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探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写作的策略

探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写作的策略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探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写作的策略

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文

首先,“真实”是作文的灵魂。文章应是写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我告诫学生,要真实地再现生活,不必回避现实,包括社会的阴暗面;真诚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本色,不必掩饰自己的心迹,包括人性中自私丑陋的一面。因为写“真”,因为要写的内容就在你眼前,在你身边,在你头脑中,所以便有话可说,有文字可写。初学作文,就象画家初学写生一样,先不要讲究什么章法技巧,只管如实道来。写得勤了,写得多了,自然就会知道怎样表现更好些。

在写作中,告诫学生不空喊口号,要“我手写我心”。让学生从“标语口号式”的文章中解脱出来,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力求一个学生一种写作风格。让学生敢于直面社会、直面人生、想怎样写就什么样写,不粉饰包装,使学生从“造”作文回到“写”作文的正确轨道上来。

其次,“情感”是作文的翅膀。作文是富有情感、具有情意的心智活动。熟视无睹、情感麻木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遗憾的是,不少学生对周围世界关注的视角浅近,对自然界的“风花雪月”无动于衷;思想迟钝,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下笔时,也就成了“无米之炊”,七拼八凑,敷衍了事。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留心身边琐事,关注自然风物,使学生深入体验生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使其内心丰富起来,使其情感世界充盈起来。我想,看到“月缺花残”便“黯然泪下”的学生,必能写出情感丰润的文章!

第三,“日记”是作文的基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情感中的喜怒哀乐,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让学生将当天发生的、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新闻趣事,只要有所触动,便及时“收入”日记。日记或长或短、或粗或细。只要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会一点点提高。

2 教给学生常规的写作技巧 2.1 标题的确立应力求新颖、别致

近几年,作文命题偏重于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这是为了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这样的命题极大限度地解放了学生思想,也大

大扩展了学生的写作范围,学生不必围绕着“题眼”大做文章,也不必为写成什么体裁绞尽脑汁,写作的大部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自由拟定题目,表达中心。这样,标题的拟定就相当关键。好的标题可以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作用。新颖别致的题目,可以使读者耳目一新,引起阅读兴趣。

如:以“感谢”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用“扩展法”,即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使所给的话题更加具体化。如“感谢母亲”、“感谢对手”、“感谢阳光”……这样不但使话题由大变小,避免东拉西扯,不着边际的现象,而且吸引读者。

2.2 开头力求精彩、生动

开头是文章留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开头写好了,会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而且,开头写好了,也会牵动写作者的情思,使其文思滚滚而来。

文章开头要不拘一格。可以是开门见山,开篇点题。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样的开头简洁、鲜明,能一下子切中题旨,直入正文,牢牢抓住中心。

如果是抒情味浓的文章,采用曲折回环、委婉入题的方式,能够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引起读者情思。如《我的“长生果”》:“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这样的开头,在抒情议论中巧妙点题,使读者在美的享受中进入正文,引起极大的阅读兴趣。

2.3 语言要尽可能生动、优美

在写作过程中,全文语言生动优美或许很难做到,但选择一个段落或片断加以锤炼、推敲,使语言趋于完美,是用些技巧就能实现的。“窥一斑可见全豹”,看了作文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读者也可推测你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使文章语言优美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学过的词要大胆地运用。别让那些查过、记过的,教师讲过的,书上注释过的词浪费掉。其次,诗词名句和优美段落要巧妙借用,可以收到言简意赅、意韵无穷的效果。再次,要尽量多运用修辞手法,如果说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棵树的话,那么修辞就是这树上的花。

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文章中有一处或几处熠熠生辉的语言,拔动读者心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也是因为文中的几句话而使文章名流千古。《岳阳楼记》凭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名扬四海,《醉翁亭记》中人们最熟悉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对文章的精要处加以语言的锤炼加工,给读者留下“闪光点”,增加文章的品味。

2.4 结尾要完美、隽永

结尾是作文的点睛之处,常常是呼应开头,总结全篇,或点明中心,深化主旨,是全文的关键所在。应反复推敲。

文章结尾要自然恰当。它取决于开头和中间内容的自然发展。所以收笔要顺其自然,准确真实。如:《羚羊木雕》“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文章在故事之后,紧承痛悔之心,自然地点出心理活动,真实可信,发人深思。

在可能的情况下,要让收笔含蓄些。叶圣陶先生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如:《社戏》“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3 利用评改促进写作发展

学生写作是否有积极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作文评改工作是否恰当。作文评改是一项繁重工作,有的教师因为来不及评改作文而原封不动地发下去,或者“有来无回”。这样大大削弱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

时间紧迫时,可以采取指导学生自己修改、分组互改的方法,让学生交叉批改。批改时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他人的文中找出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和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并把它修改在文章中,然后写上自己的批语。教师则不断巡视以全面了解情况,然后让修改得较好的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修改的。同时也让其他学生发言,谈谈自己的想法。对学生建议应多予以肯定,给以鼓励保护其积极性。

作文评改不能一味使用一种方法,教师可灵活运用面批,段落批改等方法。当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认真细致地对学生作文进行详细批改,全面指出学生作文的优点和不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