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感受雨点的形美 感悟雨点的行美──《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感受雨点的形美 感悟雨点的行美──《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2024-07-18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雨点儿做了新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再跟她一块儿学习,一块儿做游戏,我们就变成了──

  生:好朋友!

  师:现在请我们的好朋友到教室来。注意邀请雨点儿要把他的名字读准。(强调儿化音)

  生:(做呼喊状)雨点儿。

  生:雨点儿,你是我的好朋友。请你到我的教室来,跟我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

  师:雨点听到这么有礼貌的邀请,准备出发啦,大家一块儿喊好不好?

  生:雨点儿。

  师:你看,雨点儿来啦!(打开课件,雨点儿纷纷从天空落下来,一边唱着“小雨沙沙”的歌)

  师:来了这么多的好朋友,谁能数得清?

  生:(争先恐后举手)我能!我能!

  (老师请上来6个小朋友,他们用手指点着屏幕上的雨点儿认真地数)

  师:下面的小朋友跟着一块儿数好不好?把小手拿出来,数数有多少好朋友,快数吧!

  生:一、二、三、四、五、六……

  师:刚才听到有一个小朋友在说数不清了,(找到其中一个学生)你说说看,为什么数不清?(生不语)你会数吗?

  生:会!

  师:那为什么数不清?

  生:太多了!不信你数一下。

  师:哦!不是小朋友不会数,是因为雨点儿太多太多了。

  生:我也是这样!

  生:老师,天上雨点又多又乱,这些刚掉下来,那边又来了,乱七八糟,叫我怎么数?

  师:(摸摸他的小脑袋)你很会数,是因为雨点儿又多又乱,很难数清楚。来,我们一块儿读这个词。(师示生字卡片“数不清”)

  生:(齐读)数不清

  师:听老师的要求:读“数”字要把舌头翘起来,“清”字是后鼻韵母。跟老师读一遍。

  师:数不清

  生:数不清

  师:谁会读?

  生:我会读!

  生:(学生在老师的示意中认真读)数不清

  师:非常好,齐读一次。

  生:数不清

  师:这个词回到句子中间你还会读吗?请小朋友打开书105页。自己小声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来听听,看看是不是真的“数不清”。

  (指名读)你数得可清楚了,有谁会读出“数不清”,还会做“数不清”的动作呢?

  生:(感情读,边读边做摆手的动作)

  师:你读出了雨点儿的多,多得数不过来。大家学他的样子读一次。

  生:(学生各做各的动作,有感情读第一段)

  师:想想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数不清呢?

  生:头发数不清!

  生:马路上的车数不清。

  师;是呀,马路上的车又多又快,当然数不清,老师也数不清。

  生:我看见数不清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

  师:风一吹,数不清的树叶就从树上掉下来。数不清的雨点儿从哪飘落下来?看大屏幕,读书上的话。。

  生:(齐读)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师:看到云彩没有?(指大屏幕天空中的云彩和“云彩”词语)谁会读这个词?

  生:(齐读)云彩

  师:读这个词要注意什么?谁来做小老师?

  生:我知道。读“彩”字舌头要放平,大家跟我读:“云彩”

  生:(齐读)云彩

  生领:请王乐读一次。

  生:云彩!

  生:大家齐读一次。

  师:下雨的时候云彩是什么颜色的?

  生:黑色!

  生:有点黑又有点灰

  师:老师教给你一个词,黑色的云叫“乌云”。

  生:乌云。

  生:我知道乌云密布。

  师:你是从哪学会这个词的?

  生:我听王冕学画的故事,中间有乌云密布。

  师:你很聪明,听故事也学到了知识,老师奖励你一个“红苹果”。

  (在该学生的额上贴了一个“苹果贴”)

  师:谁会背第一句?你们这个小组叫什么队?

  生:太阳队。

  师:好,太阳队的小朋友背这一句。

  太阳队:(背第一句)

  师:老师从你们的读书声中看出你们特别喜欢小雨点。其他队的小朋友能伴舞吗。

  (智慧队背书,其他队配动作小声读)

  师:这个小女孩,请到这来,你做的动作非常优美,我们大家读,请你再做一次。

  师:请你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么飘落下来?(师模拟“飘落”动作并采访)

  生:因为这──

  师:不着急,想一想。

  生:因为雨点儿在飘落吗。

  师:好,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在黑板上写“飘落”这两个字,(边板书便指导)你看雨点儿从天上飘落下来,斜斜的(画雨点,板书“飘落”二字)。看看“飘”字的右边是什么字?。

  生:(有学生小声说:“风”字)

  师:对,“飘”的右边是“风”字,那么雨点儿的飘落跟什么有关?

  生:风!

