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学舌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学生打扮要朴素大方,不可调嘴学舌,失之浮艳。
2、我为什么要附和他这种平庸的见解,干这种鹦鹉学舌的蠢事呢?
3、我们对任何问题都要有独立的思考,决不能鹦鹉学舌!
4、他这人毫无主见,常常是人云亦云,如鹦鹉学舌。
5、所以我们管人云亦云叫"鹦鹉学舌"。
6、三岁孩子,也只能是鹦鹉学舌,你说一句他跟着学一句。
7、他只是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罢了。
8、学习上,鹦鹉学舌的方法不可取。
9、我们管人云亦云的说话者叫“鹦鹉学舌”。
10、曹阳本来想像张飞在榜文前劝解刘备那样说,可曹阳却连鹦鹉学舌都不会,才找了这么一个蹩脚的理由搭话。
11、有些人读不准字音不去查字典,而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别人怎样读,自己就跟着学,结果是以讹传讹,一错再错。
12、此外,齐鲁老人死前反复念叨的‘黑色星期天’同时也被八哥记下,所以刚才鸟儿才会自然地学舌而出……
13、尼尔以前没教过爱瑞儿说话,我很想实践实践看看鹦鹉学舌的程度。
14、我认真的学着,鹦鹉学舌一般的踩着节奏。
15、严淑玉乌鸦学舌,可算是丢大人了。
16、费五的母亲,看见自己的两个孙子在慢慢的长大,小孩子总喜欢到外面学一下乱七八糟的东西,然后回来给大人学舌。
17、模仿人类声音,将人诱惑到无底悬崖的‘学舌乌鸦’。
18、吃牛派有美英的强硬后台,把歪理说得头头是道,救亡图存压力下的中国维新一派鹦鹉学舌,也对自己吃猪肉的习惯加以鞭挞,对牛肉大吹法螺。
19、这次遇见鹦鹉学舌的死而复活的周不疑,何晏自然把握这个发泄的机会,将他的那些曲折人生、心路历程一一道来。
20、午漫和黛玉都感到有些奇怪,这两人平时闹腾地像两只学舌的鹦鹉,今天怎么这么安静啊?黛玉正要问,费清已经清了清嗓子,抢先道“都写完了吗?”。
21、过了半天殷纣才问出这个让人惊讶的问题,毕竟只是散人境界的乌鸦,一般来说妖仙只有等到人杰境界才有可能化形学舌。
22、开慧回来后,跟萧以升夫妇学舌。
23、在鬼斯通使用十万伏特之后,比雕及时地用了高速移动,避开了十万伏特,然后使用了学舌术,一道十万伏特打向了鬼斯通。
24、上帝给我们每个人肩膀上都安了个脑袋,是要我们思考的,而不是学舌的!
25、鹦鹉嘴巧学舌固然好,但如果学骂人就不礼貌了。
26、郝雷是个性格憨厚的大男孩,班级里的苦活累活、跑腿学舌都是他一马当先,就是有点嘴笨,所以经常会遭受班里女同学的调侃和“欺负”。
27、陈词滥调何足挂齿?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却只好鹦鹉学舌罢了。
28、林叶鹦鹉学舌般的重复说了一遍。
29、我告诉你呀丽萍,我在开发区那只是个看工地的,跑腿学舌而已,一点权也没有,什么事也决定不了。
30、小姑娘这么报名号倒是有点青春可爱的成分在内,可是杨成斌鹦鹉学舌地照搬小姑娘的说法,那就多少是有些与年龄不符的欠成熟了。
31、之后,又用着婴儿学舌的口音叫着“楚,楚,楚歌。
32、小刘买了一只鹦鹉,为了能让这只鹦鹉学舌,他对鹦鹉不断地重复:喂……喂……喂……鹦鹉有点不耐烦了,它睁开惺忪的眼睛问道:怎么了?电话老占线?
