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JCI标准下院问转运管理体系的构建

JCI标准下院问转运管理体系的构建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3年10月 护理学报 0ctober,2013 V01.20 No.10A 33 第2O卷第10A期 Journal of Nursing(China) 【护理管理】 JCI标准下院问转运管理体系的构建 陈文琼,林艳,罗睿,谢鹏程,廖美伶,曹雁容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急救中心转运组,广东广州510120) 【摘 要】目的探讨符合JCI标准的病人转运管理体系,确保病人转运的安全,提升服务品质。方法依据JCI评审标准, 就转运病人的交接、转运车辆的维护、设备的安全管理、转运过程的医院感染控制及转运人员的资质培训等多方面着手改进,形成 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比较JCI管理体系构建前后转运安全率、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记录的完整率的评价指标。结果 2年间转 运途中均无死亡发生;病人安全转运率达100%,2012年度转运途中车辆故障显著低于2011年(P<0.05);转运交接记录完整率提 升至98%。交接科室医护人员对交接效果满意度的提升至92%。结论 以JCI标准建立完整的院间转运管理体系,能在转运过程 实施全方位控制,为病人提供安全、高质量的转运服务。 【关键词】JCI标准;院间转运;交接安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R47;C93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969(2013)10A一0033—03 国际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1.JCI)认证是医院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的 一转运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包括病情变化、 颠簸、环境的变化与局限、设备故障、车辆故障、车辆 行驶意外等均会影响转运病人的安全,而长途转运 更是增加了风险。为保障院间转运病人的安全,提升 转运服务品质.研究组于2011年12月起引入JCI 个标志,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医院管理同道中,JCI 已经被视为“全球医院最高标准”¨11。院间转运是指 发生于医院与医院之间的病人转运,而重症病人在 【收稿日期】2013-04-20 [作者简介】陈文琼(1974一),女,广东揭西人,本科学历,主管护 师.护士长。 评审标准,就转运过程涉及的层面与环节,构建一套 符合国际标准的转运管理体系,现将具体措施报道 如下。 手法和适合的药物,并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手 法或药物。专家认为,中难度中医护理操作应由临床 易程度的进一步分级与准人资质界定提供参考。 [参考『1]赵文献】 经验较丰富的中医护理人员来完成,设定准人标准 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从事中医护 理工作5年以上、经过6个月以上中医理论和技能 系统培训。而中药煎煮、拔罐法、坐药法、熏洗法、湿 敷法、敷药法、涂药法7项操作难度较低,操作者只 需知晓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了解常用治疗器具、 操作方法、禁忌证及常见皮肤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即 诺,张黎明,王建荣,等.ICU护理技术分类分级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11-213. f21沈 勤.影响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因素及对 策『J1.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65—267. 『31李玉乐,吴欣娟,曹 晶,等.我国分级护理标准要素指标体 系构建的初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lO(5):317—320. 『41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288. 『51马春霞.中医护理技术在住院老年便秘患者中的运用【J】. 可。对操作者整体观念和辨证能力的要求不高。故专 家认为,低难度技术操作人员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护 士以上职称、从事中医护理工作2年以上、经过3个 月以上中医理论和技能系统培训即可。 本研究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难易程度进行了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1):1982—1983. 