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文综试卷

高一文综试卷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枣庄八中东校高一年级阶段性检测

文科综合试卷

2018.10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相应位置。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不能答在试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特别提醒:

1-15为地理,16-32为政治,33-47为历史。48、49、50依次为地理、政治、历史

第Ⅰ卷 (选择题 共94分)

本卷共4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9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外行星(轨道在地球轨道之外的行星)绕日公转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且与地球位于太阳的同侧时,称为行星“冲日”,简称“冲”。火星冲日每隔780天左右发生一次,而每15~l7年才会出现一次火星“大冲”,大冲期间火星离地球最近。据此完成1~2题。

1.假若发生火星“冲日”现象,则下列四图能正确表示冲日的是

2.下列各行星既属于类地行星,又属于地外行星的是

A.土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3.2014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北斗”第16号地球同步卫星。“北斗”卫星不存在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中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9月28日上午11时30分,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从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获取的图像显示,火星表面确认存在液态水!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结合资料回答4~5题

4.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 (1天文单位为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A.0.52天文单位 B.1天文单位 C.1.52天文单位 D.2.52天文单位 5.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宙空间强辐射 ②火星引力强大③火星大气层稠密 ④环境长期失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高一阶段性考试(文综) 第 1 页 共 8 页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图3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6~7题。

6.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7.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约每天12小时)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A.53% B.62% C.70% D.78%

8.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的许多城市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下列城市推广太阳能路灯自然条件最差的是( )

A.兰州 B.拉萨 C.成都 D.乌鲁木齐

《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完成9~11题。

9.“黑气”在图中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分别代表

A.色球、光球、日冕 B.光球、色球、日冕 C.日冕、光球、色球 D.光球、日冕、色球

11.2014年太阳进入第24个活动周期的峰年期。3月5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公里的速度向火星挺进。结合右图回答资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

A.③①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高一阶段性考试(文综) 第 2 页 共 8 页

2015年2月27日,台湾东部海域发生里氏5.2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0千米。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地球内部圈层),完成12~13题。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主要发生在④圈层 B.火山喷发出现在③圈层 C.①圈层表示岩石圈 D.②圈层表示地幔

13.地震发生时,附近轮船上的人的感觉是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人类排放的氟氯烃,会破坏图中哪层中的臭氧(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③层以上大气层

15.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 A.气压低 B.空气稀薄

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16.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的繁荣,移动支付开始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所选择的新型支付方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使用手机支付缴纳水电煤费用、信用卡还款、网购支付、转账汇款等。这说明

A.消费观念的变化引导着消费模式的转变 B.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C.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质量和水平 D.消费方式的变化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

17.移动通信进入5G时代后,人们可以感受到5G带来的精彩生活,更高质量的通话,更快速度的上网,还可以享受视频电话等多种信息服务,这将大大改善居民的消费方式,提高消费水平。这说明

①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产品质的提高 ②消费热点的出现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③消费的种类、质量是通过生产创造 ④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为消费创造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随着电视动画片的出现,连环画册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随着电脑和网上影院的普及,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 这说明

A.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 B.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 C.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和水平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19.“不久后我就能下床走路了,再也不用整天坐在轮椅上”。在宁夏某医院病房里,该院首例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完成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唐女士激动异常,唐女士手术成功,由此标志着宁夏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从此有了“私人订制”。这说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③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④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最终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高一阶段性考试(文综) 第 3 页 共 8 页

20.2015年I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

A.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B.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C.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21.我国入世已有16个年头,外国企业陆续进入我国市场,国有经济比重也有所下降。然而,我国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讲必须

A.减小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B.限制国有经济的股份制改革

C.增强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D.要求保证公有制经济在各行各业、各地区中所占的比例具有优势 22.最近一个时期,社会上围绕如何看待所谓“国进民退”现象展开争论。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表示,不赞成把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对立起来,不存在谁进谁退的问题,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最后形成混合经济。下面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可以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著名科学家牛顿养了两只猫,一只大猫,一只小猫。他在墙上开了两个洞,一个大洞,一个小洞。有人笑话他:你还是大科学家呢,开一个洞就够了,小猫也可以走大洞嘛。牛顿说不对,如果两个猫同时要出去,那大洞肯定被大猫占住了,小猫就无路可走。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把大猫比作央企,小猫比作私营经济。 寓意“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是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①都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形式 ②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在经济发展中保证社会主义方向 ④在市场竞争中是平等的市场主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据报道,如今,民营资本进入的领域越来越多,中国的经济活力越来越强。中国的个体户总数已经达到了4750万户,全国60%的GDP、70%的税收和80%的就业岗位都来自民营企业。这表明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支撑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④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25.近日,国资委在关于中央企业重组整合会上指出,央企通过重组整合,国有资本整体布局,行业结构、业务结构、资产质量都不断优化,企业规模实力、资源配置效率、创新水平、经营业绩都有效提升。央企改革成功有利于

