料总量,以减少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在配制混凝土配合比时应考虑施工季节、结构形状、模板形式、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对结构抗裂性能的影响。在施工中,施工单位往往只注重混凝土强度而忽视其变形特性和工作性,而混凝土变形特性和工作性恰好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所在。
2.3控制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
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如选择中低热水泥、缓凝型减水剂、掺用纤维、采用低热高性能混凝土。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选用水泥时,应以能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收缩性小、和易性好和节约水泥为原则。同时应注意其特性对混凝土结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条件是否有不利影响;对于砂石材料应控制其级配、含泥量、针片状含量、压碎值指标、有害物质含量在规范允许范围。
2.4加强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时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保护措施
在夏季和冬季施工中最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因此要积极巡查,发现小的裂缝及时处理,不留隐患;另外在夏季和冬季施工过程中也要研究制定妥善方案,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
低温情况下,在大平面混凝土施工时,有时晚上浇注的混凝土,到了早上混凝土表面会出现与钢筋网片相呼应的裂缝,缝间砼面下陷。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入模温度越高,外界温度越低就越明显,但是浇注的时候又不能覆盖。此问题可以在浇注完后先刮平,等略有强度时用抹子压实后就迅速通蒸汽,一般温度不超过零下20度时一天后就可以不用蒸汽而直接表面覆盖保养,不会出问题。
2.5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
混凝土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无筋或少筋混凝土中埋放块石、混凝土早期升温阶段采取散热降温措施、混凝土降温阶段采取保温措施、合理设置施工缝、采取二次抹面、加强混凝土养护等措施;进行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对薄弱部位采取加强措施。
3 预防建筑外墙渗漏的策略
预防建筑外墙墙体的缝隙开裂,是防治建筑墙体渗漏病害的主要措施。当前建筑技术条件下,预防建筑外墙墙体渗漏的方法措施如下:
3.1 优化建筑设计,强化建筑材料性能
很多建筑的墙体结构,在施工设计时,要科学设计墙体造型,从建筑力学的角度综合考虑相关墙体建筑材料的选择,要使用抗形变、抗压、抗温差等强度性能好的材料,特别是要选择和优化建筑墙体材料的防水和防渗性能,对于建筑外墙使用的砌体砖块、水泥沙土等建筑材料,要切实保障其质量与安全性能。
3.2 综合资源配置,提高建筑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是建筑墙体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条件,也防治建筑外墙墙体渗漏通病的主要措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要科学配置建筑资源结构,强化对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加强施工质量的审核监控,严格控制施工程序,保障施工技术的规范性与高效性,控制砂浆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保证砂浆灰缝的饱满
度,避免墙体渗漏的缝隙开裂与孔口等质量隐患。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现代建筑施工的规模化运行。建筑外墙渗漏,作为现代建筑技术条件下,针对建筑墙体自身存在的缝隙开裂等弊端造成的渗漏现象,严重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也造成了建筑结构的安全隐患。新形势下,科学的分析建筑外墙渗漏的成因,探究防治建筑外墙渗漏的对策,是促进当前建筑安全质量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影, 尹兴哲. 针对住宅楼的外墙渗漏控制之我见[J]. 科技促进发展, 2008, (07)
[2] 张荣军. 住宅工程外墙渗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科技资讯, 2006, (25)
[3] 刘晓军. 浅析住宅外墙渗漏原因与防治[J]. 民营科技, 2008, (06)
[4] 张志明《建筑渗漏的产生原因及预防》建筑工程 2011
[5] 佚名《外墙渗漏的预防及治理浅论》建筑工程 200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