『61蒋煜磊.中医护理技术在顽固性呃逆中的应用[J】.光明中 医.2009,24(3):549—550. 『7]曲正平,迟英.中医护理技术在糖尿病肾病非透析患者中 初步的分级,并根据专家的评议结果对其准人机制 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该结果对护理人员资质培训内 容的确定、中医Il缶床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化管理提 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也可为今后中医护理技术难 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2705—2706. f8]陈桂珠,樊远志,吴耀持.中医护理技术对粘连型肩周炎患 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1,11(6):18—20. 『91王俊杰,杨郁文,汪丽娟,等.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现 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20—1022. 『101马 勤.继承和发扬中医护理技术的思路和方法[J].中国 医药导报,2007.4(4):65. , 【本文编辑:江霞】 护理学报 1 一般资料 病人的评估、转运中的变化、接收状态、参与交接的 1.1 lCI评审标准中与转运安全相关的描述JCI 人员、交接时间等均需在记录中体现,本组依据要 评审标准在“可及和连贯的病人服务(access to care 求重新设计《转运交接记录》单,并经医院病案委员 and continuity of care,ACC)”章节中明确提到 :医 会审批,将其作为医疗文书归于病案中存档,使相 院应设计及实施各种流程,为病人提供连贯的服务 关人员可及时获得病人信息,确保病人治疗、照护 并协调医务人员之间的工作;转运急诊病人前,必须 的连续性。 在医院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提供稳定病情的处理;负 2.3注重检测、预防,提升车辆、设备的安全性 责转运的医护人员资质应符合病人病情的需求;转 JCI标准在车辆、设备方面均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 运过程存在传染的风险,要识别有感染风险的转运 不同设备均有特定的检测方法,包括呼吸机、吸痰 并运用相应策略来降低感染的风险;不管是医院提 机、温箱等,救护车的检测则分别设置“日常检测” 供还是安排的交通工具,都有相应质量和转运安全 与“出车前检测”,并以表格形式规范检测内容与步 的监管,保证转运病人的车辆安全和交通工具的安 骤;而车辆按期入厂保养是减少故障的重要环节。 全管理。 任何标准的实施,由学习、落实、到记录,每一步都 1.2我院转运现况与存在问题广州市妇女儿童 不可或缺,完整的记录为后期的改进工作提供数据 医疗中心拥有一支专业转运队,人员包括医生、护士、 支持。 司机;承担任务包括外出接诊病人、转送病人至外 2.4清晰指引,加强院间转运过程的感染控制 针 院、院区间的病人转科;转运设备包括救护车、监护 对院间不同类型的转运病人制定符合救护车感染管 仪、转运呼吸机、转运温箱、除颤仪等;转运路程 理制度的流程指引与记录,包括“救护车日常消毒程 1—600公里,行程5 min至10 h。转运过程涉及部门 序”、“转运非感染病人后的消毒程序”、“转运普通传 多、人员多、交接内容多,交接人员资质与能力的不 染病人后的消毒程序”及“转运烈性传染病人后的消 同,常出现交接疏漏或不一致,造成医护人员间的不 毒程序”.在感染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提供明确的指 满;而设备故障、车辆故障常在路途中给转运人员造 引。 成极大困扰,转运人员常为此提出投诉。而救护车的 2.5 团队培训,提升团队协助能力 对于院间重症 消毒措施、指引简单,在JCI基线调查过程中受到专 病人的转运,转运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更为重要,而 家质疑。 JCI标准则关注的是人员资质的认可度。制定转运 人员培训方案,内容包括急救技能、设备使用与应急 2 JCl标准下院间转运管理体系的构建 能力的培训。急救技能的培训以安排医护人员参与 2.1修章建制,形成规范体系JCI标准是以病人 美国心脏协会规范课程作为主导内容,包括基础生 安全为中心,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流程以规范医院的 命支持课程、高级生命支持课程儿科高级生命支持 管理体系【3】。研究组对照JCI评审标准,就转运前的 课程及新生儿复苏课程,并通过考核取得美国心脏 沟通、病人的评估、病人的交接、转运人员的资质、设 协会资格证书;将转运司机纳入培训范围,着重训练 备管理、车辆管理、感染控制等多个层面在制度上进 心肺复苏术及转运工具的使用,使他们掌握基本的 行了调整与补充。其中包括在院间转运制度中明确 急救技能;组织转运医生、护士、司机共同参与应急 优先转运的次序、禁止转运的指征;制定车辆维修、 演练,通过演练查找出应急环节的不足并改进,如灭 保养制度,车辆检测、使用规范,车辆应急预案,救护 火器、警示标志的放置等,使转运人员熟知移动环境 车感染管理制度等,在制度层面健全转运的管理框 中的风险变化。 