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应
用
YKKstandardization office【YKK5AB-YKK08- YKK2C- YKK18】
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
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
plasma,FFP)是一种宝贵的血液资源,其临床使用始于1941年,最初用于补充患者血容量,目前常用于大量出血或凝血异常而需要实施侵入性操作的患者。FFP临床适应证非常有限,又具有输血并发症及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因此对其临床适用证要从严掌握。但目前国内外都存在不同程度的FFP滥用状况,尤其在国内滥用FFP情况严重。这与科学合理用血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有必要对FFP的临床适用证及不合理应用现状做一阐述,以提高医生的临床输血水平。
一、FFP的成分
FFP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其浓度与6~8小时内采集的全
他凝血因子~mL。血相似。200mL的本制品含血浆蛋白60~80g/L,纤维蛋白原2~4g/L,其
二、FFP的临床适应证
1、大量失血伴凝血功能障碍
{病人急性大出血(出血量相当于病人自身血容量的60%),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
2、PT或APTT>正常倍或INR>,创面弥漫性渗血。
3、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包括肝病、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单个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以及稀释性凝血异常等;
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
三、FFP的不合理应用
FFP和全血一样具有传播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其他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不适当的和无效的输注并不可取,因为此种输注只会置患者于严重的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之中,却不能提供任何临床疗效。目前常见的FFP不合理应用有如下几种情况。
1、用于扩容。不能将血浆作为液体补充以纠正低血容量,但目前仍有许多医生习惯用血浆扩容,现代输血学并不支持这一做法。这是因为血浆传播艾滋病、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其他输血传播传染病的危险和全血相同在治疗低血容量时,没有资料证明血浆的治疗效果比晶体液或胶体液好
血浆较贵,晶体液较便宜且没有传播传染病的危险。此外,血浆又能引起过敏反应和循环超负荷,而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人工胶体溶液作为容量扩张剂比血浆更为安全、经济,且无引起感染和免疫
全的替代治疗,晶体液、人造胶体液(如右旋醣酐、羟乙基淀粉)等进行扩容并发症的危险。故FFP不宜用作容量扩张剂以治疗低血容量,可以采用更安
。
2、与红细胞重组后应用。对于严重创伤、病情不稳定、出血未被控制的休克患者,曾主张红细胞悬液与血小板及血浆联合输注,以预防大量输注红细胞时凝血因子过度消耗引起的病理性出血。但目前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大量输注红细胞时的病理性出血多由凝血因子消耗所致,单纯由凝血因子稀释引起的出血较为少见。此外,三者联合输注造成的病毒传播及同种免疫机率增加,而且两者合用的价格也高于等量的全血。因此,如果没有消 耗性凝血病,则没有必要联合输注上述3种成分血,即便发生了消耗性凝血
病,搭配时所用的FFP提供的凝血因子量也达不到治疗的水平。
3、促进伤口愈合。血浆白蛋白水平是反映机体脏器功能和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Child分级的指标之一,低白蛋白血症提示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这些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都较高。因此,不少人错误地认为,FFP中含有白蛋白,可以纠正患者的低蛋白血症,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及伤口的愈合。但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患者的营养状态并不会由于血浆而被纠正,参与创伤修复(吻合口愈合)的主要因素是细胞(PMN、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生长因子(1GF-
1、TGF.B等)、纤维结合蛋白、胶原及瘢痕形成等,血浆对此并无直接作用。为促进创伤修复,最佳的营养支持方式应该是实施规范的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另外,血浆输注的风险不容忽视,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白蛋白和胶体及2%-3%
4、治疗免疫缺陷。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间隔,含有90%的水、7%
球蛋白,但并不可能通过输注血浆达到提高患者非特异性免疫力的作用,反而可能增加存在免疫缺陷病的患者被感染的风险,对于需要输注外源性免疫球蛋白的患者,应选用免疫球蛋白制剂J。
5、补充营养。因血浆中含有白蛋白,故临床存在以FFP补充白蛋白以提高患者营养的做法。但白蛋白不能用于补充主要氨基酸
,因为其所含的主要的氨基酸如色氨酸含量较少,且白蛋白的半衰期太长(20d),所含氨基酸释放缓慢,所以营养学上作为合成机体蛋白质所需的氮源补给价值不大。而给患者输注血浆可反馈性抑制体内蛋白的合成,加速其分
解,使循环负荷过重。另外,输注血浆有传播疾病的风险,又可引起过敏等反应,所以从理论上和实际上看,FFP都不宜用于补充患者营养。
四、血浆输注的并发症
血浆输注的并发症包括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acute lung
injury,TRALI)、过敏、传播病毒细菌及循环超负荷等。TRALI是一种严重的输血并发症,发生率约0.02%
,国内有关此病的报道较少,可能与发病率较低及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有关。TRALI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抗原抗体反应、生物活性脂质、细胞因子以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抗
,受血者在输血后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而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或非心源
原抗体反应学说主要是指在献血者的血液中存在某些抗体,如白细胞抗体
用血浆时,优先考虑选用男性献血者的血浆。
五、小结
输血是一种具有潜在风险的临床干预,它是一把“双刃剑”,因此要努力做到“趋其利,避其害”,改变临床不合理使用FFP的现状,但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首先,临床医生要提高风险意识,充分权衡FFP使用的利弊,这是科学合理用血的关键。其次,临床医生要熟练掌握FFP的临床适应证。最后,临床合理使用FFP离不开输血科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5月第21卷第5期。
2、EckmanMH,ErbanJK,SinghSK,eta1.Screeningfor therisk for bleeding orthrombosis[J].AnnIntern Med,203,138(3):15-24。 3、FisherNC,MutimerDJ.Centralvenous cann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 and coagulopathy-aprospective
audit[J].IntensiveCare Med,1999,25(5):481—485。
4、Chisakuta
A.血液制品[M]//高峰主译.临床用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o__58。
5、CiavarenaD,ReedRL,CountsRB,eta1.Clottingfactorlevelsand the risk of difuse mierevascular bleding in the massively
6、崔徐江.临床输血[M]∥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transfusedpatient[J].BrJ Haematol 1987,67(3):365—368。
2003,133—179。
nonhaemolytictransfusion reactions in female and male patients receiving female ormale blood components[J].Transfus
Med,2007,17(6):455—465。
8、围术期输血指南(2007)田玉科(执笔)、岳云、姚尚龙、黄文起、叶铁虎、吴新民。