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双减”之后家庭教育的所思所为后,首先真切感受到了政府、社会、学校,对教育改革的深思与举措,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深切之爱。 非常认同课中张教授所说的“要守住教育的三条底线”——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康。这三条底线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来守护,这也是“双减”政策的长远意义,让教育回归常态化的本真状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家长要尽快从对“双减”政策的焦虑中醒悟过来,思索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积极配合学校,配合政府关爱好我们的孩子。家长们要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昂贵的补习班和学区房替代不了的,解决问题最关键的因素是家长对孩子的用心和耐心、默默地陪伴、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与鼓励,可能是他们最需要的。缓解教育焦虑我们可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换位思考;缓解焦虑我们需要放弃原本秉持的完美条件和固定目标去框固孩子;缓解焦虑需要我们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家庭的和谐,家长的自律,民主的作风,这样才能为孩子提供最大的助力。令人欣慰的是“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笑容多了、长高了、睡饱了、学习多样化了。孩子们正在健康的全面的蓬勃成长。家校共育的双减”政策刚刚落地时,对家长来说是很焦虑的,面对越来越高的中考分数线,看着周围的孩子都在努力学习,担心自己孩子跟不上大部队。但一年以来,发现“双减”切实减轻了孩子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课外的教育培训压力,学习成绩也没下降。 听了《双减下的家庭教育》讲座后,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了新的思考。没有了参加辅导班的焦虑内卷,应该更加侧重于孩子的“心智”的培养,用赞赏和鼓励的方式去发现孩子的特点,培养他的兴趣。就拿小包来说,基本上每天的作业都能在学校完成,放学回家他会练书法,看书,复习预习学习内容,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学校开设了“小水珠”拓展课程,小包选到了心仪的足球课,一到周三就兴冲冲地带好球包参加训练。双休日他也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参加了足球训练和乒乓课,增加了户外运动,提升了身体素质。
“双减”下孩子的学习更多的是靠内驱力,学校是学习的主战场,家庭是成长的重要阵地。虽然“双减”下作业量是减少了,但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点也没有降低。尤其是上学期网课期间,三林北的老师们特别认真负责,一直关注孩子们的听课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令家长们特别感动。作为家长要做的是配合好学校教育,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