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年工作计划

年工作计划

2021-10-25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今年来,我区生态环保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环保局的关心指导下,以贯彻实施新《环保法》为契机,以“生态环境整治”战略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目标为核心,统筹推进“清洁空气”、“清洁水体”、“清洁土壤”、“监管创新”、“体制改革”等行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紧盯“三场战役”,清洁空气行动持续推进

  1、打好粉尘整治收官战。建成总长6600余米的防风网闭合工程。完成港区堆场的供水基础设施改造。后海塘煤场高空喷淋已全部调试运行,港区喷淋系统改造提升工作加快推进。落实白天2次、夜间1次的煤场动态巡查机制及每周2-3次的志愿者监督活动,并做好恶劣天气应急预警措施,发送预警短信12条。征收煤粉尘排污费,2019年4月1日起至今共征收2883万元。今年上半年,我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7.9%,比去年同期上升1.4%;降尘均值为5.33吨/平方公里?月,扣除本底后较2019年煤尘整治前下降83.3%。

  2、打好有机废气持久战。确定今年重点治理化工企业11家,目前均已完成方案制定,并有4家完成工程建设。启动服装干洗行业废气治理,现已完成调查排摸,整治方案已制定完成并下发。扩大LDAR试点工作,在全区60家以上企业开展检测。目前共检测22.9万个点位,泄漏率为0.37%,修复率为56.14%。启动镇海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排放源调查工作,初步确定了企业名单。加强大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防控,推进企业二恶英监测,8家已完成监督性监测委托;12家已完成自主性监测采样,其中4家已完成报告编制。

  3、打好分散污染攻坚战。加快淘汰高污染车辆,召开了营运黄标车淘汰推进会,印制并寄发《给黄标车主的一封信》2200余份。截至目前,共淘汰黄标车988量,累计申请补助资金1099.3万元。推进锅炉淘汰改造及“禁燃区”建设,将今年21台锅炉淘汰的任务分解至各镇、街道,并要求相关企业按要求开展淘汰。启动白色烟雾污染治理,调查分析“白雾”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目前“白雾”企业调查研究招标费用已获区财政批准,招投标工作已启动。

  二、实施“三大工程”,清洁水体行动加快进程

  1、推进源头污染整治工程。完成化工行业整治提升并通过市级验收。积极督促阿克苏诺尔贝过氧化物按计划推进搬迁入园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配合开展酸洗行业整治,目前已关闭企业7家,拆迁关闭酸洗生产线22条,改进工艺淘汰酸洗19家,提升改造4家。全区62家企业基本完成整治提升工作,总完成率63.3%。开展畜禽养殖整治,关闭拆除33家养殖场并通过验收,同时做好4家规模化养殖场改造提升的前期工作。防治农业源头污染,完成测土配方5万亩,使用有机肥1860吨。

  2、推进生态河道建设工程。投资1163万元完成2019年部分续建项目0.84公里,20年新开工的8公里河道生态修复项目正在制定整治方案。推进清水河道建设,镇海东排南线工程全长24.3公里,已完成河道建设21公里。姚江东排镇海段三期工程全长8.5公里,已完成6.2公里建设。推进“清三河”行动,启动了“清三河”达标区创建,制定了创建方案并召开了动员会,39条水质较差河道中已有10条河道开工整治,累计清淤9.21公里8.88万方,拆除违章约4.2万平方。

  3、推进截污纳管处理工程。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已完成86%,累计投资3.94亿,镇海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完成85%,累计投资0.8亿。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共新建污水管网13.87公里,新建雨水管网4公里,疏通雨水管网130公里,完成年度目标83%。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计划安排6300万对14个自然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厂和生态化处理,目前已经全部完成项目设计,其中6个村已完成立项和预算。

  三、筑牢“三基防线”,清洁土壤行动开局良好

  1、完善固废处理基础设施。石化区一般固废填埋场正在进行土建,平整土地,水泥搅拌桩施工,年底4个库区中1号及2号具备填埋条件,已完成投资400万元。华清环保污泥焚烧处置项目已完成土建施工、设备到位75%,安装完成35%。宁波北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污泥干化项目正进行单机调试,已完成投资3700万元。废酸综合利用处置项目已完成各主体土建工程建设,开展厂区道路等附属工程建设,设备已开始安装,正在做试生产准备工作,已完成投资4500万元。宁波大地化工有限公司三期项目(100吨/日危废焚烧)前期调研中。

