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总感到自己距离社会很紧,好像只差那“临门一脚”似的。但每次回顾,自己都还身处在校园里,并没有真正的走上社会,了解社会。
如今,趁着今年暑假的到来,我也终于下定决心,走出校园!真正前往社会的环境中去体会、去锻炼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这次的社会实践我选择了常见的暑假工来体会,并通过自我的学习和对身边朋友的请教,更加了解了校外的环境。以下是我在进入社会后的实践和体会总结:
一、社会环境的体会
走进社会,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身边社会的独特环境。在大学中,虽然大学的校园环境和社会有些类似。但毕竟依旧是在校园中,我们的生活有食堂和宿舍这样的便利设施,但同样也有不少在校园中的规矩和纪律要求。
但反观社会,在这里并没有那么多管理的校园纪律,但同时也没有了那么多的方便。为此,我得在社会中学会自我的管理,让自己好能适应独立自主的生活。
二、工作实践的总结
在实践方面,我选择了和自己比较适合的岗位作为这次的假期实践的目标。或许看起来这样简单的工作让人有些提不起兴趣,但实际在工作方面,我却被这样看似简单的工作和人内务给难倒了不止一回。
这样的经历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所谓的大学知识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中十分不值一提,尤其对于工作而言,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原创,还有对自我的管理、要求、细心和耐心。但我却忽视了这些,导致一开始的工作错误百出。
但在我意识到了这些后,实习也因此发生了很多变化。我开始在工作中调整自己,从思想到的行动,我让自己学着部门中的前辈进行了很多改变。此外,我还跟着的领导学习了很多工作的处理方法,让自己也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三、人际关系的扩展
在实践中,我还遇上了不少新朋友。他们有些是公司里的.老同事,有些和我一样只是利用假期来体会生活。和他们的交流不仅让我得到了许多帮助,同时也让我得到了不少放松,更好的适应了社会的生活。
四、自我的体会感受
进入社会以来,社会在我脑海中的印象越来越清晰。曾经那些要靠想象和听说来了解的社会事情也渐渐变成了我所经历过的记忆。虽然有些辛苦,但我很清醒自己选择了来到这里,这次的经历不仅让我有了认识,更能帮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成长和进步!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启创家综机构组织的“XX区耆英之声的歌唱总决赛”的志愿者活动。这次志愿者活动带给我的感受很深,触动也很大,因为这是第一次直接与社工一起开展活动,亲眼看到他们的工作方式、感受他们的工作态度。作为一名社工专业的学生,这次经历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让我观察社工、了解社工、深入社工。
那天八点半,我们六个志愿者——各区不同学校的学生、社会人士就在中大校区门口集中,随后到中大的社会工作系搬运物资,为下午的比赛作准备。随后的两个小时,我们几个志愿者在中大研究生活动室——演播厅负责看守物资,彼此聊天了起来,相互熟悉,大家分享了以往做志愿者的经历和感受。直到午饭后,我们的工作才真正开始,志愿者都被分成了几组,每一组由一个社工当任组长,分工协调。但是,光是把几张大的宣传海报挂起花了一个多小时,位置、方式每个组长的意见都不同,挂好了又拆下来,换位置再挂,挂完了之后才记得按照怎样的形式放好。到接近开始的时候,工作从手忙脚乱、“政出多门”才慢慢变得分工明确、有序。开场后,除了必要的维持秩序,大家都显得清闲些,有时候就帮老人家们拍拍照,直到活动的结束。社工和志愿者们送别参赛者后,又开始忙起清洁、收拾东西,大约到了六点半才真正的完满结束。
实践出真知。这次志愿者活动感受了新的校园,见识了不同的学生、社会人士,接近了社工,增长了不同的见闻……我先谈谈自己最深刻的感受。
1、中大的社会工作系环境十分优美,营造了一个悠闲、轻松的气氛。
中大的个案工作室、小组工作室的布置以砖红色为主调,白色为衬托,外面放着几张咖啡桌椅,整体的感觉就是进入了休息、休闲场所,蛮有小资情调的。我们几个学生都很惊讶,表示非常愿意到环境也像这样的机构工作。这是我第一个比较大的感受,可能有的人认为当志愿者、当社工不是去度假,觉得我这是在观光。但我不是这么认为,我们所学的知识也提及过环境因素对心理、行为的影响。服务对象来到机构的第一感受就是环境所营造出来的氛围,一个好的环境和设施能够消除案主的紧张、焦虑感,同时也在为社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一举两得的。一种色调的运用、一张桌椅的摆设、一杯热茶都能够给服务对象带来不同的'感受,环境就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2、链接、整合资源——社工的一个重要能力。
