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章节 一年级上册 课题 学科 年级 语文 一年级 授课日期 设计者 课型 识字课 1.天地人 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运用已有学习基础和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认识“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 2. 在儿歌、游戏等各种形式的复现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生字,理解字义,对生活中识字产生初步兴趣; 3. 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天、地、人”被称为“三才之道”,从字体演变图中了解“天、地、人”字体的本义。 4. 在学习、游戏过程中,学会与小伙伴一起合作学习、友好相处。 二、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然而,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游戏识字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1)这是一篇识字课文,全文由6个单音节词组成,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字词,反映了我国古人对人与人、人与天地的认识。 (2)这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识字课文,也是学生首次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接触的第一篇课文,换言之,这篇课文的学习将会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 (3)这是没有学习汉语拼音之前学习的识字课文,学生没有汉语拼音为拐棍正音,所以,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基础,以及教师反馈正音和示范,就成为了识字和朗读教学目标达成的策略。 2.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然而,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一、课文的6个单音节词,是生活中常用的字词,学生通过各种媒介对它们音、形、义有所认识、了解,这是我们组织教学要充分考虑的一个因素。 二、由于学生首次接触课文,他们对课文构成的各部分及其功用是不了解的,这对组织教学会产生不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幼儿园游戏活动转换成现在的课堂学习,课堂常规、良好的学习习惯虽通过“我上学了”的学习有所了解和学习,但仍需要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而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是实践养成的起步,从落实三维目标的角度思考,从育人的目的思考,这应该成为这篇课文特别重要的教学目标(注:由于这一维教学目标是所有语文课堂教学都有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制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不需要叙写。)。 落实这维目标的策略,可以在每环节、步骤转换时,根据具体实际,通过顺口溜、口诀等形式,教师说前半句或起句,学生齐说后半句或续句,以提醒落实。如唤起注意、集中精神,可用“一二三,我坐端!”“大眼睛,看黑板!”又如要用铅笔了,教师说“书写准备”,学生接续“准备书写!”……用完铅笔,要转下个环节学习了,可说“小铅笔,快回家!”这些顺口溜、口诀在教学设计中不需要撰写,但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操作。 学习状态:学生刚刚入小学一个多星期,但由于部分孩子上过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他们在识字的积累、阅读量等方面差异较大,自信心和上课的参与度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有一半学生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大胆展示、愿意和同桌的小朋友合作学习,但也有一半学生注意力持久度较弱,容易跑神。尤其在同伴发言时,容易出现两种不良现象:(1)不会倾听,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2)别人发言和自己无关,做小动作。(3)老师讲课时跑神,或者玩铅笔、橡皮。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督促、引导。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活动 一、以图导入, 激发兴趣 二、 朗读课文, 内容归类 三、形义结合,学习“天地人” 四、看图做动作、学习“你 我 他” 教师播放儿歌。 铃声响,坐坐好。 腰挺直,脚放平。 手放好,头摆正。 眼睛看老师,上课专心听。 .教师出示傅抱石的国画作品,组织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课题:天地人。组织学生静心倾听 做动作,背儿歌。 这是第一节识字课,将学前常规教育融于语文课。 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将国画与汉字联系,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涵义。 抢答 指名读课题, 齐读课题。 1.教师带读。先读课题,再读课文。 跟读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将这6个汉 字分为哪两组?(第一组:天地人; 第二组:你我他。) 1.学习汉字“天”。 1)板书“天”字。 组织交流: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天? 2)教师范读,要求:边听边看,字字过目,记准音。 2.结合图画,学习汉字“人”。 1)出示“人”站立的图画,要求:仔细观察字形和图画,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男人、女人、老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人”的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3.结合图画,学习汉字“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了解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自己组词读。 交流 静心听 学生跟读,要求字字读准。 交流 指名读 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利用图片,联系生活,帮助学生识记和正音。 1.营造氛围,感知“你我他”。 1)教师出示汉字“我”,组织交流:交流 我们都是人。 2)组织交流:同桌互相问“你叫 什么名字?” 2仔细观察,认识“你我他”。 组织交流:找一找,“你、他”有 什么共同点。 3.游戏互动,理解“你我他”。 出示卡片,说话练习: 如:我是xxx,很高兴我们成为好 朋友。 你喜欢——? 他是你的同学吗? 反思 重建 创设生活场景,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帮助学生认读、理解生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