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0日起上海天文博物馆面向社会试开放了,要去玩的小伙伴在这个时间之后去玩了,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是一份比较详细的开放信息,感兴趣的可以一起看看。
历时两年的大规模修缮,焕然一新的上海天文博物馆3月20日起面向社会试开放,游客可通过“上海天文博物馆服务”官微购票预约。
上海天文博物馆是由松江区西佘山之巅拥有百年历史的佘山天文台园区改建而成。博物馆拥有百年大望远镜展厅、百年天文台展厅、佘山印象多媒体展项、子午仪观测室等多个展厅,让你徜徉在120多年来上海乃至全国的天文研究长河里,感受星空的奥妙!
看点1.
百年建筑的新生
佘山天文台地处西佘山之巅,即现在的上海天文台佘山工作站,其前身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900年建造的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佘山天文台,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天文台之一。
佘山天文台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次修缮原则就是将天文台室内外按文物保护要求进行彻底的修缮,力求一砖一瓦,每一处房间都忠实地展现出历史原貌。为此,修缮团队对大楼进行了完整而彻底的建筑测绘、三维数据扫描与房屋质量检测,力图保存历史建筑的多重价值。
作为我国最早的天文台,佘山天文台的百年老建筑经过三次主要修建:第一次是1900年建成主楼,第二次是在1928年修建了东面的辅楼,第三次则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扩建。
佘山天文台在1900年建造时使用的是传统的红砖,1928年用上了混凝土,而这两部分的差别完整地保留在天文台的建筑中。在此次修缮中,历史的原貌被呈现。主楼1900年部分恢复成建造时期的色彩,采用同石灰抹面白色,主楼1928年部分及东楼采用黄沙水泥本色,颜色略偏黄。所以,你会看这样一幢“双色”建筑!
而在博物馆二楼,记得抬头看,楼顶特意开了两处玻璃窗,将不同年代的建筑原貌展示出来。
天文博物馆的入口,就在1928年修建的辅楼处。站在这里,抬头可见一个贴于墙上的立晷(竖立的日晷)。在有阳光时,游客可以看到由日光照射晷针而指示出的“真太阳时”。这个时间与当地经纬度、太阳在一年中的位置变化有关,因此与普通钟表所表示的“平太阳时”有几分钟的差异,最大差别可达18分钟,一般在几分钟内。
看点2.
宝藏仪器和科学照片
步入修葺一新的天文博物馆,一件件通过史料挖掘重新布置的展品展项,让你大开眼界。
首先就要看这个“镇台之宝”,就是佘山天文台1901年正式建成时,亚洲最大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曾经被誉为“远东第一镜”。
这个当年从法国远道而来的“宝贝”有3吨重,实际上是两架望远镜并排安装在一个长方形的钢管上,其中一架用于观测,一架用于拍摄。与望远镜配套的是一个同样由法国生产的、直径达10米的铁制大圆顶。
这台望远镜的“职业生涯”中曾拍下了近7000张天体照片,记录了大量的天文事实。比如这张1901年秋天月球的照片,就是它拍摄的第一批月球照片之一。
此次修缮中,123岁的老望远镜成功恢复了观测功能。在科研领域,百岁望远镜早已不能胜任,但在科普领域却可以大显身手。上海天文博物馆正在考虑适时通过开展科普活动等方式,让公众亲身体验它的观星魅力。
帕兰子午仪
在佘山天文台的小径上,有座小小的雕塑,用来纪念国际经度测试活动。与之相关,就是另一件“镇台之宝“——帕兰子午仪。这是一台测量时间的望远镜——通过观测星星经过子午线的时刻,来对钟表时间进行校准。仪器安放在山顶的花岗岩基墩上,曾参加过1926年和1933年两次国际经度联测。
如果你来到天文博物馆,记得在这个展室多呆一会,抬头看看天幕,那里会告诉你经度测试的秘密。
看点3.
展陈设计巧思
在开始参观之前,建议先进入这间“印象佘山”多媒体展区。依山而建的天文博物馆,把山体岩石直接用作屏幕,你将观赏到从佘山到世界的百年观星问天历程。
博物馆一楼的序厅长廊,以时间轴展示着百年历史。而这锈迹斑斑的长条,正是从天文台圆顶上拆下来的旧铁皮。展厅里也有旧时的砖块和铁皮,似乎都在纪念着旧时的沧桑。
这个展室与百余年前的一项国际大科学计划“天空之图”(“天图计划”)密切相关。“天图计划”,即制作一份包含全天所有亮度11等以上恒星精确位置的星图。夜空中的星星,变幻成各种生动的形象,让你产生遐想。
天文博物馆的出口处,有块“佘山之巅”石敢当。佘山之巅不仅是百年天文台的所在,同时也是上海的天然最高点。此次修缮期间,上海天文台请国家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重新进行了测量。最新的测绘结果将在正式开馆时揭晓,悄悄地说可不是你以为的99米噢!
地址:松江区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佘山山顶。
开放时间:8:30—16:30。
预约时段:分为上午8:30-12:00和下午12:00-16:00,上午场和下午场预约名额各500个。
票价:成人票12元,优惠票8元。
优惠票的适用对象为1.3米及以上儿童、全日制在校学生、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