在社区工作的课程中,老师一直强调一个好的社工不是万能的超人,而是能够链接资源、整合资源、利用资源的人。一个人、一个机构所掌握的资源是有限,但是社区、社会的资源是丰富的,当社工就应该有全局的观点和视野,不能局限于眼前。启创家综所办的这个歌唱比赛,是整一个海珠区老人的活动节目,需要有足够大的场地、音响、物资、人力才能够组织、开展。社工能够借用中大的研究生活动中心演播厅,足够容纳几十只队伍,一百多人,解决了场地的问题。同时,现场还有一个老年人产品的赞助商,支持一些费用的支出和赠送纪念品,赞助商可以趁机宣传产品,扩大自己的知名度,社工机构还可以得到更充足的活动经费。这就是社会交换理论,各自拥有不同的资源,各取所需,特别是针对商家来说,了解他们的目标,说服他们进行资源的交换,这是一项重要的技巧。理论知识的了解只是浅层的认识,但是在实践中又如何去操作,又是一门重大的学问。
3、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社工+义工
为什么志愿者和义工要特意提出来说?其实,志愿者也属于资源的部分,是人力资源,但是现在我们社会工作发展的最大一个特点——社工和义工共同协助。我参加过不少的志愿者活动,发现大多数的活动都是由机构组织、管理,招募志愿者协助,志愿者成为了许多家综、NGO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有的特意成立了“志愿者管理部”。我国社工才刚起步,从事的人数少但项目多,如果仅仅依赖社工个人,完成项目具有一定的困难,或者只能流于形式。随着社会的公民参与意识、精神的提高,给社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对于志愿者来说也拥有了一个参与的平台,这样就一拍即合。但是志愿者的流动性、流失率是非常大的,我每次参加的活动看见的几乎是不同的人,机构如何留住志愿者又称为了一个“老大难”问题。
4、社工要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服务的过程是双向的。
虽然我那天只是作为一名义工跟社工一起迎接参赛者,但社工与对象之间的熟悉、信任度还是能明显地感受到。每位到来的参赛者都会非常热情地与相识的社工打招呼,聊聊天“陈姑娘”“李姑娘”……社工又很热情地招呼他们“阿姨,今天状态如何啊?”。总感觉现在人们对社工不了解,我没有想到社工与服务对象之间能够如此的亲密,能够建立较好的信任关系,感觉很正向、很正面。所以说,当一名社工,首先就要打开自己的心扉,积极地别人沟通交流,只有真诚、尊重他人,他人就能感受到这份心意,随之也回应你。我在现场看到每个阿姨、伯伯都打扮的非常美丽,个个都显得很有自信,他们那股蓬勃的朝气似乎从心底发出来,感染了场上的每一个人。我认为我们这些所谓的“年轻人”站在他们身边都逊色了,他们更像一群充满力量的“年轻人”。这个过程是双向的,给与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治疗别人的过程,也是自己收获的过程。
5、社工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社工这个工作很锻炼能力。
无论一个活动或者项目是大是小,都要有探讨需求、策划、制定、实施、评估的过程,每个过程之中和、过程与过程之、社工内部之间、社工与志愿者之间间都需要非常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当天活动中,社工必须清楚自己的负责的内容,每位志愿者的分工和安排,如果有冲突了、突发的事情又要怎样解决和协调。一个小小的工作细节其实都考验着社工能力,组织协调得不好就会效率低,而且组员的情绪也会变得低落。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点不足之处。
1、志愿者来源分散、交通不方便,可以发挥地方资源,利用就近原则
参加的志愿者都是来自不同区的不同学校,例如我们XX区就要去到XX区,历时要一个小时。对于志愿者来说,交通成为了阻碍他们参与的一个原因。而且当天的活动是在中大的校内举行的,又正好是星期六,机构完全可以充分调动校内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去。对于本校的学生来说,避免交通出行不方便,又熟悉校内环境,更可以宣传活动,让更多人观看长者们的比赛。但是当天的活动只有一个中大学生提供物资给我们,没有一个志愿者是中大的学生,让我们这些志愿者百思不得其解。机构招募志愿者的时候应当考虑地点因素,利用就近原则。
2、工作时的人数多,组织、协调不充分,效率低
活动中有8个社工,6个志愿者,一共有14个工作人员。虽然社工们之前已经有分工的安排、计划,但是实施起来的时候还是非常的混乱。搬完物资后,志愿者都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就在那里等着,直到有人过来再安排。几张大的宣传海报挂放的位置、方式每个组长的意见都不同,挂好了又拆下来,换位置再挂,挂完了之后才记得按照怎样的形式放好,让志愿们很为难,工作效率很低。社工应当清楚活动的所需要的人数,不是人越多就越好;同时要有具体的工作流程,否则就“政出多门”。14个人就弄海报、派发礼物、引场、拍照,效果却不算太好。
3、尊重志愿者,做到积极互相沟通,态度诚恳
虽然志愿者既然参与到这个活动或者项目中来,就要有责任心和服从社工的指导和分配,但是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语气和态度。志愿者是怀着一颗帮助、奉献的心情来的,但如果感觉到被指点、被要求,就破坏了志愿者的印象。双方应该平等、尊重地沟通交流,把有疑问的地方共同讨论,多使用“麻烦”“请”……词语,让志愿者感到被尊重。
这一次的志愿者活动实在是收益匪浅,它能让我了解、联想到日后自己的工作状况,开拓了事业,又让我注意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要避免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