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教学 目的、 要求 年级:2009级;专业:临床、麻醉、影像、预防、口腔 班级:临床1-12,麻醉1—2,影像1—2,口腔1—2,预防1—4 药理学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考核方式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学时 笔试加实验成绩 1. 了解该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构效关系,化学结构与体内过程的关系及其分类。 2. 掌握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对受体的选择性、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 区别三类肾上腺受体激动药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及其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1.授课重点: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及其选择性,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2。授课难点: 三类肾上腺受体激动药的特点及其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分钟) 10min 25min 10min 15min 30min 20min 10min 授课 重点、 难点 1. α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的体内过程; 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对α受体的作用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2.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对α和β受体的选择性、药理作用、对血流动力的影响、 临床用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各自的特点. 2. β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沙丁胺醇对受体的选择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特点; 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特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 Bertram GK 主编。 基础与临床药理学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9版。. (2) Hardman JG, Limbird LE 主编。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Goodman & Gli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editon),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1版。 (3) Topol S 主编. 心血管病学 (Tea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nd edition),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教研室 主任意见 签字: 2011年 月 日 本单元 课后小结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年级:2009级;专业:临床、麻醉、影像、预防、口腔 班级:临床1-12,麻醉1-2,影像1—2,口腔1-2,预防1—4 考核方式 授课时间 笔试加实验成绩 课程名称 药理学 授课题目 第8-9章 胆碱受体(M/N)受体阻断药 授课方式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学时 1.理解M/N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 2.掌握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熟悉中毒表现、中毒的处理及禁忌症。 3.掌握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4.掌握琥珀胆碱和筒箭毒碱作用特点、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 5.了解肌松药产生肌肉松弛的机制。 6.熟悉胆碱受体(N)阻断药治疗高血压的原理、临床适应征、作用特点、不良反应。 1.授课重点: (1)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熟悉中毒表现、中毒的处理及禁忌症. (2)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3)琥珀胆碱和筒箭毒碱作用特点、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 授 课 重 点、 2.授课难点: 琥珀胆碱和筒箭毒碱的药理作用。 难 点 时间分配(分钟) 1.阿托品的药理作用。 10 2.阿托品的临床用途: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眼科的应用、抗心律失常、抗20 休克、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3.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10 4.美卡拉明、咪噻吩等降压机制、药理作用特点、不良反应。 5 5.除极化型松弛药:琥珀胆碱致肌松弛的机制、药理作用及其特点、体内过程临床用途,20 不良反应,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6.非除极化型肌松弛药:筒箭毒碱的作用特点、临床用途、不良反应、中毒解救、禁忌证。 5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 Bertram GK 主编. 基础与临床药理学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9版。。 (2) Hardman JG, Limbird LE 主编。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Goodman & Gli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editon),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1版. (3) Topol S 主编. 心血管病学 (Tea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nd edition),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使用教材 参考资料 教研室 主任意见 本单元 课后小结 签字: 2011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 年级:2009级;专业:临床、麻醉、影像、预防、口腔 班级:临床1—12,麻醉1-2,影像1—2,口腔1—2,预防1-4 药理学 考核方式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学时 笔试加实验成绩 授课题目 第8—9章 胆碱受体(M)受体阻断药 授课方式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1.理解M/N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 2.掌握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熟悉中毒表现、中毒的处理及禁忌症。 3.掌握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1.授课重点: (1)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熟悉中毒表现、中毒的处理及禁忌症。 (2)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授 课 重 点、 2.授课难点: 掌握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 难 点 时间分配(分钟) 30 1. 阿托品的药理作用。 2. 阿托品的临床用途: 15 (1)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眼科的应用、抗心律失常、 30 (2)抗休克、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15 3.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使用教材 参考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 Bertram GK 主编。 基础与临床药理学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9版.。 (2) Hardman JG, Limbird LE 主编.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Goodman & Gli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editon),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1版. (3) Topol S 主编。 心血管病学 (Tea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nd edition),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教研室 主任意见 本单元 课后小结 签字: 2011年 月 日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教学 目的、 要求 年级:2009级;专业:临床、麻醉、影像、预防、口腔 班级:临床1-12,麻醉1-2,影像1-2,口腔1-2,预防1-4 药理学 考核方式 笔试加实验成绩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授课时间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学时 1。 