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_年11月9日到11月17日,由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联合组织、主办的“国培计划”(20_)国培管理者团队研修示范性项目——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骨干培训者历史班,在历史悠久、风景宜人的川师大顺利举行。
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负责历史教师培训的高校学科专家、各省市区一线中学历史教研员以及基层优秀中青年教师50多人,参与了此次教育部培训机构历史学科骨干培训者培训活动。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员,感觉收获良多。
首先,作为主办方的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认真组织、策划、实施本项培训活动。无论是培训方案设置、课程内容安排、主题报告方向把握、实践课程选择与联系,参观活动的用心考量,还是对学员日常起居、生活的贴心照顾,都让人深倍感温馨。李院长、汪院长、首席专家陈辉教授、班主任吕丹老师还有一批研究生、培训助理,在培训过程中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学员服务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让人心生敬意。
其次,延请的培训专家均为引领国内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界一流的高校教授和省市级重点中学、教研教学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他们的报告高屋建瓴、振聋发聩,求真务实接地气,开阔了学员的理论视野,提高了培训者的专业意识。江苏省吴县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师领航项目成员,教育博士张华中老师结合自身深厚的学科理论背景以及一线教学的实践、认知,给大家做了关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的报告,对高中历史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极富创见。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表述虽然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范畴,但其指向的学科本质,一线教师、教研员并不陌生。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处于统领地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三大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过程,是立足学科本体认识的主要依托,是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目标达成的途径和方法。它纠正了过往由知识直接通向价值观的教育倾向,确定了以知识为载体,以史学思想方法为桥梁的教育目标。我来自上海基层教研室,上海中学历史教学界坚持唯物史观统领下的课改实践,立足历史本体认识和学生终身发展得需要,率先将史学思想方法作为“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主体进行探索和研究,其中集证辨据、诠释评价的思想方法对应的就是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两大关键能力。而时空观念及家国情怀的素养要求在我们的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观目标中也均有强调与体现。因此,个人以为教育部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学科三大关键能力的倡导,一定程度上是对过去二十年上海课改工作的肯定。
此外,叶小兵教授作的《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的特点及使用建议》也对我启发很大。他强调,统编教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材,是由中央直接部署、教育部组织编写、经国家教材委审查通过的教材。统编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党的教育方针的铸魂工程、基础工程。因此,教师要对统编历史教材的站位及其功能有清晰的认识。统编历史教材属于国家教材,有着明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体现出了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向学生传递着国家记忆和民族精神。针对必修教材的特点和难点——知识容量大、知识点密度高、叙述浓缩等问题,叶教授提出了用新教材教需转变教学观念的要求;要转变“怎样教”的固有思路,思考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基本体例和结构、分析教材各部分功能的基础上,从学生学习历史的角度,以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建议从“明确地位、先学后教、强干弱枝、探索模式”的角度把握教学,在整合教材方面进一步明确提“要以大概念为抓手,突出学习的主题”使教学内容更加集约。在探索模式上要求围绕“情境创设、任务驱动、材料研习、自主讨论”等环节,有序开展教学。
当然,课程中还有许多涉及培训方案制定、规划,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组织实施、教师工作坊建设以及实例体验、实战演练、现场考察的活动课程,都让我印象深刻,启发良多。
再次,学员之间广泛的互动交流,也给我打开了一扇进一步提升教研、培训质量和水平的天窗,学员间的共同话语、浓浓情意也在这短短的10多天的日子里与日俱增。我一定会带着这次“国培”的所思所想所学所获,指导今后的教研、培训工作。让“国培”的效益化。
最后,结束此次培训之际,衷心感谢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以及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为20_“国培”所作一切努力、辛劳与付出!让我们有缘在这里愉快地学习生活,并积极踊跃地思考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