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都知道遇到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就会有急救人员乘着救护车奔赴现场救治,进行应急处置后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院内救治。
朝阳区急救中心豆各庄急救站就有一辆随时待命的120救护车,参加全网络急救值班。每当有任务下达后,总见急救医生、护士和司机拎着仪器,冲上救护车。急救车呼啸而出,赶往目的地。每次见到他们那种与生命赛跑的冲锋姿态,救死扶伤的专注精神,令我由衷地佩服。
今年年初,我中心根据人员配备计划需要再培养一批120急救人员。我有幸作为一名待培养的护士来到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培训。因为有了十几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对于学习急救理论知识并不难。但难的是跟随救护车的整个过程。参加培训的第二天,我就上车跟着带教老师学习现场急救。首先熟悉车内的所有药品和仪器,根据患者现场情况配合医生展开初步救治:心电图、吸氧、输液、监护等,后接将患者推上车并安置好,一边观察一边做好对家属的沟通。到达医院后,完成交接,最后负责车内卫生和消毒工作,等回到急救站内还要完成电子病历的录入,这一系列的流程。特别是在情况急、节奏快,充满紧张和压抑的气氛下,一开始应付起来有点难,有些手忙脚乱。但经过几次的跟车学习,业务逐渐熟练起来。自己的细心和用心,保证了工作高效圆满的完成。
记得刚开始碰到的几个病例让我印象深刻。那是2月23日下午15点左右,我们在站待命,忽然调度电话通知:炮局胡同一个工地有人昏倒,需要急救。放下电话,我们立刻就出发,仅用了8分钟就到达现场。只见一个挖开了地基的工地上,一位50多岁的男子仰面躺在一个土堆上,几个工友围着他,只见他脸色蜡黄,张着嘴,闭着眼,全无半点反应。医生触摸他的颈动脉也没有感觉到搏动。同时询问工友得知患者已昏迷10分钟,我和带教护士快速为患者做了心电图,结果却看到的只是一条直线,初步判定为猝死,诊断死亡。但秉着救死扶伤的精神,我们继续为患者进行抢救:胸外按压、面罩给氧……经过努力,患者仍无生还迹象,宣布病人已死亡。工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面面相觑,继而流露出惋惜痛楚的神情。从他们言语中得知,今天是他们春节后第一天干活,昨天几位工友才从河北老家来到北京,想不到竟出了这个事情。死亡的那个人才59岁,他的儿子在外地读研究生,家庭负担重,春节后本想来北京打工挣钱,刚第一天干活就没了性命,这让家人怎么面对呢?后来,我们征得包工头的同意,就把这人的遗体就近送往了医院的太平间,同时让他通知家中亲人来处理后事。回到站里我感到心情有些沉重,感慨人生命的脆弱,一个如此对家有责任感,年过半百还在外劳作的人怎么会这么个结局!
这位工友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而致死亡,但如果碰到其他突发情况,我该如何处理?一路上想: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要不断学习,随时更新专业知识,钻研急救技术,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熟悉抢救措施,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争取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走进120急救,把生命至上的服务理念植入脑海,把精准高效的急救技术融会贯通,把祈福平安的良好心愿放在心里。愿社会越来越和谐,人们的健康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好,120的出车次数越来越少,全社会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