  师:看,风吹起来了,我们伴着风再读读这句话。“数不清的──”预备──

  生:齐读

  师:(对大屏幕有感情地描述)雨点儿飘呀飘,一边飘落还一边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要去干什么呢?请小朋友读下面的几个自然段。听清楚要求:先自己小声读两次,然后跟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看谁读得对,读得好听。

  生:(自由小声地读)推荐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上来读

  师:我请小朋友到台上来读,可以自己报名,也推荐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上来读。(分三批师、生合作读大雨点、小雨点、花草的句子。中间加以评价)

  师:刚才你们听了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的话,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生:为什么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生:大雨点儿为什么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师:有没有提不同的问题?

  生: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师:(对扮演大、小雨点的同学)你们飘落到大地准备干什么?能回答他们的问题吗?

  生:(回答有点零乱)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书,然后自己找自己的好朋友说说自己自己的想法。

  生:(学生大多在原位上进行读书讨论,然后分批进行朗读和发表)

  生:大雨点力气大,把花草身上的泥土冲掉了,就更红了。

  生:小草喝了水,就长绿了。

  生:小草喝了雨点儿,地上湿透了,它就长出来了。

  生:小雨点儿也能把地浇湿的。

  师:(向扮演雨点儿的同学)你们做了好事,花和草谢谢你们。

  师:现在我读课文第段一段,你们接着我读第五段,“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朵瓢落下来!不久──~”

  生: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生: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按以上“导读法”继续分组读书)

  师:(出示教具)看,老师,这里有花,老师这里也有草,谁把它们种到大地上呢?

  师:(师生共在黑板上贴画草图)

  师:(指黑板),看,花是不是更红了?草是不是更绿了?好, 我们来表演读第一段和第五段。

  师: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不久──(生接读)

  师:(指黑板空白处)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怎么办呢?

  生:小草还没有长出来。

  师:想个办法吧!

  生:请雨点儿去浇水!

  生:用大雨点浇水,小雨点浇水不行。

  师:(有感情地读)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你看这里(在黑板空白处一边画小草一边读句子),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花,长出了草。快来帮忙画花!

  生:我会画,我会画!(生争先恐后)

  师:(请好几个学生上到黑板画花草)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刚才花和草在在地下干什么呀?

  生:在睡觉!

  师:(对几个小朋友)小花和小草,你们睡着了吗?沙沙沙,沙沙沙,下雨啦!你们该醒来啦!

  生:(小朋友一边读句子一边分别做下雨和花草长出来的动作)

  师:花开了,草绿了。现在老师带你们到树林里,到田野上,去看雨点儿的功劳,好不好?

  生:好!

  师:带好照相机没有?

  生:带好啦!

  师:在哪里?

  生:在这里(生有的指眼睛,有的用手做照相状)

  师:我们就一边唱,一边走。

  (师放《小雨沙沙》歌曲,生兴高采烈地唱歌)

  师:田野到了,请看!(打开课件:下雨,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

  生:哇,好绿好绿!咔嚓!咔嚓!

  生:哇,好漂亮呀!

  师: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生:我刚才看到了树上好多好多花,像一面花墙

  生:我看到小竹笋从地下长出来!

  生:我看到柳树。

  生:我看到柳树发芽。

  生:我看到那些草长高了,变绿了。

  师:你们看到的花有什么颜色的?

  生:有红色、蓝色、白色,五颜六色。

  师:(老师写板书“花红草绿”)老师教给你一个词“花红草绿”,记住它,读一次。

  生:花红草绿,

  师:花那么红,草那么绿,是谁的功劳?

  生:雨点儿!

  师:那么我们再亲切地叫她一次。

  生:(齐)雨点儿!

  生:雨点儿,我喜欢你!

  师:雨点儿,老师喜欢你,小朋友喜欢你,小草也喜欢你。同学们,雨点儿要去浇花浇草啦,我们背诵最后一段欢送他。

  生:(齐背)“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

  【评点】

  《雨点儿》一课的教学,有几个突出的亮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第一,创设情境富有创意。低年级阅读教学强调多读和感悟,但如果不注意读书情境的创设和阅读动机的激发,读书会变得非常枯燥和乏味。本课在创设情境方面有几个特点:一是师生共同创设,教师通过课件、语言描述和引读等方式,学生通过欣赏、表演、板画、拍照等方式,在互动中共同创设了生动、多样、有趣的教学情境。二是创设情境为词句理解和朗读感悟服务。三是创设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增强探究欲望,加强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这样,阅读过程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第二,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本课教学按照新课标的精神,在阅读过程中重视字词句的教学,从“雨点儿”“数不清”“云彩”的读音,到“数不清” “飘落”的理解,到“乌云”、“花红草绿”的积累与运用,精心设计,相机而行。这既体现了教学形式的“活”,也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实”。

  第三,重视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整合。本课教学将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朗读感悟与字词训练,朗读与口语表达有机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表现,既受到扎实的语言训练,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无疑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四,注意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针对课文在语言文字上的特点,在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完第一自然段之后,给学生学习后面几个自然段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和自由度,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增强自主意识,加强语文实践。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立足于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和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并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随机进行点拨和指导。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有重要意义。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