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13

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13

2024-07-18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教学目标:

  1.认识“思、床、前、明、举、低、故、乡”8个生字,会写“头、乡、是”3个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

  2.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看图说话,引入课题:

  1.出示课件,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看到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平舌音,“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

  三、初步感知:

  课件展示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想一想诗人在深秋的月夜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初读古诗,考查识字情况,进行识字:

  1.像刚才听到的那样轻声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组内交流,把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

  3.教师抽查学生识字情况(问学生认识的字是怎么认识的?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

  5.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桌相互认一认,看谁认得多?

  6.教师说生字,学生出示相应卡片。

  7.去掉拼音,齐读生字。

  8.教师抽读生字,随机连词。

  9.游戏: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播放《找朋友》歌曲)

  10.将字卡贴在黑板上,问学生黑板上的字你都记住了哪些?你是怎么记住的?

  五、熟读古诗

  1.自由练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同桌读,小组读,你读我听,二人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2.抽生读;

  3.分男女读;

  4.齐读古诗。

  六、感悟、理解古诗:

  1.自由轻声朗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小组讨论汇报)

  2.想一想,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说说你什么时候见过“霜”。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4.你有过想念亲人的感受吗?具体说说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5.带着想念亲人的感受再读一读古诗。

  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教师画出诗的节拍,强调古诗朗读速度要稍慢,要抑扬顿挫。

  2.播放音乐教师边叙述情景边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抽生读(评议)。

  5.指名齐读古诗,注意读出感情,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6.男女生赛读(评议)

  7.分组赛读(评议)

  8.同桌赛读,互相评议。

  八、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1.教师引背、指名背、齐背。

  2.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请你边做动作边背这首诗。

  3.活动:唱健康歌。

  九、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头、是、乡”,小组展开讨论:这三个字怎样写?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每一笔都写在什么位置?

  2.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范写,并强调书写要领(“头、乡”是独体字,“是”上下结构的字,“头”字要注意两点的位置,“乡”注意两撇折的排列,最后一笔不宜过短,要与整个字相称。“是”字下面的“疋”不要少一横。)

  3.课件展示。“头、是、乡”三个字的书写过程。

  4.学生写。书空、描红、仿写。(注意书写姿势)

  5.哪个字最满意,找出来和同座交流,指出你满意在哪里。并用大屏幕展示书写好的。

  十、课外延伸

  古诗朗诵会。比比谁会背的古诗多,评出“小诗人”。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