①保证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增强央企活力,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③推动资源整合,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

④促进国企强强联合,提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6.“十三五”规划指出,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其目的在于

①增强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②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③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 ④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高一阶段性考试(文综) 第 4 页 共 8 页

27.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且今年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国企改革

①可以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实现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②可以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重要的突破口

③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作用 ④国企要通过改革在各个领域占支配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28.平等保护是产权保护的重要原则。近日发布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加强非公有产权保护

①意味着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一律平等 ②有利于消除地方保护等各种市场壁垒

③有利于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④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2017年2月首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在京举办,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国企改革事关中国经济未来。只有国资国企瘦身健体、固本培元,中国经济肌体才能经脉通畅、筋骨强健。这表明

①要进一步扩大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②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发展国有经济对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具有关键作用 ④国有经济将在各种行业与领域中占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

A.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 B.私营企业工人的工资

C.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D.科技工作者科技入股取得的收入

31.《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之所以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因为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③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下列对我国分配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 ③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决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④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3.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34.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封建的元素,本有两个:一为爵禄,受封者与凡官吏同。一为君国子民,子孙世袭,则其为部落酋长时固有的权利,为受封者所独。”下列有关其表述最准确的是

A.封建社会存在世官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威胁国家的统一

高一阶段性考试(文综) 第 5 页 共 8 页

C.后者有害于统一,前者则不然 D.封建社会中,分封制长期存在 35.清人顾祖禹所《读史方與纪要》载: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灭魏魏国,尽取其地以为郡县”,以魏国东部的数县置为砀郡,治砀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朝建立后设立了砀郡 B.砀县是我国最早的县 C.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都县 D.战国时期已设立郡 36.下列有利于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有

①秦朝皇帝直接任命郡县长官 ②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 ③元朝设行省 ④明朝废丞相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7.下列是四幅关于北京地区的古代行政区划图。若按各区划图所反映的时间排列,其正确的排列次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38.唐开元十五年,关中大旱,唐玄宗大怒,裁撤官员30余名,要求对关中地区重修水利设施,对于这一举措,唐朝的中枢权利机构是如何运作的

A.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户部 B.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39.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

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 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 40.我国封建科举制中逐渐形成“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其中,“殿试”采取三甲录取方式,即“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 B.君主专制 C.科举完备 D.重视选官

41.“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入オ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2.唐期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终采納了崔佑的意见.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 43.中央集权的措施,对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地方分裂割据有直接作用的是 ①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北宋设置转运使 ⑤清朝设置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⑤

高一阶段性考试(文综) 第 6 页 共 8 页

44.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45.整肃吏治、防治贪腐是历代王朝都很关注的问题,为此均会设置专门的机构。下列官职中,直接履行该使命的是

秦朝的郡守 B.汉朝的刺史 C.宋朝的参知政事 D.明朝的内阁

46.“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47.明代为皇帝掌管“诏狱”(由皇帝亲自断案的重大刑狱)的锦衣卫,设在洪武门的内右侧,而国家正式司法机构三法司设在较远的皇城西北。这表明

A.司法审判权力的提升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D.行政效率的提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本卷共3道题。48、49、50依次为地理、政治、历史。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把答题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它地方的答题无效。

48.读某滨海地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箭头A表示 辐射,B表示云层的反射作用,C表示 辐射,D表示 辐射。

(2)与晴天相比,分析图中云层对该地昼夜温差的影响。

(3)图中工厂右侧紧临大海,若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的影响,指出工厂烟尘飘向画法错误的是“昼”还是“夜”并分析原因。

高一阶段性考试(文综) 第 7 页 共 8 页

49.中国网9月21日讯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强化政策配套,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

意见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收入分配自主权,建立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查比较制度,推进实施重点群体增收激励计划,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16分)

5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宋初太宗太祖采取什么措施“把相权拿归自己”?(5分)

(3)据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中国选官的制度(至少三个)(3分),分析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6分)

高一阶段性考试(文综)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