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总结
在学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有效指导下,我院依据市场调研情况,制定了专业建设目标:通过五至八年的努力,以“语言能力+外贸知识+综合技能”三者并重,突出“英语+外贸”核心技能,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专业。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地方经济,面向浙江省的中小外贸企业,培养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诚信品质,具有国际贸易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和外贸跟单员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并制订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2+1”人才培养模式。
在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模块化教学;设置了比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依据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确定了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函电》、《报关与商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法》,并分阶段对核心课程进行了建设,目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函电》课程建设已初见成效。本专业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现已建成6个专业实训室、7个语言实训室、10个多媒体教室以及27家校外实训基地,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实施了认知实习、英语视听实训、单证技能实训、商务模拟谈判实训、外贸模拟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项目,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突出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与紧密型合作基地开展订单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实用型人才。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对四门专业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突出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改革考核、考试方法;实施“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在对老师的测评中满意率大于90%。具有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规范、齐全,严格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教学档案管理规范、齐全。
通过学风建设,通过学用结合,本专业学生掌握了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能力:
国贸专业学生获国家各类奖学金106人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取得了一、
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体现了本专业学生较好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在各项知识竞赛、专业技能比武中获得比较好的成绩,83.33%的G06级国贸学生取得了一本以上的外贸类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踊跃参加各类活动和兼职等社会实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缩短了与岗位的距离,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内部培养、聘请的方式,目前已基本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科研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已公开发表论文35篇。主编、参编教材6本、自编教材4本,自编讲义和习题集4本,主持金华社科联立项课题1个,院级课题2个。
经过近三年的专业建设,特色也已初显端倪:
1、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产、学合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企业“量体裁衣”式地培养后备劳动者。
2、有序地实施为地方经济培养专业人才的计划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会展,以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志愿者、翻译、导购等会展服务工作的要求,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地方经济输送人才,服务地方经济。
3、积极为地方培训各类外贸人才。
经贸外国语学院
20__.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