33、多么枯燥的讲话!不过是鹦鹉学舌,重复许多人说过的话而已。
34、倘若只是诵读,读诗诵经,即使能诵读无数篇,也不过是鹦鹉学舌之类的。
35、老史一惊,众人也全部回过头来,对这个鹦鹉学舌者发出嘻嘻的窍笑。
36、鹦鹉不会唱歌也许会学舌,但肯定不会唱歌。
37、坚持公道正派,要坚持不做跑风漏气的泄露者,不做小道消息的传播者,不做封官许愿的讨好者,不做搬弄是非的坏事者,不做言不由衷的虚伪者,不做信口开河的胡说者,不做人云亦云的学舌者。
38、尽管它可能说得不深不透不艺术不正确,总归是我自己的话,不是鹦鹉学舌也不是吠影吠声,这是惟一差堪自信的。
39、他们不是真正地输出语言,而是鹦鹉学舌。
40、只是这鸟跟着您快了一年,过了学舌,我再卖可难出手了。
41、这种鹦鹉学舌的演讲会,我才不想浪费时间去听。
42、她们所知道的全部就是“鹦鹉学舌”似地照抄照搬而己。
43、见得柳菲儿从屋内冲出,立刻扑扇着翅膀向她飞去,鹦鹉学舌的特有嗓音不停响起“母老虎啊,你终于出来啦,你终于出来啦。
44、明锋鹦鹉学舌般重复着林志成的话,脑子里浮现出那日中午的噩梦后,穆清茹的种种让人费解的表现。
45、鹦鹉学舌?你丫知道老子是谁么?
46、雄鸡一唱天下亮,爱犬狂叫狐狸逃。鹦鹉学舌来戏弄人,鸳鸯嬉水爱情鸟。美丽天使白天鹅,猴戴帽子扮装人。世界动物日,保护动物好朋友,多为人类做贡献。
47、龙小羽话音刚刚落下,窗口方向一道火红的身影突然快速飞来,还未靠近,鹦鹉学舌的特有嗓音便是响起“呀,好消息啊,好消息啊。
48、丁原看见董卓的表现,脑子一转,立马鹦鹉学舌,来了这一出,让董卓无话可说。
49、生活中,总有一些“这个地方”与别人不一样的人,他们想出的办法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决不鹦鹉学舌,他们是别具匠心的人。
50、约翰向那个妇女做了个手势,象八哥学舌似的又重复道“先看伤口,然后付钱。
51、怪只怪自己乱开玩笑,又让人鹦鹉学舌,将玩笑传得尽人皆知,自己丢了前程活该,还得罪了这个大美人。
52、我听不懂就鹦鹉学舌问前台,搞得人家莫名其妙地直笑。
53、据外媒报道,鹦鹉嘴巧学舌固然好,但是如果学骂人就不礼貌了。
54、你要跟聪明人学舌就非常容易显得聪明。
55、你又混学舌!前者师父打谁呢?又说瞎话!叫师父知道,把筋还要打断了你的!
56、车轿里的徐娘不老不用吴令学舌也早关注了蓝熙书,眼见鞑子退去,大明的军队已虎狼追下,一颗心放到了肚子里,钦差的谱儿也端了起来。
57、不是让你去鹦鹉学舌般的生搬硬套,而是借鉴其中可以轻松掌握的元素。
58、分析到这儿,罗杰斯顿时从遗书中鹦鹉斯塔布的学舌得到了启示。
59、先是找来中韩词典,临阵磨枪,随后又让中文老师用录音机将需要的台词逐一清楚的录好,每天学舌。
60、时不时鹦鹉学舌般来几句电视里偶像的广告词,或一天到晚嘴里哼唧着,全是情呀爱呀伤呀愁呀的流行歌曲,好像自此情窦大开烦恼丛生似得。
61、王大人,你解说解说,我们也可以学习学习,回去可以学舌,否则,还真没信心能说服老家的反对者呐。
62、费友财学着田百成的口气,对沈长复鹦鹉学舌,轻声道“长复啊,我俩明天到岩山乡去为邱县长办件事。
63、卡萨丁道,他的声音听上去很闷,也因此感觉不出任何的情绪,似乎是一个无喜无悲的学舌者似的,倒是因为声音的振动,让他说话听起来恍惚像是天外来客。
64、盛三拿筷子敲着酒杯,有模有样的学舌,蓝熙书貌似看到李铁嘴忽悠人的嘴脸了。
65、于是艾凡赫从一开始,就一直在板着同样的表情,鹦鹉学舌地重复着漪墨所说的话,整场表现,混若一个语气组词专业户。
66、常听说鹦鹉能言,那也仅限于鹦鹉学舌。
67、所以你要跟聪明人学舌就不费吹灰之力显得聪明。
68、姐夫在村办企业上班,他听了媳妇的学舌,一同回到家里。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