架。 2.6评价指标与分析将院间转运安全率、意外事 2.2环节控制,规范院间转运病人的交接为改 件发生率、转运记录、交接科室医护人员满意度及转 进院间转运病人的连续性服务,针对转运病人交接 运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作为转运管理质量的评价指 过程设计交接作业程序,明确交接过程实施步骤与 标。数据资料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处理。 各部门的职责;同时在交接环节上提出节点控制, 明确交接次序为病人一病情一病历.体现“以病人 3 结果 为中心”的主体思想。JCI标准对病人交接与评估均 抽取应用JCI标准构建院间转运管理体系前 有明确的要求,包括交接内容、转科或转院的原因、 (2011年度)后(2012年度)院间转运资料各200份, 第10A期 陈文琼等:JCI标准下院间转运管理体系的构建 分析转运记录,结果显示转运记录完整率由73%提 升至98%:同时针对交接科室的医护人员在应用 JCI标准构建院间转运管理体系前后各发放100 份满意度调查,交接效果满意度由应用前的84%提 升至92%,转运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由70%提升至 99%。转运途中均无死亡发生;2012年度转运途中 车辆故障显著低于201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JCI标准构建院间转运管理体系前(2011年度)后 (2012年度)意外事件的比较 年度 年转运量(例次)途中抢救(例次,%)途中车辆故障(次,%) 4讨论 4.1 lCI标准下院间转运管理体系的构建,使文档 管理更健全jc!标准是以病人的安全角度出发制 定。对每个流程都有很细的规定【41,研究组将流程与 制度融合,在各个环节实施规范、统一,有效避免了 工作中的随意性,避免了院间、部门间的推诿与争 执,为各个环节的提供协调与监督作用,为管理工作 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4.2 lcI标准下院间转运管理体系的构建,使管理 更注重过程监控作业流程在过程控制中起主导作 用,是环节质量中的一个评价指标,而检查记录是质 量控制的一个方法,可追踪过程的实施。研究组通过 细化的流程加强了环节控制,完善的记录是信息数 据的来源,定期分析数据为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更 为清晰、可靠的依据,对《转运交接记录》单的检查追 踪院间转运病人的交接质量,交接效果满意度的提 升反映了转运服务质量的改进。 4.3 lCI标准下院间转运管理体系的构建,促进了 车辆的预见性维护影响病人安全的因素很多,而 车辆安全在医疗管理工作中常易被忽视。而车辆故 障常在路途中给转运人员造成极大困扰,尤其是长 途转运,路途风险更是不容忽视,稍有不甚危及的是 全车人员的安全。此次研究针对车辆实施的检测与 预见性维护有效改善了车辆的安全性能.结果显示: 2012年度转运途中车辆故障发生率与2011年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干预措施的 有效性,从而为转运病人创造了安全的环境。 4.4 IcI标准下院间转运管理体系的构建,扩大了 培训力度救护车司机虽为转运团队中的一员,其 培训、管理在过往常被忽略。本组通过对救护车司机 实施CPR、转运工具的培训。加强转运司机对急救 领域的认同感及归属感,提高参与急救的配合能 力.而团队应急演练则增强团队协助能力、应对突 发事件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转运人员的满意度 明显提升,团队互助得到改善。 JCI评审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以JC!标 准构建完整的院间转运管理体系,针对转运过程实 施全方位控制,不论是交通工具、转运设备、药品、转 运过程的感染控制、转运人员的资质、病情的评估、 病人的交接、部门间的沟通等多方面均需有完整、系 统的管理规范:而任何制度、流程只是管理体系的一 部分,它需要每一位员工的遵从、实施,也需要管理 者对过程持续不断的监控与改进,才能真正为病人 提供安全、高质量的转运服务。 . [参考文献】 [1】龚 锦,普鹰,张 莹,等.JCI医院评审标准在手术室相 关手术部位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0,lO (1 1):8一lO. 【2】王 羽,庄一强,孙阳评.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 会医院评审标准【M].4版.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 35—48. [3]倪英,尉晨,王呋丽,等.基于JCI标准流程管理在老年 病人深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1): 1907—19O8. 【4】司春阳,李无阴,周丽嫒,等.引进JCI标准完善中医医院质 量管理体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2):190—192. 【本文编辑:江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