了解该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构效关系,化学结构与体内过程的关系及其分类. 2. 掌握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对受体的选择性、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 区别三类肾上腺受体激动药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及其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1.授课重点: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及其选择性,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2.授课难点: 三类肾上腺受体激动药的特点及其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内容 3. α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的体内过程; 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对α受体的作用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2.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对α和β受体的选择性、药理作用、对血流动力的影响、 临床用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各自的特点. 4. β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沙丁胺醇对受体的选择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特点; 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特点. 时间分配(分钟) 5min 25min 10min 10min 20min 15min 5min 授课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 Bertram GK 主编。 基础与临床药理学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9版.. (2) Hardman JG, Limbird LE 主编.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Goodman & Gli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editon),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1版. (3) Topol S 主编。 心血管病学 (Tea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nd edition),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教研室 主任意见 本单元 课后小结 签字: 2011年 月 日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年级:2009级;专业:临床、麻醉、影像、预防、口腔 班级:临床1-12,麻醉1—2,影像1—2,口腔1—2,预防1—4 药理学 肾上腺受体阻断药/镇静催眠药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考核方式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学时 笔试加实验成绩 教学 目的、 要求 授课 重点、 难点 1. 熟悉α受体阻断药及β受体阻断药的分类、及药动学特点。 2. 掌握α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作用机制、临 床用途与不良反应。 3.掌握8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相应受体,及其生理作用。 4.熟悉中枢神经药理学特点. 1. 重点:α受体阻断药特点,药理作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临床用途与不良反应;β受体阻断药的特点,临床用途与不良反应。 2.难点:α受体阻断药特点。 1.重点:8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相应受体,及其生理作用. 2.难点:CNS神经递质,相应受体,及其生理作用。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分钟) 30min 15min 30min 15min 1. 重点:α受体阻断药特点,药理作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临床用途与不良反应;β受体阻断药的特点,临床用途与不良反应。 2.难点:α受体阻断药特点. 3.重点:8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相应受体,及其生理作用. 4.难点:CNS神经递质,相应受体,及其生理作用.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 Bertram GK 主编。 基础与临床药理学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9版.. (2) Hardman JG, Limbird LE 主编。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Goodman & Gli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editon),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1版。 (3) Topol S 主编. 心血管病学 (Tea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nd edition),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教研室 主任意见 本单元 课后小结 签字: 2011年 月 日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年级:2009级;专业:临床、麻醉、影像、预防、口腔 班级:临床1-12,麻醉1—2,影像1-2,口腔1—2,预防1-4 药理学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考核方式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学时 笔试加实验成绩 教学 目的、 要求 1. 掌握左旋多巴和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作用原理、特点及主要不良反应; 分类和可能机制; 2. 了解比多巴、金刚烷胺、溴隐亭、司来吉兰、他克林等的作用特点。 3. 了解抗惊厥药。 4. 掌握苯二氮卓类和巴比妥类的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5. 了解水合氯醛等其它镇静催眠药的作用。 授课 重点、 难点 1. 重点: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作用原理,抗痴呆药的分类; 2. 难点:抗痴呆药的可能机制和震颤麻痹症的发病机制。 3.重点:苯二氮卓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4.难点:苯二氮卓和巴比妥类的药理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分钟) 25min 20min 30min 15min 1. 重点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作用原理,抗痴呆药的分类; 2. 难点:抗痴呆药的可能机制和震颤麻痹症的发病机制。 3.重点:苯二氮卓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4.难点:苯二氮卓和巴比妥类的药理作用机制。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 Bertram GK 主编。 基础与临床药理学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9版.. (2) Hardman JG, Limbird LE 主编.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Goodman & Gli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editon),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1版。 (3) Topol S 主编. 心血管病学 (Tea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nd edition),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教研室 主任意见 本单元 课后小结 签字: 2011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教学 目的、 要求 年级:2009级;专业:临床、麻醉、影像、预防、口腔 班级:临床1-12,麻醉1-2,影像1-2,口腔1—2,预防1—4 药理学 抗精神失常药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考核方式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学时 笔试加实验成绩 1.掌握氯丙嗪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中毒及防治。 2.了解抗躁狂药碳酸锂的特点及应用。 3.了解抗抑郁药丙咪嗪的特点及应用。 1.重点:氯丙嗪对CNS、植物神经及内分泌的作用。 2.难点:氯丙嗪阻断中枢DA通路后产生几方面的作用. 3.重点:氯丙嗪应用几方面的原因。 