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云南人赵藩所撰武侯祠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上联提及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云南,下联则以三国时期诸葛亮治蜀为例,阐述刑罚与法律之重要性。诸葛亮认为,刘璋统治时法律松弛,导致百姓对法制不以为然。诸葛亮来治蜀,必须改变这一局面...
下联:反侧:指怀有二心而疑虑不安的人。本联可译为:用兵能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懂得用兵的人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施政方针或宽或严都会失误。此联位于诸葛亮殿。二、和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联: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
成都武侯祠攻心的典故源自历史事件诸葛亮南征。知识拓展:攻心联是武侯祠中最具盛名的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融‘’。这副对联悬挂在武侯祠诸葛亮殿正中门柱,由赵藩于公元1902年 (清光绪十八年)撰并书,简称“攻心联”。赵藩时任代理四川盐茶道使...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有诸葛亮和刘备。攻心联是武侯祠的一副对联,上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对联最早是由清人赵藩所书,现存于武侯祠内。攻心联的内容主要涉及三国时期蜀汉的诸葛亮和刘备。上联中的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
武侯祠的匾额和对联众多,而最著名的就要算这幅挂在诸葛亮殿门前“名垂宇宙”匾额两侧清人赵藩撰书的“攻心”联(也有称之为“宽严”联的)了。其“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联文颇负盛名,它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及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的分析...
出自赵藩 《武侯祠攻心联》【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解读】上联言诸葛亮的军事成就,而其主要特点是“攻心”。所谓“攻心”,即从精神上或心理上战胜对方,并使人心服。作者认为,自古以来那些真正懂得军事的人并不在于“好战”,...
要理解上联的意义,首先要理解两个词组:一是“攻心”。攻心二字出于《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论》,马谡被诸葛亮“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他认为打仗最重要的是瓦解敌人斗志,收服敌人之心。其意思和《孙子》“上兵...
赵藩曾当过岑春煊的启蒙老师,但此时身为其下属,无法开口规劝。只得另辟蹊径,以讽谏之笔,撰写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并将其刻好后挂到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中。随后,特请岑到武侯祠赴宴,让岑看到对联,以示劝慰。
此联位于诸葛亮殿。意思是:用兵能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懂得用兵的人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施政方针或宽或严都会失误。攻心、审势,攻心:即在与人对抗的过程中,利用心里战术来不战而胜,攻心即是驾驭人的思想,从思想上使其畏惧,甚至使其诚服,而非利用职权或是武力,人们都...
成都武侯祠的对联中,最有名的是光绪二十八年,四川盐察使赵藩写的攻心联。挂到孔明殿:“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另外,还有:“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