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请:企业提出贷款担保申请
2、考察:考察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情况、抵押资产情况、纳税情况、信用情况、企业主情况,初步确定担保与否。
3、沟通:与贷款银行沟通,进一步掌握银行提供的企业信息,明确银行拟贷款的金额和期限。
4、担保:与企业鉴定担保及反担保协议,资产抵押及登记等法律手续,并与贷款银行签定保证合同,正式与银行、企业确立担保关系。
5、放贷:银行在审查担保的基础上向企业发放贷款,同时向企业收取担保费用。
6、跟踪:跟踪企业的贷款使用情况和企业的运营情况,通过企业季度纳税、用电量、现金流的增长或减少最直接跟踪考察企业的经营状况。
7、提示:企业还贷前一个月,预先提示,以便企业提早作好还贷准备,保证企业资金流的正常运转。
8、解除:凭企业的银行还款单,解除抵押登记,解除与银行、企业的担保关系。
9、记录:记录本次担保的信用情况,分为正常不正常、逾期、坏帐四个档次,为后续担保提供信用记录。
10、归档:将与银行、企业签定的各种协议以及还贷后的凭证、解除担保的凭证等整理归档、封存、以备今后查档。
一、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的问题
1、经营风险
中小企业还本付息资金最终来源于企业收益。企业收益与其日常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经营管理的好坏,影响当期收益的高低,决定现金流的多少,从而影响偿还到期债务本息“保证金”的充足与否,决定经营风险的高低。经营风险是由公司的现金流的不确定性所引致的。主要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与企业内部可控制的的经营条件联系起来,通过运营效率来体现;外部风险与超出企业可控制的范围强加给企业不能规避的风险。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会给市场传递一种不良信号,使企业信誉受损,降低其在融资市场中的信用等级,导致筹资困难,使企业面临再融资资金短缺的风险,无法满足后续发展需要,使企业发展缓慢或停滞。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会导致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高风险,这种自身的局限性是导致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2、信用危险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信息透明度差,导致其资信不高。中小企业的信用资信低,一方面带来融资的高成本,一方面造成融资渠道过于狭窄,为中小企业在扩大规模,增加新产品,改革创新方面带来很大的阻力。从融资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难的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信息的不对称,中小企业在资金的使用上并未及时的通过信息披露及公正的会计、审计等来提高自身经营状况的透明性,这种导致资金的使用者将这种风险增加到债务融资的资金的提供者身上,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缺乏,财务信息不可靠,使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成本大大提高。并且中小企业抵押担保不足、抵押担保落实难,是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特别是申请金融机构贷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
3、财务管理风险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财务行为较为不规范,财务报告随意性大,财务信息失真严重,大都存在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较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机制落后,责任约束力弱,资信水平不高,与国家规定的发行股票,债务的条件以及向银行贷款的条件不符,不仅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狭窄,还造成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方面的阻力增大,得不到各融资机构的支持,使中小企业的发展过多的依赖于自有资金。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现金内部管理不严,造成大量闲置资金或者流失;二是应收账款周转不灵,没有指定正确的财务规划;三是存货控制薄弱,资金管理呆滞。
4、技术风险
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低,抵御市场变化能力差。中小企业大多数为民营企业,而且大多都在技术和市场已经比较成熟的产业,这样的产业其入场门槛低,衰落压力大,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难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