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土壤环境与调控——土壤质地

土壤环境与调控——土壤质地

2024-07-16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土壤环境与调控

(花卉园艺工---中级)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级土粒混合的比例,或各粒级在土壤质量中所占的百分数。

粘土类:土粒间隙小,通透性差,排水不良,但积水性强,含矿物元素较丰富,保肥性好;有机质含量较稳定;春季升温缓慢,土温变化平稳,昼夜温差较小,称为冷性土。一般粘土地如不改造,不适合精耕细作的园艺业,但高大的树木可以生长。

沙土类:土粒间隙大,通透性强,排水良好,但保水保肥差,土壤中有机质少,且易分解淋失;土温易升易降,昼夜温差大,称为热性土。在有肥水保证的条件下,适宜栽培要求土壤通气透水性好的树木和花卉。

壤土类:具有粘土、沙土的优点,通透性适中,保水保肥性好,有机质含量与温度状况均较稳定。花圃最适宜。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释放植物生长需要的各种养分。是土壤肥力的中心,是评定土壤肥瘦、好坏的重要指标。

肥力水平

一般

中等

最好

有机质含量(%

<0.5

0.5—1.0

1.0—1.2

1.2—1.5

>1.5

 

土壤有机质来源于动植物及微生物的残体和施入的有机肥料。

分为:

非腐殖质:包括新鲜有机物和半分解有机物;

腐殖质:是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后再合成的一类高分子含氮有机化合物。约占85%--90%

 

转化过程:

1、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最后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矿质养分等;

2、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有机质经分解再合成,生成更复杂的特殊有机质。

两个过程同时进行,相互矛盾,一个强烈,另一个微弱。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1、供给植物养分,并提高其有效性。(在有机质分解中产生的有机酸,可增加某些矿物质的溶解度,从而提高其有效性。)

2、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能降低粘性,改善通透性,改善耕性;能降低土壤的沙性和松散性。)

3、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和缓冲性。(腐殖质有很强的吸水力,同时腐殖质是一种胶体,能吸附养分离子,避免某些养分的流失,还能缓冲施入化肥后可能的酸碱性强烈变化。)

4、腐殖质可刺激植物生长,对提高植物产量有一定作用。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

毛管孔隙(小孔隙):具有毛管作用,可保持水分;

通气孔隙(大孔隙):空气流通的渠道。

土壤孔隙度(%=1-容重/密度)×100%

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容重

 

土粒密度:指单位体积土粒的质量。一般取2.65g/cm3。主要决定于组成土壤的各种矿物质的密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原状土壤(包括粒间孔隙)的干土质量。土壤质地、松紧程度、土壤层次、腐殖质含量及耕作等哟、影响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测定及孔隙度计算(用环刀法):

1、记下环刀体积并称重,同时将事先已洗净烘干的铝盒称重。

2、在田间选有代表性的地点,先用铁铲铲去表土几厘米,再将环刀垂直压入土层中,直至土壤充满环刀为止。

3、挖出环刀,并用小刀沿环刀边缘分别将两端多余的土壤削去,并把环刀四周泥土擦净,立即称量。

4、从已称质量后的环刀中取土测定土壤含水量。

5、容重计算:d=M—G×100/V(100+W)

d 土壤容重,g/cm3;M 环刀+湿土质量,g;G 环刀质量 g;V 环刀体积cm3;W 土壤水分含量,%。

6、土壤孔隙度计算:土壤孔隙度(%=1-容重/密度)×100%

 

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的生长:

1、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中大多数养分在中性附近(ph=6.5—7.5)时有效性高。氮、钾、钙、镁、硫:ph=6—8;磷:ph=6.5—7.5

2、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一般在中性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活动强烈,有机质转化快,各种养分有效性也高。

3、影响土壤物理性。

在酸性或碱性土壤中,不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湿时泥泞,不透水,不通风;干时坚硬,不利耕作和植物生长。

4、影响植物生长。

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性的要求不同。

 

土壤酸碱性测定:

1、土壤水浸提液ph的测定:称取通过18号筛孔的风干土样25g50ml烧杯中,用量筒加入无CO2蒸馏水25ml,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剧烈搅拌1—2min后放置30min,然后用酸度计测定。

2、土壤KCl盐浸提液ph值测定:对于酸性土壤,当水浸提液ph<7时,用盐浸提液测定才有意义,测定中除以1mol/LKCl溶液代替无CO2蒸馏水外,其余步骤与水浸提液ph的测定相同。

 

土壤酸碱度的调节

酸性土壤的主要问题是土壤胶体上吸附的致酸离子过多,通常使用石灰质肥料(或草木灰),以取代胶体上的H+Al3+等。

碱性土壤的主要问题是土壤胶体上吸附过多的Na+,施用石膏、明矾等加以改良,用Ca+取代胶体上的Na+,产生的易溶性钠盐可随水排出土体,从而降低土壤ph值。在生产实践中,以添加酸性介质(醋渣、酒糟、泥炭等)和增施有机肥更有效。

 

土壤EC

在设施栽培下的土壤由于大量施肥和缺少雨水的冲淋,加上常年连作,使得某些离子大量残留在土壤中,并由于土壤水分的蒸发,使土体下唇的离子随水升至耕作层,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植物吸收水分、养分困难,甚至产生反渗透,造成植物死亡。

EC浓度计(电导率仪):测定土壤溶液浓度,ms/cm(毫西门子/厘米)

EC值的测定:通常采用水土比例为5︰1混合,震荡3min,静止30min后,有EC计测定。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可直接测量。

香石竹:0.5—1.0 菊花:0.5—0.7 月季:0.4—0.8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