  2、构筑综合防治基本保障。开展危险废物双达标建设回头看工作,组织抽查重点产废单位和危险废物经营单位16家次;开展34家企业危废核查,已备案10家。推进危废全过程监管,35家企业完成危险废物周知卡与危废出入口建设;64家企业完成调查并着手制定视频监控方案;大地环保危废处置费用统一结算平台正在搭建中。推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督促企业安装LED显示屏,完善监测因子项目并联网。

  3、摸清土壤污染基本底数。开展区域土壤环境调查,评估镇海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目前已联系浙江大学编制土壤调查方案,初步确定了区域土壤调查的范围、目标和时间要求。同时,开展石化区及其周边地下水监测工作。选取美琪化工厂区内外、欧迅化学厂区内外、杭州湾腈纶东北侧空地等5个点位,开展每月一次地下水采样比对,分析污染状况与成因,为下步开展土壤环境功能区规划奠定良好基础。根据数据显示,COD、氨氮等指标比去年大幅下降,地下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

  四、拓展“三个网络”,环境监管行动不断提升

  1、拓展环境监测评价网。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站点建设,建成并投用九龙湖常规因子和蛟川特殊因子监测站点,目前全区共有13套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同时,完善有机污染物风险评估系统,用绿色、黄色、红色、紫色和黑色表征有机物的污染程度,直观评价环境空气质量中主要有机污染物及风险水平。深化监测数据应用,全面分析环境空气质量、降尘、特殊因子、地表水质等监测数据,完成5篇环境质量分析监测专报。并深入挖掘数据规律,分析总结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做好参谋。

  2、拓展智慧环保监控网。完善智慧环保平台建设,建设数据中心,完成监察数据维护、生态数据维护、许可审批验收统计报表的定制开发,已于6月底投入试运行。推进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完成建设项目与监理的合同签订,并初步完成项目价格审核及需求确认等前期工作,目前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拓展在线监控范围,新增联网在线监测企业12家,新增视频在线监控企业3家,完成在线监控系统验收企业5家。目前已实现对全区90%以上重点污染点源和100%重化工企业面源的24小时全方位监控。

  3、拓展无缝执法监管网。进一步深化“5+2”、“白+黑”的常态化无缝执法模式,并健全以“联动执法、案件会商、案件移送”为核心的两法衔接机制,加大环保与刑事司法机关的联动执法力度。同时,以环保专项执法月行动、环境执法大检查行动、全面清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环保专项行动为抓手,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上半年,共查处环境违法企业67家,累计罚款金额250万元,并依据新法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35份,扣押查封企业1家,有效提高了环境执法的震慑力。

  五、深化“三项机制”,机制体制改革增添活力

  1、深化总量监管机制。探索建立环境空间管制制度,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已拟定,并完成向市政府和省政府的报批。深化环境总量控制制度,85家企业完成排污许可证年检;征收有偿使用费5377万元;10个新(改)扩建项目实施排污权交易,交易金额3748万元;优化并推广刷卡排污系统,拟定了第二批共16家刷卡排污企业名单;加快落实总量激励制度,完成全区电镀、印染行业2019年度吨排污权税收的前期核算工作;按照“以减量定增量”的原则开展了排污权基本账户初步核算。

  2、深化第三方治理机制。创新化工行业环境监管,在重污染高风险行业引入第三方现场环境监理服务。目前已完成方案编制,并初步确认试点企业名单。推进第三方环境检测,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全区“五水共治”89个地表水水质监测点位进行监测分析。继续引荐第三方机构参与LDAR试点推广工作,并制定LDAR管理办法,目前初稿已完成。深化第三方责任保险机制,督促引导70家企业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并组织召开了环污险培训会。