4.难点:氯丙嗪典型不良反应、表现、原因及防治. 授课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 1.重点:氯丙嗪对CNS、植物神经及内分泌的作用。 2.难点:氯丙嗪阻断中枢DA通路后产生几方面的作用。 3.重点:氯丙嗪应用几方面的原因。 4.难点:氯丙嗪典型不良反应、表现、原因及防治. 时间分配(分钟) 25min 20min 25min 25min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 Bertram GK 主编. 基础与临床药理学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9版.。 (2) Hardman JG, Limbird LE 主编.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Goodman & Gli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editon),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1版。 (3) Topol S 主编。 心血管病学 (Tea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nd edition),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教研室 主任意见 本单元 课后小结 签字: 2011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年级:2009级;专业:临床、麻醉、影像、预防、口腔 班级:临床1—12,麻醉1—2,影像1—2,口腔1-2,预防1-4 药理学 考核方式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笔试加实验成绩 学时 镇痛药 教学 目的、 要求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1.掌握吗啡、哌替定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掌握喷他佐辛的作用特点及临床用途.熟悉其他镇痛药的应用。 3.理解阿片受体拮抗药的临床意义。 4。了解阿片受体分型及意义。 授课 重点、 难点 1. 重点:吗啡的作用及原理,阿片受体分型及意义,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中毒抢救及禁忌证;人工合成镇痛药哌替定、安那度、芬太尼、美沙酮、喷他佐辛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成瘾性;曲马朵、布桂嗪、二氢埃托啡、布托啡诺的特点及应用;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纳屈酮的作用。 2. 难点:阿片受体分型及意义,吗啡的作用、原理,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1.吗啡、哌替定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喷他佐辛的作用特点及临床用途。熟悉其他镇痛药的应用。 3。理解阿片受体拮抗药的临床意义。 4。了解阿片受体分型及意义。 时间分配(分钟) 25min 20min 30min 15min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 Bertram GK 主编。 基础与临床药理学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9版.。 (2) Hardman JG, Limbird LE 主编.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Goodman & Gli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editon),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1版。 (3) Topol S 主编. 心血管病学 (Tea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nd edition),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教研室 主任意见 本单元 课后小结 签字: 2011年 月 日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教学 目的、 要求 年级:2009级;专业:临床、麻醉、影像、预防、口腔 班级:临床1—12,麻醉1-2,影像1—2,口腔1—2,预防1-4 药理学 考核方式 笔试加实验成绩 学时 解热镇痛抗炎药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1.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及原理. 2.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特点、用途及常见不良反应。 3.了解其他类别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特点、用途及不良反应。 1. 重点: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原理;水杨酸类、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的代谢、作用特点及适应证,不良反应与禁忌证;吲哚美辛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布洛芬、萘普生及吡罗昔康的特点及适应证。 2. 难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及原理;环氧酶同工酶COX2的发现与作用;乙酰水杨酸的吸收与代谢特点。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分钟) 30min 30min 30min 授课 重点、 难点 1.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及原理. 2.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特点、用途及常见不良反应。 3.了解其他类别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特点、用途及不良反应。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 Bertram GK 主编. 基础与临床药理学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9版。。 (2) Hardman JG, Limbird LE 主编。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Goodman & Gli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editon),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1版。 (3) Topol S 主编. 心血管病学 (Tea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nd edition),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教研室 主任意见 本单元 课后小结 签字: 2011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年级:2009级;专业:临床、麻醉、影像、预防、口腔 班级:临床1—12,麻醉1-2,影像1—2,口腔1—2,预防1—4 药理学 考核方式 笔试加实验成绩 学时 离子通道概论及钙通道阻滞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教学 目的、 要求 1.熟悉钙通道的类型与分子结构,钙通道阻滞药的分类。 2.掌握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3。了解常用钙通道阻滞药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4。掌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 5.熟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 6.了解常用ACEI及其特点,掌握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1. 重点:钙离子的生理作用、钙通道的类型与分子结构;钙拮抗药的分类、作用与临床应用;常用钙拮抗药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授课 2. 难点:钙通道阻滞药的分类、作用原理与临床应用。 重点、 3.重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作用机制、难点 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药与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的比较. 4.难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的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分钟) 1.熟悉钙通道的类型与分子结构,钙通道阻滞药的分类。 10min 2。掌握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25min 3.了解常用钙通道阻滞药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10min 1. 掌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 20min 2. 熟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 了解常用ACEI及其特点,掌握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25min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 Bertram GK 主编。 基础与临床药理学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9版。。 (2) Hardman JG, Limbird LE 主编.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Goodman & Gli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editon),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1版. (3) Topol S 主编. 心血管病学 (Tea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nd edition),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教研室 主任意见 本单元 课后小结 签字: 2011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教学 目的、 要求 授课 重点、 难点 年级:2009级;专业:临床、麻醉、影像、预防、口腔 班级:临床1-12,麻醉1-2,影像1—2,口腔1-2,预防1—4 药理学 考核方式 笔试加实验成绩 学时 抗心律失常药 授课时间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1. 熟悉心律失常的心肌电生理机制 2.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电生理机制 3.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1. 重点:心律失常产生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 2. 难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的比较。 教学内容 1. 熟悉心律失常的心肌电生理机制 2.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电生理机制 3.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时间分配(分钟) 25min 20min 45min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 Bertram GK 主编. 基础与临床药理学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9版.。 (2) Hardman JG, Limbird LE 主编.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Goodman & Gli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editon),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1版。 (3) Topol S 主编. 心血管病学 (Tea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nd edition),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教研室 主任意见 本单元 课后小结 签字: 2011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教学 目的、 要求 年级:2009级;专业:临床、麻醉、影像、预防、口腔 班级:临床1—12,麻醉1—2,影像1—2,口腔1-2,预防1-4 药理学 利尿药和脱水药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考核方式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学时 笔试加实验成绩 1. 掌握各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2.掌握利尿药临床应用及应用原则、主要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2. 了解脱水药的作用机制,熟悉其临床用途。 1. 重点:尿液产生的生理过程,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各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及作授课 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应用原则、主要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重点、 2. 难点:高效利尿药、中效利尿药、低效利尿药的作用部位与机制。 难点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分钟) 1. 尿液产生的生理过程,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15min 2. 各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应用原则、主要不良反应及用药20min 注意事项. 25min 3. 高效利尿药、中效利尿药、低效利尿药的作用部位与机制。 20min 4. 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 Bertram GK 主编。 基础与临床药理学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9版.. (2) Hardman JG, Limbird LE 主编。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Goodman & Gli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editon),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1版. (3) Topol S 主编。 心血管病学 (Tea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nd edition),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教研室 主任意见 本单元 课后小结 签字: 2011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年级:2009级;专业:临床、麻醉、影像、预防、口腔 班级:临床1-12,麻醉1-2,影像1-2,口腔1-2,预防1-4 药理学 抗高血压药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考核方式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学时 笔试加实验成绩 教学 目的、 要求 1. 了解各类抗高血压药的降压机理及体内过程特点。 2. 掌握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特点、主要不良反应及选药和应用原则。 3. 了解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概念. 授课 重点、 难点 1. 重点: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各类降压药的降压机理及临床应用特点,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概念;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2. 难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及AT1受体阻断药的抗高血压机理,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机理。 教学内容 1.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2. 各类降压药的降压机理及临床应用特点,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3.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概念; 4.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5.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及AT1受体阻断药的抗高血压机理, 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机理及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时间分配(分钟) 30min 30min 30min 30min 30min 30min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 Bertram GK 主编。 基础与临床药理学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9版。。 (2) Hardman JG, Limbird LE 主编。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Goodman & Gli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editon),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1版. (3) Topol S 主编。 心血管病学 (Tea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nd edition),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教研室 主任意见 本单元 课后小结 签字: 200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年级:2009级;专业:临床、麻醉、影像、预防、口腔 班级:临床1-12,麻醉1-2,影像1-2,口腔1—2,预防1—4 药理学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学时 考核方式 授课时间 笔试加实验成绩 教学 目的、 要求 1。了解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心脏的病理生理改变。 2.掌握强心苷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掌握ACEI及AT1拮抗药治疗CHF的作用机理及防治作用。 