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荷叶圆圆》教学案例——低年级的朗读指导 篇7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低年级的朗读指导 篇7

2024-07-18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教例一:

  教学环节之一:教“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等四句话。

  师:这些小伙伴各把荷叶当成什么了?找一找课文里的句子,把它划下来读一读。

  短暂的一两分钟后,老师请学生读出来。

  请四个同学读出四句话后,多媒体屏幕出现四句话。

  师:请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四句话。

  师:你最想读谁的话,请你多读一读,一会读给大家听吧!

  生:我想读小蜻蜓的话。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师:谁知道什么是停机坪?

  生:就是草坪。

  生:就是停机场。

  师:对,停机坪就是停机场。蜻蜓飞累了停在荷叶上休息,多舒服啊!还有谁来试试看?

  又指名一学生读。

  师:来,大家一起来替小蜻蜓夸夸荷叶。

  指引学生齐读“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生:我最想读小鱼的话。小鱼说:“荷叶是我的凉伞。”

  师:你读得真美!为什么说荷叶是小鱼的凉伞呢?

  生:小鱼躲在荷叶下就照不到太阳了,荷叶就像小鱼的凉伞。

  师:所以小鱼就很喜欢荷叶,对吗?来,一起来读读看。

  教学环节二:回归整体,表演。

  师:这么可爱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你们想演一演吗?老师给你们做个示范:我是小水珠,荷叶是我的摇篮,我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还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哦。

  小组合作练习。

  四名学生上台表演,在学生忘词时台下学生补充,使台上学生接上:

  生一:我是小水珠,荷叶是我的摇篮,我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生二:我是小蜻蜓,荷叶是我的停机坪,我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生三:我是小青蛙,荷叶是我的歌台,我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生四:我的小鱼儿,荷叶是我的凉伞,我躲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教例二

  教学环节之一:教“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等四句话。

  师:这些小伙伴各把荷叶当成什么了?找一找课文里的句子,把它划下来读一读。

  短暂的一两分钟后,老师请学生读出来。

  请四个同学读出四句话后,多媒体屏幕出现四句话。

  师:请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四句话。

  师:你最想当这些小伙伴中的哪一个?请你来试试看!

  指名一学生,师问:请问你是谁?

  生:我是小鱼儿。

  师:小鱼儿,把你的话告诉大家吧!

  生声情并茂读:荷叶是我的凉伞。

  师:小鱼儿,我从你的话中听出了你的快乐,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快乐吗?

  生:因为我有了凉伞了,有了凉伞,我再也不怕被太阳晒了,我可以在凉伞下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哦,怪不得小鱼儿这么开心!(面向全体学生)还有很多小鱼儿吧?来,小鱼儿一起夸夸荷叶吧!

  众生:荷叶是我的凉伞。

  生:我是小蜻蜓。(随即进入角色,读: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师:小蜻蜓,你似乎在夸赞荷叶呢。小蜻蜓,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说荷叶是你的停机坪吗?

  生:我在外面飞呀飞,飞累了,就停在荷叶上休息,所以荷叶就是我的停机坪,停机坪让我不累了,所以我要夸他。

  师:哦,就像飞机,到了该到的一个地方了,就要停下来休息,停飞机的地方就是停机坪,对吗,小蜻蜓?

  生点头:对,我就像飞机一样。

  师:小蜻蜓们,把你们对荷叶的赞美大声读出来吧!

  众生齐读。

  (其他两句教学记录略)

  教学环节之二:回归整体,表演。

  音乐声中,教师面带陶醉的笑容,深情描述:夏天到了,池塘里长满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小水珠躺在上面,小蜻蜓立在上面,小青蛙蹲在上面,小鱼儿躲在下面。听着听着,我仿佛成了小水珠,荷叶成了我的摇篮,我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摇篮摇啊摇,那感觉真舒服,慢慢地我进入了梦乡。小朋友,你仿佛成了什么?来,用语言用表情用动作来告诉大家你的快乐吧!

  同桌述说。

  请四位学生上台表演。

  生一:我是小水珠,荷叶是我的摇篮,我躺在荷叶上……

  师:小水珠,那感觉舒服吗?就像躺在哪儿?

  生一接着说:就像躺在摇篮里,躺在妈妈的怀抱里。

  生二:我是小蜻蜓,荷叶是我的停机坪。我飞呀飞,飞呀飞,飞累了,就展开透明的翅膀,停在荷叶上休息休息。

  生三:我是小青蛙,荷叶是我的歌台,我在歌台上呱呱地放声歌唱,我感到很自豪。

  生四:我是小鱼儿,荷叶是我的凉伞……

  师:有了凉伞,你再也不怕被太阳晒了,你在凉伞下干什么呢?

  生四接着说:有了凉伞,我再也不怕晒了,我躲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还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分析: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最主要的劳动工具就是语言。教师优秀的课堂语言,有时是具有魔力的。

  本案例的两个教例,是同一位老师的先后两次教学。采用的是基本相同的教学设计,但教学效果、课堂氛围是截然不同的。这都是因为两次课堂教学采用了不同的课堂教学语言的缘故。

  教例一中,相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这种课堂语言显得比较平淡,成人化,不易激发学生情感,无法使学生进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感情,也就无法真正读好课文。这则教例中,学生看似能读能说能懂,但学生并未入情入境,学生积极性不如教例二中的高,课堂教学效率比教例二的低下,情感目标的达成也难以体现。

  教例二中,教师语言显得活泼生动,富有儿童语言的气息,加上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教师很容易就引导孩子进入了角色。“你最想成为这些小伙伴中的哪一个?” 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这样的教学语言带领学生走进了课文情境之中。学生会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角色,但这时的角色意识还不强,学生时不时会从角色意识中溜出来。“请问你是谁?”“小鱼儿,把你想说的话告诉大家吧!”“小鱼儿,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快乐吗?”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就把学生当成了课文中的角色,这又加强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在回归整体,角色表演这一环节中,由于教师在音乐声中深情描述,并在描述中揉入表演的示范,学生也被陶醉了,也进入了教师所创设的意境中,因此,学生的思维才会那么灵动,语言才会那么生动。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