  3、深化公众参与机制。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制定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方案、涉环境问题网络舆情响应处置办法等。创新新媒体发布机制,基本形成局网站、微博微信、APP、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的协同发布机制,其中@镇海环保 微博在全国环保政务微博中影响力排名第23位。创新公众参与模式,开展了“我的蓝天日志”征集活动,微博转发近700次,发布日志100余条。深入开展环保宣传,在中国宁波网开设了“生态环境整治·镇海在行动”专题,在区内媒体开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水共治”“环保之声”3个专栏和环境日专版;开展了环境日系列广场活动,并编印《镇海区生态环保市民手册》《镇海区生态环保信息读本》《生态环境整治 我们在行动》折页等资料向村社区、企业、学校、机关发放。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找准突破口,促清洁空气行动全面升级

  以扬尘治理、有机废气整治、“禁燃区”和“限行区”建设等为突破口,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促进清洁空气行动全面升级。进一步健全完善以煤尘排污费倒逼制度,防风网闭合工程、喷(降)雾覆盖工程、“零盲区”监管工程为源头封堵制度的“1+3”煤尘整治机制,巩固煤尘整治成效。督促11家企业完成有机废气整治,督促化工、仓储企业完成LDAR检测或OGI红外成像检测任务。推进服装干洗行业废气治理,淘汰开放式干洗设备。开展新一轮有机废气总量调查工作,摸清有机因子总量。完成2519量黄标车、21台锅炉淘汰任务。推进“白雾企业”排摸调查,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

  二、抓住关键点,促清洁水体行动强势推进

  在抓污水治理、项目建设、考核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全盘谋划、攻坚克难,促进清洁水体行动强势推进。防治工业点源污染,配合完成酸洗行业整治,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推进畜禽养殖整治和“肥药双控”。推进城乡生活污染,完成镇海污水处理厂、北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成庄市片区2万吨/日污水接入北污改造工程建设,完成14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按照“五水共治”重点任务分解,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镇海东排南线、姚江东排镇海段三期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落实河道生态修复项目,强化“黑臭河”治理,完善责任考核机制,深化“河长制”管理,创新“五水共治”普及宣传方式,规范“五水共治”资料归档。

  三、把好源头关,促清洁土壤行动稳步开展

  完善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措施,加大设施建设、污染物调查监测、危废整治、土壤修复力度,提高土壤污染防治水平。推进石化区一般固废填埋场、废酸综合处置中心等一批固废处置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危险废物、一般固废和污泥的规范化处置。推进区域土壤环境调查,分析土壤污染的成因、分布及环境效应,形成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报告。同时,继续做好石化区及其周边开展地下水监测与评估工作,为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奠定基础。持续推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调查与监测、危险化学品的登记管理、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工作。启动污染场地的调查、统计,并督促尼欧联开展退役场地的调查与环境风险评估。

  四、适应新常态,促环境监管水平有效提升

  继续依托网格化、无缝化执法模式,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等各类环保专项行动,全面提高执法效能。深化总量控制机制,探索超总量排污管理办法,深化排污权激励工作,建立排污权基本账户。拓展智慧监管体系,完善提升现有各业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动;建立完善信访投诉、企业诚信评价、“三同时”管理跟踪等系统,拓展监管领域;开展“智慧水务”建设,搭建水务综合监管平台、应急管理平台和水务专题应用三大软件系统。推进环境监管机制改革,完善第三方机构服务制度。委托第三方开展环境监测、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LDAR检测等工作,并在化工行业引入第三方过程环境监理服务。拓展公众参与,深化以“一网双微一端”为核心的新媒体发布机制,促进信息公开;激发民间环保组织活力,提高与环保民间组织互动性和契合度。

  五、锤炼硬作风,促队伍能力建设持续加强

  要严格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抓好领导干部讲党课、专题学习、专题研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这“五个关键动作”,并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摆和解决干部队伍中“不严不实”的问题,弄清问题实质、制定整改措施,逐项进行解决,确保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要深入开展“大走访、大帮扶、大招商”行动,党员干部要通过全面走访,掌握企业相关情况,及时梳理汇总问题,并做好帮扶工作。同时,围绕岗位职能,优化环评审批服务,落实“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提示服务,代理服务,网上服务”等六项服务,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