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20__年安徽烟草业发展的关键一年,全省烟草行业坚持“狠抓基础,稳中求进”的行业指导思想和“一要规范、二要改革、三要创新”的行业发展重点,明确提出了安徽烟草业“一年抓调整恢复、二年打基础、三年上水平”发展的思路和目标。经过努力,行业整体形势呈现出积极的变化,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烟草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全年共生产卷烟157.2万箱,比上年减少12.16%;省内销售卷烟125.4万箱,下降1.4%;销售三大名烟19.57万箱,占总量的14.9%。实现工商税利31.95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
4.58%,其中实现利润5.86亿元,增长46%。年末工商卷烟库存由年初实际31万箱降至12.23万箱,省产烟叶库存由年初的63.5万公斤降至45万公斤。工业企业卷烟单箱调拨收入(含加工烟)3718元(不含税,下同),增长8.7%;商业企业卷烟单箱批发销售收入5171元,增长12.7%;卷烟批发单箱毛利676元,增长83%,三级批发卷烟毛利率达13%。
【规范与调整】20__年初,面对产销量和效益连续3年下降、职工信心不足的局面,省烟草公司深入调查研究后.在全行业开展了关于“发展”问题的讨论,并形成了安徽烟草业“要发展”和”能发展”的共识。全行业在坚持发展为主线的同时,突出规范和调整两个重点,为实现发展目标打好基础。规范经营。从规范卷烟价格入手,严格规范经营秩序,制定了《关于规范生产经营专卖管理行为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对违反生产经营专卖管理行为的处理暂行规定》,使规范经营成为行业的自觉行动。规范领导行为。随着规范经营业务的深入,规范各级领导行为成为重点,通过解决领导行为的规范问题,把规范向广度和深度推进。规范市场秩序。通过加强专卖管理,开展市场净化战役,对烟叶流通秩序进行集中整顿,“假、私、非、超、无”五种烟基本得到控制,守法经营逐步深入人心,市场秩序有了好转。规范内部管理。尤其是加强资金、成本和费用管理,审计监督也有了进步,并确定原辅材料等物资采购招标竞标办法。调整工作思路。全行业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从解决思想、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入手,积极探索安徽烟草发展的新途径,全行业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如蚌埠卷烟厂调整思路,企业生产经营有了转机。调整产品结构。对全省卷烟品牌进行统一梳理,将年初的91个品牌、193个规格,调整压缩到70个品牌、174个规格。全年生产一、二类卷烟27.7万箱,比上年增长6%,生产“三名五优”卷烟37.08万箱,其中三大名烟比上年增长50.4%,优势品牌的集中度得到提高。调整市场结构。为打破地区封锁,建立全省统一大市场,规定五个卷烟产地公司销售区外省产卷烟不得低于35%。积极开拓省外市场,全年销往省外省产卷烟20万箱,特别是烟厂的“黄山”系列卷烟,下半年省外月销量近万箱。调整库存结构。对卷烟、烟叶分别下达控库指标,分月进行调度,对滞销卷烟实行一次性处理,严令禁止再生产;对库存时间较长的烟叶,加快消化库存量,并改善库存结构。凋整工商效益结构。为调动商业单位经营省产烟积极性,合理分配利润,调整省产卷烟调批价格,商业企业单箱卷烟毛利由上年369元增至676元。此外,加强对“两烟”生产的调控,从限产压库入手,对卷烟工业企业进行生产调度,对超库存企业坚决停产;严格按计划组织烤烟生产收购,坚决控制种植面积和收购数量,确保了卷烟和烟叶库存量的大幅度下降。则卷烟品牌和价格进行调控,工业企业实行准产证制度,按企业规模大小确定准产牌号和数量,对准产范围以外的品牌,坚决不准生产;商业企业实行最低限价管理制度,达不到价位的坚决予以停调。
【开展“三大战役”】为实现“恢复与调整”的年度工作目标,全行业先后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市场净化”、“网络推进”和“名烟扩销”战役,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年共投入市场检查人员36.7万人次,查处案件5.37万起,查获各类违法违规卷烟8.07万件。其中:
假冒商标卷烟2.63万件,罚没收入3057万元,端掉窝点1163个,拔掉钉子户515个,整治大户310个,移送公安机关拘留135人、判刑5人。网点由826个调整为705个,全省零售户达到297280户,比年初增加195419户,零售户率达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