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事处罚的概念及其作用

民事处罚的概念及其作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民事制裁是人民法院对违反民事法律应负民事责任的行为人采取的处罚措施。其基本形式包括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在适用民事罚款和拘留时,需要依法适用、控制适用范围,并使处罚与违法程度相适当。民事制裁罚款和拘留并非针对所有民事违法行为,而是针对特定情况下的严重违法行为,以维护法律尊严和惩戒违法行为。

法律分析

1、民事制裁

民事制裁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对违反民事法律应负民事责任的行为人所处的民事制裁、处罚措施。

2、基本形式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3、民事制裁罚款、拘留的适用

(一)、依法适用。

(二)、控制适用的范围。民事罚款、拘留的适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仅适用少部分民事案件中,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从严控制,只对特定的对象采用,不能任意扩大。

(三)、处罚应与其民事违法程度相适当。人民法院适用民事制裁的罚款、拘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到与违法行为相当,使罚款、拘留的限度与违法行为适当,要恰如其分,不枉不纵。民事制裁罚款、拘留不是对任何民事违法行为都采取,只对那此法律有规定,具有严重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尚不足以惩戒其严重违法行为的当事人采取,对“严重”的理解,一般要以违法行为人的动机、情节、后果进行综合考虑。如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被告故意致原告轻伤,被告只对医疗等费用赔偿,被告也未受到治安处罚,而赔偿对被告的行为又不能予以惩戒,在此,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发现被告无故伤人,造成他人轻伤这一严重情节,可以对被告进行民事制裁,予以罚款或拘留。这将有利于严肃执法,维护法律的尊严与神圣,使违法行为得到其应有的惩戒。

结语

民事制裁是人民法院对违反民事法律应负民事责任的行为人采取的制裁措施。其基本形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此外,人民法院还可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非法财物和非法所得,并根据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民事罚款、拘留的适用应依法进行,严格控制范围,与违法行为相适当,不可任意扩大。对于严重违法行为的当事人,民事制裁罚款、拘留是必要的,有助于严肃执法、维护法律尊严和惩戒违法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第二章 处罚的种类和适用 第十一条 办理治安案件所查获的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赌具、赌资,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以及直接用于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应当收缴,按照规定处理。

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追缴退还被侵害人;没有被侵害人的,登记造册,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所得款项上缴国库。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