3.熟悉利尿药、血管扩张药、β受体阻断药的抗CHF的药理作用. 授课 重点、 难点 1. 重点:强心苷的治疗作用及中毒机制,给药方案,心脏毒性及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中毒救治;ACEI及AT1拮抗药治疗CHF的药理作用;β受体阻断药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 2. 难点:强心苷治疗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 1. 了解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心脏的病理生理改变。 2. 掌握强心苷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 3.掌握ACEI及AT1拮抗药治疗CHF的作用机理及防治作用。 4。 熟悉利尿药、血管扩张药、β受体阻断药的抗CHF的药理作用. 时间分配(分钟) 15min 30min 30min 15min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 Bertram GK 主编。 基础与临床药理学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9版。。 (2) Hardman JG, Limbird LE 主编。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Goodman & Gli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editon),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1版. (3) Topol S 主编. 心血管病学 (Tea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nd edition),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教研室 主任意见 本单元 课后小结 签字: 2011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教学 目的、 要求 年级:2009级;专业:临床、麻醉、影像、预防、口腔 班级:临床1—12,麻醉1-2,影像1—2,口腔1-2,预防1—4 药理学 抗心绞痛药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考核方式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学时 笔试加实验成绩 1.掌握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断药抗心肌缺血机理。 2。掌握各类抗心肌缺血药的临床用途。 1. 重点:硝酸酯类抗心肌缺血机理、临床用途、药动学特点及主要不良反应;β-受体阻断药的抗心肌缺血机理及临床用途、以及与硝酸酯类合用能相互增效机理;钙通道阻滞药的抗心肌缺血机理、作用特点及临床用途。 2. 难点: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药、β受体阻断药增加缺血区血流量的原理。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分钟) 25min 20min 25min 20min 授课 重点、 难点 1. 硝酸酯类抗心肌缺血机理、临床用途、药动学特点及主要不良反应; 2. β-受体阻断药的抗心肌缺血机理及临床用途、以及与硝酸酯类合用能相互增效机理; 3. 钙通道阻滞药的抗心肌缺血机理、作用特点及临床用途。 4. 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药、β受体阻断药增加缺血区血流量的原理。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 Bertram GK 主编。 基础与临床药理学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9版。. (2) Hardman JG, Limbird LE 主编.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Goodman & Gli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editon),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1版。 (3) Topol S 主编. 心血管病学 (Tea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nd edition),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教研室 主任意见 本单元 课后小结 签字: 2011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教学 目的、 要求 授课 重点、 难点 年级:2009级;专业:临床、麻醉、影像、预防、口腔 班级:临床1—12,麻醉1—2,影像1—2,口腔1-2,预防1-4 药理学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考核方式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学时 笔试加实验成绩 1. 掌握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纤维蛋白溶解药、促凝血药和止血药、抗贫血药及止血药、造血细胞因子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熟悉血容量扩张剂. 1.重点: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纤维蛋白溶解药、促凝血药和止血药、抗贫血药及止血药、造血细胞因子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难点:抗凝血药和纤维蛋白溶解药的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分钟) 1. 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纤维蛋白溶解药; 25min 2. 促凝血药和止血药; 20min 3. 抗贫血药及止血药; 20min 4. 造血细胞因子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0min 5.熟悉血容量扩张剂 5min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 Bertram GK 主编。 基础与临床药理学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9版.。 (2) Hardman JG, Limbird LE 主编。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Goodman & Gli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editon),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1版。 (3) Topol S 主编。 心血管病学 (Tea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nd edition),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教研室 主任意见 本单元 课后小结 签字: 2011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年级:2009级;专业:临床、麻醉、影像、预防、口腔 班级:临床1-12,麻醉1-2,影像1-2,口腔1-2,预防1—4 药理学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考核方式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学时 笔试加实验成绩 教学 目的、 要求 1. 正确掌握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效用及药理作用、作用特点、分类、临床用药原则及指征,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与滥用药危害。 2. 了解皮质激素的构效关系和作用原理. 1. 重点:糖皮质激素的生理效应及构效关系,药理作用及特点、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重要禁忌症、滥用药危害。 2. 难点: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分钟) 25min 20min 25min 20min 授课 重点、 难点 1. 2. 3. 4.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效应及构效关系; 药理作用及特点、体内过程、临床应用; 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重要禁忌症、滥用药危害;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 Bertram GK 主编. 基础与临床药理学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9版。。 (2) Hardman JG, Limbird LE 主编。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Goodman & Gli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editon),人民卫生出版社, McGraw-Hill。 第1版。 (3) Topol S 主编. 心血管病学 (Tea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nd edition),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教研室 主任意见 本单元 课后小结 签字: 2011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年级:级; 专业:本科(临床、麻醉、检验、护理、口腔、影像、预防) 班级:班 药理学 甲状腺及抗甲状腺素药、降糖药 考核方式 笔试加实验成绩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2学时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教学 目的、 要求 1. 