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咏雪》公开课教学设计

《咏雪》公开课教学设计

2024-07-16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咏雪》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一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 、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 —— 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 、结合课文注释 1 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 36 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 , 读准节奏:

(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 2 )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 3 )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 、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 1 )借助课本注释,同桌口头互译。 

( 2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   地点:家里   人物:谢太傅、儿女们   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 、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谢太傅更倾向哪个?编者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编者也倾向于后者。从最后一句话“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看出,编者很正式地介绍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他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补充谢道韫的相关知识)

2 、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 ?

明确:“撒盐空中” —— 盐的颜色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 —— 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 李白《北风行》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   讲论文义   欣然   撒盐   柳絮   大笑乐 

板书:   咏雪

  盐:色、形

  柳絮:色、意境(春意)

  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篇二

一、教学思路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没有这一环节,教学很容易流于空泛。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

骤:zhou 似:si 差:cha 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请生翻译全文)  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大概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大家也表现很不错。现在我们请男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朗读中,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下请同学来复述。(男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  (生写,师提示,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明确: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藴回答说: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其实,在文章的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涵盖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个故事,我们把它用简图画出来吧,一起画) 

 (三)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师:好,虽然时隔今日已经很久了,但通过图画对当时他们咏雪的事情却一目了然了。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  生齐:笑乐。  师: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师: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师: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师: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五)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师: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了晋代一位聪颖机智的才女——谢道藴。感受了她出类拔萃的才情。其实《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聪明的少年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中的故事,并完成相关练习。这篇课文比较短小,最后让我们结合图画,一起来背诵全文。 

 六,教学反思 

对于初一的新生而言,刚接触文言文,积累字词是关键,讲解可以帮组学生积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很重要。这节课是我执教生涯第一节公开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听课指导教师的肯定,但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阅读方式比较单一,文言字词的讲解不是很透彻。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并且要更加仔细的研读文本,设法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发掘文本中有价值的成分。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