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回报大地,才有那春雨潇潇的花季.江河回报海洋,才有那奔流不息的气势.骏马回报草原,才有那一日千里的腾飞;我们——人民的医务工作者“共塑瓷都新形象”就应当只求奉献,不图索取,让社会认同,人民赞誉的无数感人事迹。
大家知道,“红包”现象,在我们医疗系统是一个颇有争议,认识难以统一,至今仍未根治的敏感话题。在开展“共塑瓷都新形象”主题教育活动的今天,我们再来探讨这个话题,发现答案是那么的明了清晰:只要我们牢记生我养我的人民,立足自己的岗位,真诚地回报他们,就能以平常心态对待那让人心跳的“诱惑”,使人格的力量化作无尽的赞誉,让白衣天使的形象不受半点玷污。
这里我来讲述发生在我们*院的真实故事。今年3月,有一个外地打工仔因车祸造成胫、腓骨骨折,小腿功能基本丧失,经人介绍找到外三科副主任医师,经过*医师精心治疗,两个半月后患者恢复功能,家属感激不已,包了100元“红包”,卢阳春坚决不收,告诉他病人今后还要继续用药,用钱的地方多得很,希望他将钱用在病人身上,但病人家属表示宁愿不吃药、不打针,也要表示一下心愿,见推辞不掉,转身将这100元钱存入了病人的住院帐户内。同志们,别小看这100元,它浸透了这位打工仔多少血和泪,患者忍受巨大痛苦,又长期吃中药,需要营养和油水调补身子,可每天去查房,好几次看见病人饭盒里都是半个吃剩的馒头、一小撮咽不下去的咸菜,他吃的就是这个呀,医师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他说,100元红包,我怎能放心收下?我拿了国家一份工资,不算太多也算优厚,这工资是哪里来的?是人民大众创造的,如今,他们来看病,将吃饭保命的钱都拿出来额外孝敬我们,如果我们收下了,天理良心何在?在我们医院,还有一个叫科主任,他以精湛的医术和连续作战的作风,成功地为一名老年骨折患者做了“髓内钉固定术”,老人非常感激,包了400元红包,他同样推辞不掉,同样转到了患者住院帐号内,冲抵他的住院费,事后主任说:他告诉我,他原本有一个儿子,97年当兵入伍,98年遇上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儿子为了抢救驻地老百姓,被洪水冲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听了老人平静的述说,医师内心翻腾起巨大的波澜。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老百姓,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安宁,献出了自己的亲骨肉,他们又向谁索取了额外报酬了呢?人同此心,情同此理,我们又凭什么去心安理得收取病人的红包呢?
不用说太多的道理,亲爱的朋友,听了他们的介绍,您是否也同样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呢?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以什么样的行为来回报人民?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们的眼里总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在“共塑瓷都新形象”的今天,让我们以这种无私的爱去陶冶情操,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吧,真情“回报”,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你们好!
在阳光明媚,盛夏来临之季,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有幸参加我院举行的这次演讲比赛,我感到十分荣幸!作为一名为生命增添绿色的医技工作者,今天,我就在这里为大家讲述一份————绿叶的情怀!
人的一生中总有许多美好的梦想,都有过美丽的青春,有的人青春美丽在雪山哨所,有的人青春美丽在菁菁校园,有的人青春美丽在无影灯下……而我,一个平凡的医技工作者,我将青春最美好的年华化做一抹绿色,为春添加色彩之绚,为生带来希望之光,把生命中最美丽的色彩献给那些被疾病缠身的患者们。
儿时做过许多的梦,梦过薄纱起舞,梦过英武戎装。惟独没有梦到过这袭纯洁高尚的白衣!但我在第一眼见到她时,已从心里悄悄的喜欢上,并且爱上了她,她不仅是一种职业的象征,而且也在逐步编塑着我的道德修养。记得当我穿起这洁白纯洁的服饰踏上这神圣的岗位时,心中充满了由衷的喜悦,年少轻狂的我怎知这份神圣中蕴藏着的那份无私的奉献!如今铿锵岁月磨去了我青春年少,却留给了我成熟与稳重,在大伙的眼里,普遍认为医技工作是一份职业风险系数较低,一份轻松自在的工作。可是又有谁知道其中的艰辛呢?无论是在那夜幕漆黑的深夜,还是在那东方即将露出鱼白的清晨,不管是那严冬的雪夜,还是在那盛夏的烈日下…都曾经留下我们的身影,一声轻轻的电话声就是我们战斗的号角,不容做任何理由的阐述,时间就是生命!带着一份炽热的爱心,穿梭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当那一张及时而准确的报告单出现在医生手里时,当患者治疗后从新出现笑脸时候,而我们的背影已经悄悄的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
