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回忆跟诊刘力红老师治疗肿瘤患者,四个字受用至今诊疗日记(24)

回忆跟诊刘力红老师治疗肿瘤患者,四个字受用至今诊疗日记(24)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回忆跟诊刘力红老师治疗肿瘤患者,四个字受用至今诊疗日记

(24)

编者按:新年伊始,我们新开辟《三和医生诊疗日记》专栏,希望透过医生对自己日常工作的思考,把中医经典大众化、把中医诊疗通识化、把健康理念生活化,正如刘力红老师所说:“同有三和不是站在疾病的角度考虑健康,而是从鲜活的生命角度去思考健康需要哪些元素。”祝愿诸位读者朋友成为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本文是连载的第二十四篇。

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到“大医”的基本素质,第一条就是“安神定志”,从医至今十多年,深感“安神定志”对医生的重要性。望闻问切四诊的每个环节,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些细节都需要医生安神定志,才能够全神贯注地去感受和甄别。因此不少医生在门诊中都喜欢关掉手机或者调为静音,以免影响诊断的过程。《黄帝内经·素问》也提到:“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我也深以为然。

虽然“安神定志”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需要医生不断地练习内功才行。记得大学实习的时候给大家做饺子,正好调饺子馅,忽然接了家长的电话,被K了一顿,伤心之余回来再调饺子

馅,发现怎么放盐都不够味,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看来不良的情绪会影响味觉,实际上就是干扰了我们内在的觉知力,最后肯定会影响到临床诊疗的全过程。既往跟诊过诸位师长,发现他们除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之外,还有这份“安神定志”的素养,因为能安神定志,所以四诊收集到的信息会更加全面细致,更能关注到患者身心的需要。

治疗取效,一定离不开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因此,除了医者要“安神定志”之外,患者同样需要。记得前些年刘力红老师有个带教病案,是乳腺癌术后的患者,我有幸参与其中,记得病人来的时候除了自觉容易疲劳、脑鸣心慌、脉沉舌淡等虚劳的症状之外,饮食睡眠都还可以,只是情绪上有些崩溃。

我按照常规予以四逆益气填精之法,但刘老师关注到患者的情绪问题,嘱咐暂缓补益,先予桂枝法加龙骨、牡蛎、炒枣仁、柏子仁等药物安神定志,并且配合五行针灸治疗。大概一周左右之后病人的情绪就稳定下来了,再予补益调理,综合调理一年之后患者身心就基本康复了。随访至今病人一直都比较平稳,各项检查都很正常,偶尔会

用中药调理一下,甚至还学习了黄帝内针,变成了家里的“家庭医

生”。

还有一个胰腺肿瘤的患者,虽然早已被判为绝症,但患者生病后反而性情变得开朗起来,放松且达观,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该玩就玩。家属们也都比较配合,主动给患者提供了自由和宽松的环境,虽然后来纯粹用中药调理,也平稳度过了5年。但遗憾的是这样的例子还是太少,并非每个患者和家属都能如此“安神定志”。

在面对重大疾病时,如果医患双方都能够“安神定志”,医者从容裕如,患者及家属也能够从容放松下来,那么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医患的配合也会达到最佳状态,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反之则不然,即使是普通的小毛小病,如果不能“安神定志”,结果也会不尽如人意。

为了同有健康,希望大家都能“安神定志”,一起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