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员是法官,负责组织审判活动,包括开庭、审理和做出判决等工作。他们应按照法官法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主审本院所管辖的案件,助审员在代行审判员职务时享有同等权利。
法律分析
1、审判员属于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人员。
2、法庭上,审判员负责组织审判活动。起诉到法院的案件,一般会组成合议庭审理(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不设合议庭,只有一名法官任审判员,负责开庭审理中的全部工作),包括审判长、审判员、陪审员(有些案件不设陪审员)、书记员,审判员负责组织开庭、审理、参与决定做出判决等工作。
审判员应该认真履行《法官法》规定的职责,按分工主审本院所管辖的一、二审案件和上级法院指定管辖的案件;助审员协助审判员进行工作,在代行审判员职务时,同审判员享有同等权利。
拓展延伸
法官在法庭上发表重要讲话
在法庭上,法官发表重要讲话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样的讲话不仅是为了宣布判决结果,更是为了解释法律条款、阐述法律原则和规则,以便让当事人和观众更好地理解案件的背景和判决的依据。法官的讲话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向社会传递法律的权威和公正。此外,法官的讲话还能够影响案件的结果和当事人的权益,因此法官在发表讲话时必须慎重选择措辞和表达方式,确保公正和公正的原则得到遵守。
结语
审判员作为法官,是依法行使审判权的人员。在法庭上,审判员负责组织审判活动,参与决定判决等工作。他们应该认真履行职责,按分工主审案件,并与助审员享有同等权利。法官的讲话在法庭上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宣布判决结果,还解释法律条款、阐述法律原则和规则。其讲话能够教育和警示,传递法律的权威和公正。因此,法官在讲话时需慎重选择措辞,确保公正原则得到遵守,以影响案件结果和当事人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14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九条 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五章 监察程序 第四十五条 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依法作出如下处置:
(一)对有职务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的公职人员,按照管理权限,直接或者委托有关机关、人员,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
(二)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
(三)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按照管理权限对其直接作出问责决定,或者向有权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四)对涉嫌职务犯罪的,监察机关经调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制作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
(五)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等提出监察建议。
监察机关经调查,对没有证据证明被调查人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撤销案件,并通知被调查人所在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2019修订):第四章 检察官的任免 第二十二条 发现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任命检察官的,任命机关应当撤销该项任命;上级人民检察院发现下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的任命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的,应当要求下级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请任命机关撤销该项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