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练习6 教学设计 篇6

练习6 教学设计 篇6

2024-07-18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教学要求]

  1. 辨析多音字,认识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的读法、用法不同。

  2. 写好三个左右结构的字。

  2.积累8个成语,理解并背诵郑燮的诗,体会竹石的坚定顽强的精神。

  3.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辨析多音字,积累成语,介绍小制作。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辨析多音字,认识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的用法不同。

  2.写好三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准备]新华字典

  [教学过程]

  一、辨析多音字

  (一)、练习第一题。

  1.出示四个词语;发人深省丢三落四亲密无间参差不齐

  2.指名读,要求把多音字的字音读正确,不正确时,教师要及时纠正。。

  3.齐读,分组读。

  4.简单了解四个词语的意思。

  5.省:是思考、检查的意思;落:是丢失的意思;间:是空隙、隔阂的意思;参差:是高低、大小不一致的意思。)

  (二)、练习第二题

  1.出示句子,指名读,读准带点的字在句子中的读音。

  2.一齐读。

  3.试着用带点字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4.交流、订正。

  (三)、练习第三题

  1.出示课文中的四句话,思考:句子中先后出现的同一个带点字,它的读音一样吗?

  2.指名读,读准“行、盛、传、好”四个多音字在句子中的先后读音。

  3.试着用“行、盛、传、好”的不同读音再组些词语。

  4.交流。

  二、书写钢笔字

  1.出示要练习的三个字,指名读。

  2.说说在进行钢笔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写的时候要左高右低)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书写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积累8个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

  2.朗读郑燮的诗,体会竹石坚定顽强的精神。

  [教学准备]查字典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积累成语

  1.出示8个成语,自读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正音。

  3.自由读,思考:这些成语,你能理解哪个?

  4.交流自学情况

  栉风沐雨:形容在外奔波,历尽艰辛。

  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也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见风是雨;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呼风唤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社会的力量。

  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5.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同桌互读;齐读)

  6.你知道这几个成语的共同特点吗?

  7.尝试背诵(给学生时间练习背诵)

  二、朗读古诗

  1.出示古诗,了解诗人的生平:知道郑燮是个画家、文学家,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这首诗。

  3.检查诗的朗读情况:指名读,正音。

  4.理解古诗,要求:借助插图,小组合作理解。

  5.交流:你读懂了什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竹子扎根在岩石之中,虽然经受了来自各方面的折磨和打击,但是它依然是如此的坚定与顽强。)

  6.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从这竹子身上还能想到些什么吗?(引导结合课外阅读了解到的身上具有竹子这样精神的人。)

  7.熟读成诵。

  三、课外延伸:在课外搜集郑燮的其他的诗,读读,背背,体会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动手制作一件小制作,把制作的过程讲给同学听。

  2.在交际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自己制作小制作。

  [教学过程]

  一、展示自己的小制作

  二、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

  1.提示:可以从选择的材料和制作的步骤两方面来讲。

  2.讲述的时候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把制作的过程清楚地说下来。

  3.小组中介绍自己的制作。

  4.班级中交流

  5.评选最佳制作与最佳讲解。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