了解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及其分泌与调节。 2. 掌握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物的作用原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用药注意事项。 3。 掌握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原理,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 授课 重点、 难点 1. 重点:甲状腺素的合成、分泌与调节、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抗甲状腺药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2. 难点: 抗甲状腺药的作用机制与甲状腺素合成的关系 3. 重点: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与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口服降血糖药的药理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4. 难点: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机制;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 1. 甲状腺素的合成、分泌与调节、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抗甲状腺药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2. 抗甲状腺药的作用机制与甲状腺素合成的关系 3. 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与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口服降血糖药的药理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4. 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机制;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机制。 时间分配(分钟)
25min 20min 25min 25min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a LANGE medical book,Bertram G。Katzung.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教研室 主任意见 本单元 课后小结
签字: 200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年级:级; 专业:本科(临床、麻醉、检验、护理、口腔、影像、预防) 班级:班 药理学 抗菌药物 考核方式 笔试加实验成绩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2学时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教学 目的、 要求 1。 掌握抗菌药的基本概念、抗菌药物作用原理及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2。 熟悉抗菌药合理使用原则; 3。 了解药物、机体与病原体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4。 掌握各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抗菌谱、适应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5. 了解头孢菌素的发展概况及各代特点; 6. 了解非典型β-酰胺类抗生素的特点. 授课 重点、 难点 1.重点:抗菌药物作用机理;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抗菌药合理使用原则。 2.难点: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过程及药物的作用靶点. 3.重点:各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抗菌谱、适应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4.难点:各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分钟)
1.抗菌药物作用机理;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抗菌药合理使用原则。 2.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过程及药物的作用靶点. 3.各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抗菌谱、适应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4.各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 45min 20min 6x45min 25min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a LANGE medical book,Bertram G.Katzung。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教研室 主任意见 签字: 200 年 月 日
本单元 课后小结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年级:级; 专业:本科(临床、麻醉、检验、护理、口腔、影像、预防) 班级:班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药理学 抗结核病药 考核方式 笔试加实验成绩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2学时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教学 目的、 要求 1.掌握第一线抗结核病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及吡嗪酰胺的抗结核作用,不良反应,耐药性,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2.了解抗麻风病药的临床应用。 授课 重点、 难点 1. 重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的抗结核作用特点,长期用药应注意其不良反应合耐药性问题;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2. 难点:抗结核病药的作用机理,联合用药及短程疗法的必要性和优点。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分钟)
1.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的抗结核作用特点; 2。长期用药应注意其不良反应合耐药性问题; 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3. 抗结核病药的作用机理; 4. 联合用药及短程疗法的必要性和优点. 25min 20min 20min 25min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a LANGE medical book,Bertram G.Katzung.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教研室 主任意见 签字: 200 年 月 日
本单元 课后小结 授课教师签字: 沈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授课对象 年级:级; 专业:本科(临床、麻醉、检验、护理、口腔、影像、预防) 班级:班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药理学 抗恶性肿瘤药 考核方式 笔试加实验成绩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2学时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教学 目的、 要求 1. 了解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动力学及其提高药物疗效的意义; 2. 掌握各类抗癌药的主要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授课 重点、 难点 1. 重点:各类抗癌药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2. 难点: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抗恶性肿瘤药物的耐药性机制。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分钟)
1. 2. 3. 4. 各类抗癌药的作用机制; 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耐药性机制。 25min 20min 25min 20min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参考英文原版药理学书籍; (3)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 1.使用教材:《药理学》,第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a LANGE medical book,Bertram G。Katzung.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教研室 主任意见 本单元 课后小结 签字: 200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签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