匆匆而来,悄悄而去,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却有一种为生命带来希望的自豪在心底弥漫!有多少艰辛我们悄悄的隐藏,有多少委屈的泪水默默吞咽,有许多时刻无法面对爱人埋怨的眼神,无法回答孩子质问!曾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晚上看完急诊下楼梯的时候,由于心急反锁在家里的孩子,一不小心一脚踏空,从漆黑的楼梯上翻滚下来,钻心的疼刹那间袭击了我的全身,当患者家属满怀歉意地将我扶起的时候,我给了他一个世界上“最难看的笑容”!当我一瘸一拐艰难的还未到家门口的时候,就受到炮火般的电话轰炸,打开家门,一把抱住光着屁股站在客厅中嚎嚎大哭的儿子,委屈的眼泪如潮水般的涌了出来……孩子曾问我:妈妈,您为什莫要做医生呢?我摸着孩子的头,这样回答了他———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医生,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增添很多痛苦!年幼的孩子也许还不明白这句话的涵义,可是当我们日复一日的看到用辛劳迎来一张又一张治愈康复,重绽笑脸的脸庞时,那一刻,或许是给了孩子最好的答复。也许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名医技工作者,无限的自豪与骄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你们好!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其实,我也知道这样的假如并不遥远。人吃五谷,孰能无病,上帝不会因为我们曾经拯救过生命,就赋予我们永远健康的特权。病人永远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份兼职。
我也曾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双眼无奈地盯着天花板,面对着那些种种不合理制度和现象而愤愤不平。可是随着角色的转换,随着时间的流逝,惯性的力量让我的神经渐渐变得麻木,我似乎又淡忘了身为病人时的不满。原来那个富有感情,为病人痛苦而痛苦,为病人着急而着急的自己何时变得越来越模糊,脑海里剩下的似乎也都是一片空白。
当第一次面对这个“假如”,我不禁面带愧色。是的,我是一名医生,是一名国家培养多年的医生。我每天与着形形色色,来去匆匆的病人打着交道,与他们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我的节假日大多也是与他们一起度过的,那么我应该非常了解他们,他们同时也应该非常理解我。“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任和依赖啊!试问,人世间又能有多少人相互间拥有这样的关系?可是,现实呢?医患矛盾却日渐尖锐,医疗纠纷亦急剧增多。这时我才大惊失色:原来——我与他们之间是那么的遥远啊!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我也必须承认,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生是苦尽,病人则是甘来”,在这一方面我应该充分信任我的医生,同时我也希望我的医生能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敢于坚持原则,真正出以爱心,维护病人的健康,而不是无原则地甚至消极地附和、迎合某些病人的种种不合理要求。如果在医疗实践中医生一切行动唯病人之命是从,这不仅不代表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相反,是从根本上背离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这一口号的真正含义和初衷。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我多么渴望自己入住的是一家“绿色医院”。由于眼疾缠身,我的生活失去了原有的平衡,生命的能量也被削弱,常常发生恐惧不安,焦虑担心的种种心理。往往怀疑自己到底患了什么眼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会拖多长时间?能否治好?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对工作和家庭有什么影响?别人对自己会怎么看?要不要开刀?有多大危险?会不会瞎?要花多少钱等等,这些都是我装在心里的疑团和忧虑啊!此时我多么希望医院能思考我的所需,提供良好的就医氛围和优美的医疗环境,让我不必再去排长队挂号、就诊、付费,取药,更不用拖着病体辗转于楼层与楼群之间化验、体检;我多么希望回归自然的生活气息能进入我的房间,消除我的恐惧,我的陌生,那温馨的家庭式病房布置让我身心愉悦,
屋内飘荡着那满是阳光般的爱;在这里我能享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那最科学的管理也令我折服,以最低的医疗消费,最短的住院日换来一个重见光明而又自信健康的我。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我多么希望医生能够重视我,尊重我。因为他们那亲切的笑容能温暖我的心;体贴鼓励的话语能让我安心,让我振作;他们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能够拯救我,征服我,让我可以放心地将自己的生命托付!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我多么希望白衣天使们娴熟的操作、博大的爱心来抚慰我内心的脆弱,你们的亲切体贴就如那生命的缕缕阳光,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健康的魅力。
作为一个病人,我也能理解医护人员的辛苦,因为高负荷就是他们的职业特征啊。身为一名医护人员,他们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也有生活的拖累,事业的压力,人世的艰辛,也需要社会尤其是我们病人的理解。所以我愿意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理解病情的变化,理解医疗的风险,与他们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共同面对疾病恶魔。
最后,我想以这样一段文字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
作为一名病人我剖析,作为一名医生我反省;给人温暖我温暖,给人快乐我快乐。通过换位思考,激发服务热情,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释放自己最大的爱心,尽自己最大的所能,以心换心。对每一位病人真诚地说:“来吧,让我们一起面对,让我们的生命都灿烂如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