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经验。【语文要素】
2.能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并能照样子口头描述一种情景。
3.能发现三组句子“通过对比进行强调”的表达特点,并能进行仿写。【语文要素】
4.朗读、背诵古诗《游子吟》。
[教学重难点]
1.能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并能照样子口头描述一种情景。
2.能发现三组句子“通过对比进行强调”的表达特点,并能进行仿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总结“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经验。(重点)
2.能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并能照样子口头描述一种情景。(难点)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是从哪里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的。
预设1:读《祖父的园子》时,从描写园中各种景物的句子中,能体会到“我”对祖父和园子的爱与怀念。
预设2:《月是故乡明》中作者对比了在不同地方看到的月亮,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预设3:《梅花魂》中外祖父谈梅花精神的句子,让“我”直接感受到了他对祖国的那份眷恋之情。
2.学生阅读“交流平台”,梳理总结方法。
(1)学生默读“交流平台”,勾画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2)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梳理方法。
预设:①从直接抒发情感的语句中体会。②关注蕴含在人、事、景、物描写中的情感。③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身临其境地体会。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情感的体会。
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阅读,和同学交流自己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和经验。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指名朗读例句。
2.组织全班交流。
(1)提问:两个例句分别写了什么?(第一个例句写了太阳特别亮,第二个例句写了天气特别热)
(2)让学生分别找出关键字:亮、热。
3.学生朗读句子,交流从中想象到的画面。
4.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例句围绕关键词,从哪些角度进行了描写?
预设:第一个例句从人、蚯蚓、蝙蝠的表现来写太阳光“亮”的强烈;第二个例句从鸡、狗、蝉的表现来写天气“热”的程度。
小结:从不同方面描述一种状态,能将这种状态写得形象、生动、具体。
5.引导学生从教材提供的情景中选择一种或几种,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预设1:冷。行人的表现;小猫的表现;路边小树的样子……
预设2:吵。人的感受;宠物的表现;静止的事物的反应……
6.学生选择一种情景仿说,先同桌练习,再全班交流、评价。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发现三组句子“通过对比进行强调”的表达特点,并能进行仿写。(重点)
2.朗读、背诵古诗《游子吟》。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
1.引导学生朗读句子,发现表达特点。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每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第一句说的是“我”心爱的小月亮最美。第二句说的是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最香。第三句说的是姑爹的小渔船亲切、难忘。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这三个句子改成“我最喜欢心爱的小月亮”“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最香”“我忘不了姑爹的小渔船”,你觉得怎么样?为什么?(改后的句子情感不如原句突出、强烈)
(3)追问:为什么例句让你感到情感特别突出、强烈?这三个句子共同的表达特点是什么?
预设:用对比的方式强调了某种情感。
(4)让学生圈画出每个句子中表示对比的词语,想想这样表达的好处。
预设:“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比不上”“也比不上”“远比不上”。
(5)点拨:第一个例句中和“心爱的小月亮”对比的事物很多,第二、三个例句中和“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姑爹的小渔船”对比的事物只有一个。无论怎样写,通过对比,都可以使情感表达得更强烈。
2.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写完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全班交流、评价。
二、学习“日积月累”
1.歌曲导入。
(1)播放歌曲《游子吟》。
(2)导入古诗《游子吟》,引导学生明白诗题的意思。(相机点拨“游子”的含义:古代称离家远游旅居的人)
2.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教师提示字音、节奏。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全班齐读。
3.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自主理解诗意,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字词。
(1)寸草心:形容子女微小的心意。
(2)三春晖:春日的阳光,形容伟大的母爱。
5.引导学生大致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1)让学生说一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包含了母亲牵挂游子的心情,希望能通过自己缝的衣服让孩子在外更方便。
(2)让学生试着说说自己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理解。
预设:母亲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着我们,母爱就像春天的太阳那样温暖,可我们能为父母做的事情还太少……
6.学生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园地一中的“交流平台”与“词句段运用”就是一个从教材到生活、从阅读到写作、从习得到运用的过程。“交流平台”是学习方法的总结提炼,“词句段运用”是写作方法的运用,“日积月累”是单元主题的延伸。因此,用好教材里的例子,得出规律性的方法,就能成功迁移,努力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