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缨的词语解释是:请缨qǐngyīng。(1)请求交给杀敌任务;自请从军报国。请缨[qǐngyīng]⒈请求交给杀敌任务;自请从军报国。例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汉书·终军传》英volunteerforthearmy;submitarequestforamilitaryassignment;基础解释:(书)(动)汉朝时,南越(粤)与汉和亲,武帝派终军出使,劝说南越王入朝。终军说,愿取一长缨(绳子)把南越王绑来。后用“请缨”指请求杀敌:为国~。
请缨的词语解释是:请缨qǐngyīng。(1)请求交给杀敌任务;自请从军报国。请缨[qǐngyīng]⒈请求交给杀敌任务;自请从军报国。例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汉书·终军传》英volunteerforthearmy;submitarequestforamilitaryassignment;基础解释:(书)(动)汉朝时,南越(粤)与汉和亲,武帝派终军出使,劝说南越王入朝。终军说,愿取一长缨(绳子)把南越王绑来。后用“请缨”指请求杀敌:为国~。 简体是:请缨。 结构是:请(左右结构)缨(左右结构)。 注音是:ㄑ一ㄥˇ一ㄥ。 繁体是:請纓。 词性是:动词。 拼音是:qǐng yīng。
关于请缨的近义词
请战
关于请缨的诗词
《感怀·请缨当时见孤忠》 《怀人诗·典属从公欲请缨》 《客中漫兴·请缨何日去关西》
关于请缨的成语
世代簪缨 濯缨沧浪 绝缨之宴 冠缨索绝 簪缨世胄 终军请缨 邹缨齐紫 簪缨世族 投笔请缨 被发缨冠
关于请缨的词语
投笔请缨 请缨 请缨 请长缨 樊缨 晨缨 短缨缨 终军请缨 缨绋 缨绂
关于请缨的造句
1、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2、张湘砥先生果然是位刚直不阿的汉子,他一听说湘西土匪居然做出如此惨绝人寰的事,气得拍案怒骂,主动请缨,非要剿绝张云卿不可。
3、而其母在孕期间,又是蔡侯勤王回君,虢生郜大破息国军队之时,据说相国百里圂在犒军宴上,主动请缨,替蔡侯小公子起名,大名姬庐,小字季虎。
4、他的夫人蒋英说,“有心报国,无路请缨”曾是钱学森心中最深切的痛。
5、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请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汉书·终军传》载:“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説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引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后以“请缨”指自告奋勇请求杀敌。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慤之长风。”明何景明《武昌闻边报》诗:“先帝恩深能养士,请缨谁为繫楼兰。”郁达夫《盛夏闲居读唐宋以来各家诗仿渔洋例成诗·陆剑南》:“慷慨淋漓老学庵,请缨无路只清谈。”
二、网络解释
请缨请缨(qǐngyīng),汉语词汇。缨:拘系人的绳子。请缨,指请求给他一根长缨,比喻主动请求担当重任。汉语大词典:《汉书·终军传》载:“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以“请缨”指自告奋勇请求杀敌。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明何景明《武昌闻边报》诗:“先帝恩深能养士,请缨谁为系楼兰。”郁达夫《盛夏闲居读唐宋以来各家诗仿渔洋例成诗·陆剑南》:“慷慨淋漓老学庵,请缨无路只清谈。”国语辞典:汉武帝时,南越与汉和亲,武帝派终军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入朝归顺。终军自己请命,愿意接受此任务,必使南越王来朝。典出《汉书.卷六十四下.终军传》。后比喻自请从军。请缨[qǐngyīng]⒈汉武帝时,南越与汉和亲,武帝派终军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入朝归顺。终军自己请命,愿意接受此任务,必使南越王来朝。典出《汉书·卷六十四下·终军传》。后比喻自请从军。引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宋·刘克庄〈水调歌头·一卷阴符〉词:「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辞典修订版:汉武帝时,南越与汉和亲,武帝派终军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入朝归顺。终军自己请命,愿意接受此任务,必使南越王来朝。典出《汉书.卷六十四下.终军传》。后比喻自请从军。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宋.刘克庄〈水调歌头.一卷阴符〉词:「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辞典简编版:指自请武装从军。 【造句】这部小说描写二次大战期间,许多年轻人请缨报国的故事。其他释义:《汉书·终军传》载:汉武帝派遣终军出使南越,欲说服南越王归顺。终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缨,绳索。后因以“请缨”指投军杀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